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筆者接到中廣夏韻芬小姐主持的「理財生活通」節目企劃打來,邀請上節目的電話。這位企劃表示,有位署名陳太太的聽眾,傳真了9大張,某保險公司變額年金商品(連結連動債)DM與對帳單,哭訴她目前帳戶價值,已經由去年投資的150萬元,降到只剩120萬元。

信中,這位陳太太更著急地表示:「150萬元的數目,對我們勞工階級的人來說,是半生的血汗錢」。除此之外,她期待提供解答專家「不要給我們『絕望』,而是給我們『希望』」。

事實上,這位聽眾的案子並非特例,而是近來許許多多,因為連動債商品虧損而惶惶不可終日的投資人之一。但是,看完所有的資料,筆者只能很沉痛地告訴這位聽眾:除非妳能夠證明當初是受到業務員的欺騙而購買,例如銀行理專或業務員騙說這只是一種存款,而不是連動債,同時也有人證、物證(錄音或文件記錄),否則,所有的問題都是「完全無解」。

但這位聽眾唯一幸運的是:她買的是由保險公司所發的連動債商品,這類商品的特色是:幾乎都有「100%保本」的功能。雖然保險公司所謂的「100%保本」僅限於「本金減掉手續費後的淨額(如果這張保單還有保障,也要再扣掉一筆保險成本)」,但是,只要這位聽眾持續持有到到期(例如她買的是10期的商品),至少虧損不會像現在一樣多。

筆者深深了解,這句話可能還是會刺傷了包括陳太太在內,許許多多投資連動債商品的人之心。因為這些辛辛苦苦的血汗錢,累積起來並不容易。但是,如果當初投資人滿腦子只想到那「最佳狀況」,卻忽視那「最差狀況」(根據筆者的經驗,十個投資人當中,有九位以上都不曾碰到「最佳狀況」)的可能性,事後卻想要找個「希望」而非「絕望」,恐怕是有點自我安慰地過於樂天。

筆者認為,只要業務員不是用詐術,例如明明是連動債商品,卻推說是存款;或者是根本沒有告訴投資人有下檔風險(例如:到期才保本或保息、保本是指「本金扣除手續費後的外幣金額,而非台幣」)…重要的是:上述證據必須有白紙黑字,或者是錄音、錄影。否則,投資人也是要負點責任的。

現階段,不管連動債是單獨存在,或者是它包裝成「高利(外幣)存款」、「投資連結型保單」、「變額年金保險」一同銷售,它的真實面目就是不折不扣的連動債。

筆者想藉此機會,再一次不厭其煩地提醒一般大眾:面對不管是來自於銀行、券商或保險公司業務員的銷售話術,並且「有一點心動」想要購買時,一定要牢記以下的重點:

一、如果你是「只想穩穩守住固定利息的定存族」,那想都不要想。目前除了包裝成保單的連動債商品外,幾乎都不會保本。如果投資人真的是保守得可以的人,也就是過去只存定存,就想老老實實守著本金與固定利息的人,絕對不要「心存貳心」,還是守著原來的定存就好了。

換句話說,適合承做這類商品的人,只有那些過去被銀行拒存或者是利息打折的大額存款戶。因為與過去「存款利息等於零」相較,只要是保本兼保息的商品,都是值得一試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與保單一起包裝的連動債商品,雖然都具有保本的功能,但是投資人也不要忘了:這些保單都會收取一定的手續費。亦即:保險公司連動債保單所謂的「100%保本」,都只限於「本金扣除手續費(或是再扣一筆壽險保障的「危險保費」)」後的金額,而不是原來的本金。在此同時所謂的「保本」,也僅限於「原計價幣別」或「帳戶價值計算幣別」而已。

二、如果你是「中途會用到錢」的人,千萬不要碰。就算是只買「有100%保本機制連動債」的投資人,也必須符合「連動債商品存續期間,也就是在連動債商品正式到期前,完全沒有任何資金需求」的標準。同時,這裡所謂的「100%保本」,是只有在「到期」與「以外幣計價或以外幣計算帳戶價值」兩個條件下才成立。

簡單來說,如果中途可能會提領應急,或者可能會反悔不買的人(哪怕是只有1%的機率),壓根就不要想買連動債商品。真的,不管業務員說得多麼天花亂墜,就只當他在說外星話,聽聽就好。

