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有了多年前超可攜電腦(UMPC)失敗經驗,近2年另闢易網機(亦稱小筆電)(Netbook)及行動上網裝置(MID)新戰場,好不容易投下龐大資金炒熱這塊市場,但卻發現這塊大餅已有許多競爭對手垂涎等著分食。英特爾為了讓Atom(凌動)處理器拿下最大市佔率,這回選擇與晶圓代工大廠台積電合作,利用台積電的產能及技術為延伸,準備左打ARM架構陣營,右攻威盛及英偉達(NVIDIA)。

     英特爾與台積電的合作內容,與一般正式的技轉及委外代工不太一樣。英特爾雖然將Atom處理器核心為主的製程、矽智財、資料庫、設計流程等資料,全部移轉到台積電的技術平台,但是台積電並不能接其他人的訂單,客戶仍只限於英特爾一家公司。換言之,英特爾仍具有下單與否的主導權,接單的權利也未外放給其它半導體廠。

     如此來看,台積電似乎角色十分弱勢,但實情不然。英特爾看重的是台積電的製造能力,除了可以降低成本,也對台積電完整的矽智財及設計平台十分有興趣,英特爾想在台積電提供給全球IC設計公司的設計平台上,放上Atom這個產品,如果台積電的客戶有興趣,想要把Atom核心放在自己的單晶片上,就可以找上英特爾談生意,對擴展Atom市佔率及推廣x86架構有很大的幫助。

     台積電除了可以接到內建Atom核心的單晶片代工訂單,也對外證明了技術及設計平台,已經與英特爾的技術能力並駕其驅。這種合作是個雙贏的合作,讓業界震撼的,不是台積電接到多少訂單,或是英特爾省下多少成本,而是兩家半導體大廠合作後,要開拓新市場的龐大野心。

     當然,英特爾拉攏台積電的策略,也是要反擊ARM架構陣營、威盛及NVIDIA等對手的步步進逼。

     以高通、德儀、飛思卡爾為例,已獲得許多智慧型手機或MID的處理器訂單,並在今年消費性電子展(CES)中,展現跨足Netbook市場的野心。另外,威盛新款處理器VIA Nano(凌瓏)雖然銷售不佳,但主打大陸山寨Netbook市場已見成效;NVIDIA則是以其繪圖晶片技術優勢,推出ION平台及晶片組,讓英特爾在Atom晶片組銷售上節節敗退。

     如今,英特爾與台積電合作,利用台積電的產能及技術為延伸,吸引台積電客戶群目光,擴大Atom的應用範圍,不在只是單純的處理器而已,一來可以增加Atom的銷售,二來也可直取毛利率更高的嵌入式系統市場。

   台積電(2330)與英特爾昨(3)日宣佈將合作Atom核心開發系統單晶片(SoC),摩根士丹利與花旗環球證券等外資法人昨(3)日指出,實質效益應從兩年後才會開始顯現,並採32奈米製程,若以每年1.5億顆、每顆10美元價格推估,預計每年可為台積電帶來15億美元的額外營收。

     由於兩大半導體廠商所公告的內容,並非市場所預期的英特爾將委外Atom CPU、Larrabee獨立繪圖晶片、NAND給台積電代工,外資圈昨天聞訊難掩失望,甫以美股四大指數全數重挫,台積電反遭近1.6萬張的外資法人賣超調節。

     也因為英特爾並未將單純的Atom CPU交由台積電代工,花旗環球證券亞太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陸行之在出具給旗下客戶的報告中認為,英特爾努力先填自身產能的味道相當濃厚,整體而言,英特爾與台積電這次合作屬長期利多,也就是說,短期內不會牽動台積電營運。

     美商美林證券亞太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何浩銘(Dan Heyler)指出,不管如何,台積電將英特爾這位潛在競爭對守轉化為自己的客戶,至少就是聰明的一步,因為英特爾過去5年來已從台積電手中搶走不少繪圖卡/晶片組市佔率。

     陸行之指出,對台積電而言,藉由提供Atom核心到行動上網裝置給主要客戶的方式,擴大製程與IP投資組合,是長期大利多,如高通(Qualcomm)、德儀、恩智浦(STM-NXP)、聯發科可將Atom CPU核心導入智慧型手機IC解決方案中,可以想見,ARM陣營受衝擊將最大。

     陸行之認為,Nvidia、ATI、威盛等競爭對手預期應不會改採Atom核心。

     外資圈sell side大多預估,英特爾與台積電的合作主要效應最快也要兩年後才會慢慢浮現,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分析師呂家璈指出,雖然實際出貨量仍小,但因外界預期這塊市場非常大,又會採用先進的32奈米製程製造,對兩年後的台積電而言可謂「大補丸」,若以每年1.5億顆、每顆10美元價格進行推估,預計每年可為台積電帶來15億美元的額外營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