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多財政政策的刺激,如果無法重行架構一個健全的金融體系,經濟的復甦終將不可能持久。這一個月來,面對美國新政府提出種種天文數字的紓困與計畫方案,市場上卻普遍瀰漫高度的不安,這正反映對於美國金融系統是否能在近期的未來,重建與否的懷疑。

     美房產跌、法拍屋增 未見改善

     美國在小布希政府時代,已運用了各種積極的財政與貨幣政策去對抗金融海嘯的傷害,新任總統歐巴馬上台,更曾多次宣示將採行更大幅度與預算規模的援助計畫。但至目前,政策的效果雖然可能暫時抑制了「通貨緊縮」的預期,因而並未陷入全面性的需求衰退,但針對問題最大的源頭,也就是房地產價格持續滑落,法拍屋持續增加,銀行壞帳因而持續大幅提升的困境,並未見改善。

     所謂「未見改善」可從許多角度觀察得知。首先,美國房地產價格仍在下降中,雖然自去年十月時一般預期美國房價至少須再下跌十%才可能回穩,但自去年第四季至今,房價的跌幅已超過十%,且未見止跌跡象。法拍屋的數量更是有增無減,二○○八年全年上升八十一%,目前仍在增加中。

     一般而言,處理銀行壞帳之所以速度及效率極為關鍵,是因為如果時間拖延,問題往往擴大而更加一發不可收拾。像美國各家銀行目前除面對房地產的壞帳,更因為受景氣拖累的企業倒閉及個人失業的雙重壓力,造成銀行非房地產的放款也開始出現壞帳的現象,造成銀行問題雪上加霜。

     政府處理銀行壞帳 市場沒信心

     究竟為什麼拖延呢?其實從去年九月雷曼事件後,有太多聲音要求「快速解決」,但截至目前,不論是美國前財政部長鮑爾森,或是新任財政部長蓋斯納,仍讓市場認為速度不夠快,勇氣與決斷力也有所不足。許多具爭議性的議題上,沒有看到美國政府果斷地去規劃與執行。日前美國財政部及聯準會推出各項金額龐大且做法新穎的金融救助措施,包括聯準會直接提供資金給房貸戶,例如承諾購買五千億美元的不動產抵押證券;財政部直接介入信用卡貸款及車貸等作為,但對於一些較關鍵的問題則仍缺乏答案,因此市場信心無法回升。

     一個仍是最根本的老問題,就是大規模的金融機構究竟該不該救。美國今年以來小銀行關門事件不斷,平均每星期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都要接手兩家銀行,FDIC的資金也因此由一年前的五二○億美元下滑至現在的一九○億美元,但處理的究竟都是規模較小的銀行。經過雷曼事件後,大家普遍認為美國應該不會再一次放手讓大銀行倒閉,但目前的問題卻也膠著於,如果大銀行不能倒,那麼要由誰來埋單,承受銀行的損失呢?

     美國新財長蓋斯納提出的銀行壓力測試,預計結果將於今年四月底出爐。如今大家最關心,卻尚未有答案的問題,在於這些測試結果出爐後,究竟下一步為何?是打算讓沒有通過測試的銀行接受倒閉的命運,還是政府反正還是要救助?如果反正要救,那麼測試的意義何在?總不會只是為了估計資金缺口有多大吧!

     銀行資金缺口大 債權人剉咧等

     另外,如果要繼續援助,資金缺口由誰填補?價格又將如何決定?公平與合理性的問題,因此更是美國國會近來關心的焦點。許多人更提出除了銀行的股東理應承受損失外,即使是仍在正常營運的銀行,這些銀行的債權人也應分擔一部份的損失。因為這些債權人當初是基於自願的情況下去購買債券的,他們所該承擔的風險與損失,當然應優先於美國一般納稅人。

     但反對者則期期以為不可。除認為這樣的作法將顛覆企業資本結構的本質外,更認為擴散效果將造成莫大的傷害。這種想法當然亦有其合理處,這等於因為美國納稅人不埋單,因此將責任擴及全球各地之美國金融債券持有者,屆時金融海嘯就不只是經濟問題,而更是政治問題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