三、如果你是「只用台幣,不會用到外幣」的人,絕對不要買。除非是以外幣計價的商品,投資人都必須考慮到匯兌風險。事實上,「以外幣計價(直接收外幣)」與「以外幣計算帳戶價值(直接收台幣,再轉成外幣)」是完全不同的,這兩者的差別在於:以外幣計價的商品,到期可以直接持有外幣(進入客戶指定的外幣存款戶中),不必強行換成台幣。

對於投資人來說,「以外幣計價」的商品可以方便自己在適當的時點(例如台幣貶值時)換回台幣;但如果不是外幣計價,如果換成台幣當時的匯率是走升的,就會產生匯兌上的損失。

不過,就算是外幣計價的投資人,也必須考慮未來這筆錢的用途。簡單來說,如果沒有子女在國外念書,不是在國外做生意的商人,或者是想在國外退休、生活的人,拿這些國家幣別計價的連動債商品,是非常奇怪而不適合的。

筆者就聽說有些民眾這麼回答:理專都建議我未來拿了澳幣,可以去那裡旅遊時使用。筆者建議民眾千萬不要如此天真,因為首先,未來這筆錢並不是存在澳洲當地銀行裡,而是國內銀行的外幣存款戶。如果要提領出來去旅遊,銀行都會酌收一筆手續費。屆時是否比直接用台幣結匯划算,也還在未定之天。

其次,就算是提領出來做為旅費,只是有人可以剛好讓帳戶裡的外幣存款,完全等於所要花費的旅費金額嗎?如果為了要消化掉帳戶裡的外幣,而刻意將錢「花光光」,恐怕又不是一件精打細算的行為。

又假設這筆外幣沒有花光,除非投資人還會再去幾趟澳洲旅遊,或者是想像這筆澳幣永遠不存在,否則,一定都要面臨到換匯的問題。這時,恐怕沒有一位民眾,會任由其他投資機會從手中溜走,只因為當時澳幣跌價,任意兌換會產生極大的匯損。

四、買前一定要看「收益模擬試算表」。如果是賭性堅強,想承擔一點投資風險的投資人,在購買時可以不用弄清楚每一樣資訊,但一定要仔細看一下「收益模擬試算表」。

因為根據筆者的經驗,對投資專有名詞不是非常了解的人,銷售文件中密密麻麻的專有名詞與解釋、計算公式,只會讓投資人更迷糊,而且會提供業務員更多「加油添醋」的空間。

但唯一例外的,就是這張「收益模擬試算表」(如果業務員沒有提供,也一定要跟他索取。同時要記得這張表格,絕對不是業務員自己製作的。此外,不管投資人人能否看出這張表格是否由公司製發,投資人記得一定要請業務員在上面簽名負責,做為未來的證物)。

雖然這張表格所列的數字,僅供計算說明,並不代表投資標的未來的實際收益或投資收益,但是它卻是這檔商品所有遊戲規則的實例解說,最重要的是:它可以讓投資人清楚知道自己買這張連動債的「最佳」與「最差」狀況。(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保本保息」型的連動債,才會有「最佳」與「最差」狀況;如果是「高收益型」連動債,就無法進行預估,投資人可以據此分辨所買的連動債,是否有保本、保息?)

以前面陳太太所舉的商品為例,由於該檔連動債保單已經停售,網路上也找不到相關商品介紹。所以筆者實際找了同一家保險公司,差不多時間發行,條件也差不多,但已經closed的一張連動債保單「收益模擬試算表」如下圖。

圖一、某家保險公司連動債保單「收益模擬試算表」內容:

(小編附註:因圖表過小,所以由編輯重製過)

這張連動債保單的投資期間是5年,每半年計息一次,因此總共是10期。手續費是3%,第一次配息6.5%。除了年期比陳太太所買的那一檔,少了一半外,其餘條件都差不多。

如果這張連動債保單的累計配息率(每一期利息加總),達到一定數字(例如美元10%,澳幣14%)時,就可以「提前出場」。因此,可以確定這張連動債保單是屬於「目標收益/提前出場(Target redemption)」型。

