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擺脫歐美股市重挫破底的糾纏,演出逆勢上漲的強攻戲碼,與巴西及滬深兩市一起成為年度新興市場的投資亮點。部分原因在於新興市場的金融體系,去年受傷程度不似歐美震央區嚴重,外資機構紛紛大幅賣超後將資金回歸歐美母國,使新興市場股市過度修正。

因此,在今年歐美資金撤離告一段落後,外資賣超現象減緩,新興市場股市就出現相對強勢的反彈。在此同時,擁有雄厚外匯存底的亞洲地區政府紛紛推出擴大內需的政策,企圖脫離歐美金融風暴的夢魘,走出自己的經濟復甦之路,其中尤以中國所提出的至少30項的振興經濟方案最為積極。

中國大陸不但舉債擴大內需的金額創歷年新高,為了強化中西部經濟的發展,更鬆綁放款總量的管制,以便地方政府與企業能順利取得資金挹注,貨幣政策寬鬆的效果,也已經透過銀行放款的大增初步展現。正在召開的政協與人大兩會,媒體焦點也圍繞在「保增長、保就業」的方向。

不過,歐美政府雖然拚命降息與大規模金援企業,積極拯救經濟衰退所造成的大浩劫,迄今卻仍沒有止血的現象,市場甚至還傳出中東歐國家與紐西蘭已經面臨國家信用崩潰的恐慌危機,顯然此波金融海嘯的影響仍在持續擴延之中。

難怪歐美股市在短多題材發酵略作反彈之後,仍無法脫離實體經濟崩壞的衝擊,紛紛出現重挫破底的慘況。同樣的,亞洲各國也仍需面對來自全球經濟衰退、民眾失業暴增所得減少,以及外貿數據惡化的嚴峻考驗。

此時若想藉由政策性題材與政府護盤,企圖扭轉全球金融市場失序所造成的產業結構大調整,無異是螳臂擋車、以卵擊石。

台股目前已經過度的依賴中國的政策題材,試想,就連已受惠於CEPA的香港都無法倖免於經濟衰退與股市破底的災難,單憑電子廠商所謂的急單,不過就是經濟正常運行下基本需求的分期付款,營收成長的背後真能帶來多少實質利潤在季報中呈現?

政府政策應該傾向穩健培植實力的長遠方向,重點在因應變局調配既有資源以提升經濟產出與效率,而不是急就章的推出一些行銷花招和描繪假象的榮景。當過度拉抬的股價又得面對基本面的殘酷現實,而重重的一擊又要由相信政府的投資人來承擔時,真是情何以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