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開放後,誰將最先受惠?操作策略又將如何?究竟陸資加外資合流,台股後續還能期待多少買盤?本刊本期採訪嫻熟國際資金操作長達十餘年的摩根大通證券董事長林照寰,為投資人進一步剖析QDII及外資的策略操作,以下是林照寰的觀點。
基本上,QDII會跟目前許多國際機構投資人的操作邏輯一樣,大部分還是會跟著(MSCI)權重走,基本面跟流動性是他們最主要考量的。我覺得國內投資人對於QDII資金的來台,想太多也預設太多;QDII來台買股,不會有投資人想像中的太多戰略性投資,對QDII基金經理人來說,就是幫投資人賺錢,根據不同的基金屬性就有不同的持股限制,除非哪一天國內政策放行中國保監會或證監會的自有資金來台投資,那可能就會有主權戰略投資的考量。
QDII最愛科技股
但可以很確定的是,QDII資金來台,是從零到有,不管是科技或是金融權值股,QDII在接下來一定都要買,長線當然有一定的影響性,但我不認為他們一開放就會立刻蜂擁買入,資金應該也是緩慢漸進式地流入。
對一個區域性的經理人來說,布局大中華市場(Greater China),看的是相對的價值,內需、通路題材,一定就是買中國;地產、銀行股就是買香港;而產品周期變化快速的科技股,是台灣最擅長的,國際資金買台灣,最有興趣的還是科技股。
外資資金行情將持續延燒
未來的操作上,基本上,若沒有太特別的意外的話,我認為外資會持續性的買進,但應該不容易再看到那種超大量的買盤,至於外資對台還有多少買超力道,我沒有數據,但我想國際資金接下來應該是被動式買進(reactive buying),因為不管是長線資金或是避險基金,資金水位都是在增加的,外資應該還沒有買足。
目前外資對東北亞市場的投資部位,處在平均三~五%的減碼部位,連中國也是減碼三%,僅對韓國、印尼的持股部位高一些。去年一整年,亞洲市場是低於全球新興市場表現,今年外資有可能會偏重亞洲布局,而台灣隨著兩岸關係改善,過去投資台灣、新台幣的政治風險,現在看來都已經明顯降低,未來隨著企業獲利上修,台股殖利率甚至還有三~三•五%,這是挺吸引國際資金的地方。
目前大家普遍認為,今年景氣持會持續復甦,我們跟高盛都預估,今年台灣的GDP可達四•五%,以這樣的水準來看,我想投資人的信心一定會繼續恢復,但報章雜誌卻一直在說對台股要居高思危,其實大家都在怕,就沒有什麼好怕的。
我覺得今年大家該擔心的是政策風險,不是成長的風險,但基本上,我對農曆年前後的看法都還是往上,抱不抱股過年則都要看中國,不管是亞洲、大中華或全球型基金,投資亞洲關注的都是中國這個市場,這也是國際資金最大部位的投資,而目前看起來,中國的表現都還不錯,我想資金行情中、長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