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建會日前公布7月份景氣對策燈號,出現了SARS風暴以來首見的藍燈,反應出當前經濟環境的嚴峻,相對於台股,面臨經濟基本面表現不佳的情況下,加上近期資金動能明顯萎縮,投資人在策略上可能能採取更為謹慎的態度。

雖然有人認為景氣對策信號是落後指標,當藍燈出現,代表景氣已經落底,而股市往往是提前反映景氣變化,因此有機會築底反彈。觀察過去的統計可以發現,指數在1-3個月以內,下跌機率仍大於上漲機率,但6個月則是上漲機率大於下跌機率,因此投資人可以在藍燈出現時進行中長期的投資佈局。

不過,當第一個藍燈出現時,是否就代表景氣已經落底?根據經建會資料顯示,景氣對策信號曾經從1981年9月以後連續出現了19個藍燈,是有統計資料以來最長的一次藍燈時期;而同一時段的經濟成長率表現,經濟成長率從1981年第三季的6.94%開始反轉向下,第四季降至5.82%,1982年第一季更直接摔落至3.80%,一直到第三季的3.13%才落底。

如果把時間拉近一點,2000年的全球科技泡沫破裂,也讓景氣燈號從2000年12月開始連續出現了15個藍燈,一直到2002 年3月才出現黃藍燈,這也是藍燈延續第二長的時間;對照經濟成長率走勢,從2000年第三季的6.46%開始反轉,第四季降至3.57%,2001年第一季為0.61%,第二季更出現3.62%的負成長數字,一直到同年第四季負成長1.48%才落底。

這次我們把台股走勢也納入觀察,大盤指數在2000年2月創下10393.59點的歷史高點,之後開始一路往下走,在景氣出現藍燈的12月,當時台股的波段高點5403.14點,之後指數仍一路向下修正,一直到2001年9月的3411.68波段最低點才落底,10月開始反彈。

從資料可以看出,雖然2000年2月之後的重挫,主要是反映當時政黨輪替後政局動盪等非經濟因素,但全球科技泡沫仍進一步加重了台股的跌勢,景氣燈號也許是股市的落後指標,但兩者的關係也確實密不可分。

至於七月份的這一顆藍燈,是曇花一現?或只是開始?投資人可以從景氣對策信號的編製指標中觀察,在九項指標中,和台股資金動能最密切的貨幣供給M1b指標,從6月就出現3.4%的負成長,7月的負成長更達到5.7%,這除了反映出股市交投低迷外,也拖累了景氣對策信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