在這張表中,投資人想要知道自己未來投資收益的上、下限,就只要看藍色與紅色框中最右邊的數字即可。此外的註1到註5,都是在解說投資人未來收益的狀況。

其中的註1是指出:只有在「到期」與「累積配息達美元10%或澳幣14%」時,才能享有100%保本的結果(但須扣除之前的手續費,也就是本金—手續費後的金額)。

註2顯示這檔商品的保證100%保本(請記得嘍,還是限於本金—手續費後的金額),但不保證「累計配息」一定可以有美元10%或澳幣14%。也就是說,投資人能不能拿到美元10%或澳幣14%,要看比價標的的績效而定。其中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投資人至少可以領到第一期6.5%的配息。

註3提醒投資人「提前贖回將不保本」。

註4指出投資期間,保單價值的高低,將視投資標的績效變化而定,所以,也沒有說保單價值有下檔風險,或者是完全不可能變成「零」。註5說明投資人在到期時,可以選擇「領回滿期時的保單帳戶價值」、「按所繳保費幣別,依第二天的淨值,轉購到指定的基金」。

上述5個附註,除了最後一項是比較特殊的敘述外,其餘每一項,幾乎都會出現在每一張連動債商品上。

為什麼筆者說投資人一定要看這張表,因為上述紅框與藍框最右邊的數字顯示,投資人最最lucky的狀況下,也只是獲得14%乘上「本金—手續費」的總金額(以美元為例)。這裡表示:投資人將只花一年的時間(因為半年一期,第二期就提前出場),便能獲得11%(名目上雖然是14%,但是扣掉3%的手續費,實拿也只有原本金的11%。但因為還要再扣掉保險費用,所以獲利率將會更低)。

不過,如果投資人運氣非常「背」,除了第一期能拿6.5%之外,其餘9期都拿不到任何配息。那麼投資人10期(5年)下來,總共只領了那第一期的6.5%,扣掉手續費3%後只剩3.5%。

這表示:投資人最差時,每年的平均投資報酬率可能連1%都不到。硬要說這種商品能夠「保本又保息」,數字上也難脫「非常難看」四個字,更不要說它能夠贏得了普通的美元定存。

投資人看過後,在決定是否投資前,就應該捫心自問:最好狀況是一年11%,最差狀況則是5年平均每年不到1%。我是不是能夠忍受5年下來,換得一個連比一般銀行美元定存至少3%以上(因為這張保單是2007年年底左右銷售的,當時美元定存應該還有3%以上)都不如的結果?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也才值得一試。否則,就算業務員或理專再怎麼將「最佳狀況」說得天花亂墜,也不能冒然一試。

五、要求業務員依自己認知的情況,在文件上註明字義清楚的重點,並且簽名負責。最後在實際購買之前,除了儘量留下業務員銷售時的錄音記錄外,最重要的是留下所有銷售廣告文件。

此外,為了做為日後的證明,一定要請業務員在所有文件上簽名,並且註明「銷售文件X張」、「契約說X張」、「風險告知書X張」…等字樣,以便確定相關文件一張不少。

如果投資人碰到的業務員,是以「非連動債,而是存款」的話術推銷,也請業務員在相關文件上註明「此商品為純銀行(外幣)定存,非連動債相關商品」。一旦投資人事後發現是一場騙局,也可以據此證明是業務員刻意欺騙,得以向金融機構討回原來的錢。

如果投資人上述問題,一個都沒有仔細思考過,就已經買了連動債的商品,而且很不幸地,目前帳戶價值或淨值也大幅縮水,筆者建議投資人趕緊回去看看看,這檔連動債「有沒有保本」?保本率是多少?

如果有「100%保本」,那也只能等到到期日後再說。至少能將現階段的損失,降到最低;而如果沒有,真的要請讀者原諒筆者的無奈且愛莫能助的回答:這問題真的是無解,投資人恐怕只能自求多福,祈求連結標的價格回升了!

《背景資料補充》

圖二、保險公司連動債保單的商品設計架構:

註1:上述是以100%保本的保單為例,如果是保險公司以外金融機構所發行的連動債商品,保本率也可以設計成80%或90%,甚至是完全不保本,只強調高收益的架構(請見下表一)。至於保本之外,投資人可以獲得多少的收益,還必須視連結標的的「參與率」而定。一般來說,參與率高,保本率就不太可能達到100%,兩項數值是呈反比。
註2:如果是銀行或券商所設計的商品,架構也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在於:左邊代表的不是「保戶所繳的保費」,而是「投資人的投資金額」。

表一、強調「保本」與「強調高收益」的連動債,各有不同的設計架構及訴求:

