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數位電視廣播潮流的推波助瀾下,液晶電視的成長幅度最為可觀,我國擁有TFT-LCD完整產業鏈的優勢下,對液晶電視的內外銷可掌握自主性生產,在2006年全球的液晶電視中,每四台就有一台由台商製造,再度啟動電視為台灣創匯的高峰。
台灣市場主流
電視大廠的普騰電子董事長洪敏昌認為,2006年全球液晶電視市場將達4,000萬台,比今年成長一倍,台商的出口量占有1,000萬台,加上液晶電視面板、零套件半成品(SKD)的出口更為可觀,台灣在自有品牌及ODM代工上將大放光芒。
台灣市場方面,一年達90萬至100萬台電視的市場,2006年液晶電視將站上40萬至50萬台,比重高達五成,首度擠下映像管(CRT)電視,躍為電視的主流。洪敏昌說:「液晶電視的畫質、功能,成為決勝負的關鍵。」
家電廠均致力內外銷的開拓,例如,歌林(1606)在2005年的液晶電視內外銷達近33萬台,其中外銷量占30萬台,2006年目標超過60萬台,以美國市場為主。此外,大同 (2371)、東元(1504)、聲寶(1604)、普騰、聯碩等,同樣都有高度成長的規劃,液晶電視讓家電廠添增外銷的動力,並創造營收的新來源。
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MIC)研究經理徐美雯認為,受惠於代工訂單增加,2005年台灣液晶電視出貨量預估561.3萬台,僅次於日本的589.8萬台,躍居全球第二大。
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資深分析師王信陽表示,2006年的台商液晶電視出貨量至少900萬台以上,以台灣擁有足夠供應液晶電視面板的「面板五虎」供應鏈效應,檯面上的大廠,及許多小廠紛紛加入外銷行列,挑戰1,000萬台的機會非常高。
32吋獨領風騷
友達(2409)執行副總熊暉也認為,2006年全球的液晶電視市場起碼較2005年有80%以上的成長率,在預估3,600萬台至4,000萬台間,美國市場在強制加裝數位調諧器,以及品牌大廠持續降價競爭之下,將成為成長最快速的市場。
液晶電視的主流尺寸,仍以32吋獨領風騷,並會擴及37吋、40吋及42吋的更大尺寸產品,都是客廳很好的選擇。今後在友達、奇美電 (3009)的7.5代廠投注40吋級以上液晶電視面板的助益,將可使下游業者的產品線更為完整,發揮台灣在全球液晶電視出貨量的更高效益。
台灣資訊大廠則以擁有全球運疇模式的優勢,在ODM代工的份量將逐年增加,主力大廠如大同、廣達 (2382)、仁寶(2324)、光寶 (2301)、大眾 (3701)、美齊(2442)、新寶科技 (6137)等,將繼液晶監視器、手機、筆記本型電腦之後,成為IT大廠營收的重要來源。
自有品牌方面,宏碁 (2353)、明基 (2352)、華碩 (2357)、奇美等IT業者,跨入液晶電視領域的步調加快,發揮多年布局品牌的經驗及效益。資訊與家電業者形成兩大陣營,交織成台灣液晶電視外銷的尖兵。
ODM及自有品牌均是台灣進軍全球液晶電視市場的生力軍,但以液晶電視為家電產品的一環,品牌仍是最後決戰所在,以目前全球十大液晶電視的品牌業者,全部集中在日本、南韓及歐系大廠手中,特別是,南韓以三星及LG二家,侵略性愈來愈強,享有微笑曲線最有利潤的一端,值得台灣業界急起直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