中國崛起 改變消費性電子生態

新市場,新變化,新機會
從iPod到液晶電視,數位消費性電子無疑是近幾年快速竄紅的新星。近期更因新款遊戲機全球熱賣,相關類股股價再添新動能。但隨著中國內需市場的崛起,也改變了全球消費性電子傳統旺季的生態,未來相關類股旺季可能一路延續到二月。

全球電腦產業成長率的遲緩,讓數位消費性電子這幾年在資訊產業的重要性逐漸凌駕於其他產品線。這幾年投資人聽到某公司接獲蘋果電腦(Apple)iPod、或是任天堂Wii遊戲機訂單的消息,肯定比聽到接獲HP電腦組裝訂單的訊息更興奮,也更願意追價。即使是過去靠電腦起家的台灣電子公司如華碩、鴻海、廣F、台達電等,或是國際間原本固守電腦領域的大廠HP、微軟等,近年也積極耕耘消費性電子,以求覓得新一波營運成長動能。

傳統旺季由西方聖誕節延到中國農曆年

但數位消費性電子的崛起也漸漸改變傳統電子業的景氣循環。舉例來說,由於數位消費性電子的系統產品出貨旺季,正逐漸由集中於年底的聖誕節,轉變為持續到中國農曆年前,且這樣的趨勢將隨著中國市場的壯大等因素而愈來愈顯著,因此台股中相關個股第四季與第一季的業績差距將逐漸縮小。消費性晶片設計公司松翰就表示,遊戲卡匣控制晶片與筆記型電腦用相機模組出貨暢旺,往年該公司第四季營收多較第三季衰退三成多,但前年差距縮小為二二至二三%。

個別公司數位消費性電子旺季的延伸程度,與其出貨給中國市場的比重有絕對的關係。中國隨著人民所得的提高,在全球消費性電子產業中將逐步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聚落,其中稱得上是高消費能力的中上階級人口約有一億人。而二○○八年的北京奧運與一○年的上海世博會,都是激勵中國內需數位電視與3G等產業成長的因素。中國除了仍將是全球消費性電子製造外銷重鎮外,內銷市場的成長潛力更吸引國際大廠覬覦。

因為取樣產品的不同,各研究機構對中國數位消費性電子市場規模的認知也有相當大的落差,但整體來說,○五年至○九年間,中國市場產值年複合成長率將可達一五%。對照全球數位消費性電子產值年成長率將在○八年低於一○%,以及美國市場成長力道減緩,中國占整體的比重將持續提升。去年中國數位消費性電子產值約占全球的近二成,市調機構IDC預期○九、一○年時,此比重將提升到二五%。既然中國與全球消費性電子的連動性將逐步升高,了解中國消費市場的特性將有助於研判台股中相關個股的投資時機。

了解中國市場特色 投資台灣相關個股

以液晶電視為例,研究機構Wits View表示,中國與台灣銷售旺季集中在十二月至農曆年前,有時一、二月的銷售量就可達到全年總量的四成。中國另外還有五一勞動節與十一國慶長假,都是數位消費性電子大廠覬覦的銷售旺季。相對地,歐美高度集中在聖誕節前後。去年美國聖誕節旺季的數位消費性電子銷售額,被美國消費性電子聯盟(CEA)預期將有二一○億美元,不僅較前年的一七○億美元增加二三‧五%,更占節慶花費總額的二五%(去年為二一%)。日本的銷售旺季則是新曆年初與四月底的黃金周。

但不論是中國或美國的消費者,最想購買的數位消費性電子都不脫MP3播放機(連續兩年蟬聯榜首)、數位相機、數位平面電視等。但中國對DVD播放機與線上遊戲的需求高於美國,美國對新款遊戲機的熱度似乎又比中國要高一些。

然而,旺季的延長一方面削弱了原本第四季旺季的力道,一方面也打亂了業者備料與庫存管理的難度。加上去年電腦旺季提早在九月見高峰,電腦營運比重較高的公司十月營收多見下滑,投資人愈來愈常聽到電子公司喊「旺季不旺、淡季不淡」,甚至有法人乾脆說「等於沒有旺季」。國際投信表示,許多投資人會發現,去年電子股營運表現不能說不好,但盤面卻缺乏明顯主流,具有特定題材的中小型個股股價較有機會演出大行情。這些特定題材中,消費性電子概念相對討喜,如新款遊戲機、Vista概念、衛星定位系統(GPS)與視訊轉換器(STB)等。

此外,儘管第一季是多數數位消費性電子的出貨旺季,但長線來說,消費性電子產業秩序重整的跡象也將愈益明顯。除了遊戲機由微軟、新力與任天堂三家掌控絕大市場外,其餘多數的數位消費性電子產品如MP3、DVD(錄)放影機、液晶電視等,未來幾年內儘管將維持相當成長率,但以全球來說,成長速度卻將逐漸放慢,進入洗牌期。

舉例來說,儘管中國數位平面電視銷售量未來幾年都將以五、六○%的速度成長,但中國當地業者卻預估,中國境內將有近四十個電視品牌將面臨淘汰出局。因此台灣相關零組件廠商是否「押對寶」將左右長期營運動能。加諸以數位消費性電子降價快速的特性,未來選擇投資標的上,很可能也會出現如電腦產業般兩極化的趨勢,也就是強者恆強、或是小者寡占利基市場的模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