  設計架構 可能最大獲利 可能最大損失 投資人適合購買時點
保本型 固定收益債券+買入選擇權(買入「買權」或「賣權」) 買權無限;賣權有限 有限 預期未來標的物價格大幅上漲或下跌
高收益型 固定收益債券+賣出選擇權(賣出「買權」或「賣權」) 有限 賣權無限;買權有限 預期未來標的物價格持平、小幅上漲或下跌

表二、市售所銷售的連動債商品,在計算投資人收益上最常見以下4種類型:

  滿期收益(Total Return)/到期還本型 目標收益(Target Redemption)/提前出場型

商品設計並無提前出場機制,保戶雖然可以自行決定是否提前贖回,但通常都有贖回費用 一般來說,前幾期會有固定配息,之後就按一籃子標的進行比價。至於比價方式,則會視「單向獲利(依標的「平均報酬率」)」與「多空獲利(依標的「絕對報酬率」)」而有所差別



由於這類商品價格表現平穩,所以適合保守型的投資人。至於選哪一型,則要看個人對現金流入狀況的喜好。例如過去喜歡「整存整付」者,更適合「到期」型;如果喜歡「整存零付」者,更適合「固定配息」型 因為價格上下波動受到所選投資標的影響較大,因此適合喜歡冒風險的人。特別是對未來行情猜測越準的人,投資報酬率會越高。但是理論上,「單向獲利」型的商品在「市場未來表現好或不差」時,會有較高收益(因為連結的是數檔表現最差的標的),因此更適合「對未來市場行情看多或小空」的人;至於「多空獲利」型的商品,因為連結標的是取「絕對值」,不論未來行情是大漲或大跌,投資人都可以獲得較高收益,因此,更適合預測未來市場波動大,或是認為後市渾沌不明的投資人



「如果表現更好,未來收益可以更高」,如果是中間可領取固定利息的商品,也會有「每年保證配息」的字眼 「累積配息達到XX時…可以提前出場」等字眼


到期型:期末才拿回本金及利息,或是有更多的加碼收益 固定配息型:中間設及成每年都有固定配息,期滿再拿回本金或更多的加碼收益 單向獲利:比價時通常是最差幾個標的表現的「平均值」,再納入公式中計算 多空獲利:通常是取波動率最小的幾個標的的「絕對值」,再納入公式中計算

多數是由保險公司所推出的相關商品 一般以銀行、券商所推出的連動債較多,但是保險公司前一陣子,也推了滿多這類的商品
附註:以上分類只是歸納整理目前市場上的連動債商品,一般市場上只以Total Return與Target Redemption兩型做區分,但事實上,這兩類還各有不同的商品設計架構。至於其中的名稱,則是筆者自行針對商品特性所命名,市場上並未有這樣的專有名詞,普遍只以連結「一籃子股票」、「利率」、「匯率」或「指數」等來做區分

表三、投資人在選擇連動債商品時應注意的標準:

項目 選擇標準
年期 如果短期內就需要資金,或是擔心投資會「夜長夢多」的人,應該選擇期間短的商品
幣別 除了選擇「利率高」之外,匯率未來可能走高(未來會升值的幣別)也很重要
評價頻率 如果是「目標收益」型,評價頻率越多,就越有可能提前出場
固定與加碼配息 應該選擇數字高的商品
連結標的支數 如果是「目標收益(提前出場)」型商品,標的不能太多,且不能過於分散在不同類別,否則可能因為容易選到「市場表現最差」的標的,而無法提早出場。當然,如果比價方式是依「市場表現最差」的標的為準,通常也很難提早出場
下檔保護 只有在「單向獲利」型的商品中才會出現,一般來說,數值越高對投資人越有利
最差狀況
年報酬率
數字當然越高越好
相關費用 費用當然是越低越好

表四、投資人購買Target Redemption型連動債商品時,要想提前出場,應該選擇不同的標準:

類型
容易出場的標準
「單向獲利」型
1.參與率高
2.出場目標(報酬率)數字要低
3.連結標的數少,且產業較為集中
「多空獲利」型
1.下檔保護數值高
2.連結標的數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 的頭像
    咖啡王子

    東森消費聯盟ecKare➡️東森電商是甚麼?➡️BoboMall播播商城直播電商分潤平台😄快樂創業向錢衝 咖啡王子手機:0910-999564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