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關注三種力量:寶石、劍和鏡子。劍象徵武器的力量,寶石象徵金錢的力量,鏡子則是自知的力量。在股市劍意謂資訊與知識;寶石象徵資金,尤其是透過理財知識支配的資金會更有力量。而鏡子代表自知,在日本人看來,自知是最珍貴的力量,在股市亦然。自知的力量來自不斷地省思─反省與思考。我在股市十六年來每日不斷反覆琢磨,學習並掌握這三種力量,在操作股票時,也越來越駕輕就熟。
先概括性的談談我體驗這三種力量的歷程,我在民國七十六年九月開始買進股票,也開始了我對股市的狂熱。同年十月十九日紐約股市崩盤,台股亦受波及,我把對套牢股票的魂縈夢牽,轉換為求知的能量。我除了積極涉獵股票相關書報,偶而也聽聽名家的演講,慢慢地在進出股票之間,體會了知識的力量。
用理財知識 讓錢為你工作
民國七十九年初,財訊快報謝金河社長的一場演講,徹底顛覆了教科書上「房子是資產」的觀念,也逆轉了我的人生。謝社長當時主要有兩大論點:第一,他認為,台灣房市即將泡沫化,從那個時點的未來十年或更久,台灣房價將易跌難漲。他當時強調,除非你的資金非常雄厚,才買以自用為主的房子。房子只具實用性,不具投資性。他更建議,有餘屋要趕快處理。第二,對資金有限的人,房子是一種負債,它造成現金的流失;再加上房屋買賣缺乏流動性,即使在房市看漲時,有限的資金仍應尋求更好的投資機會,如證券投資。
謝社長十四年前除了精準的預測了未來的房市走勢,更提出了─「房子是負債」以及「機會成本」的重要投資理念,為我上了一堂如何有效運用資金的課。
聽完演講後,我當晚徹夜難眠。因為這不久之前,我才買了一間預售屋,而且繳了七十萬的頭期款,如果違約,我只能拿回所繳款項的一成,這對剛出社會的人,是筆鉅額的虧損。我幾經思量,還是痛下決心選擇違約。
現在想想,當初的壯士斷腕,實屬短空長多。如果當年我聽完演講,沒有自知之明,未經深切的反省和思考,心存僥倖不肯認賠,在「資金缺口」的壓力下,我可能會沒錢或沒膽去投資股票,也就不能集中資金的力量以錢滾錢,更失去了在股市中學習的樂趣。
許多人看了不久前的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後,對於其中的「房子是負債」、「用理財知識,讓錢為你工作」等觀念時,都有時不我予的扼腕。我則有幸早在十四年前,就受到年紀只大我幾歲的謝社長啟蒙,領略了以理財知識有效運用資金的重要性,也喚醒了我的省思,豁然開朗的做出反敗為勝的決策。
早在民國七十八年,我就趕流行的加入股友社,體驗了散戶集中資金、螞蟻搬象的力量。後來股友社升級為投顧,我也曾加入特別會員。雖然兩者都小有斬獲,但我的操作並未因此升級。正如喬治‧索羅斯所形容,他說:「我們對華爾街人士的共同看法是,他們的決策都只是上司的意見,而他們自己還沒有養成思考的習慣。」我也深切反省和思考,如果我進出的依據,全來自於專家的意見,那我如何能真正掌握股市的脈動,成為一個常勝型的「成熟投資者」呢?
於是,我參加了技術研習課程,這些課程內容在後來的實戰中,有些理論經不起考驗,有的從未派上用場,有的現已不合時宜。但在那個「言必稱主力」的炒作年代,這些課程的確是個領航者,引導我一窺技術分析的堂奧,走向正確的致勝之道。
技術分析的最高境界,在於洞燭機先,亦即搶先準確的預測技術信號是否突破反壓、或跌破支撐。這種洞見或預感,需要相當時日的修練。退而求其次,如果能在技術信號突破或跌破的第一時間做出反應,至少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用五分鐘走勢圖 感應大盤脈動
為了提升對技術信號的應變力和預測力,我學習描繪五分鐘走勢圖,來感應大盤的脈動。每天開盤後相隔五分鐘,我在方格紙上將指數的落點連成一線,並將常用的技術線型和指標,如趨勢線、日平均線等,在當天可能遭遇到的反壓或支撐,預先描繪在紙上;有時在盤中視需要修正趨勢線,或調整其他技術信號相對應的反壓或支撐。藉此觀察指數是否突破反壓或跌破支撐?當時其他常用技術信號的數值為何?我又該如何迅速做出回應?
每天開盤時,我從實戰中學習。收盤後,我天天做一成不變的功課。每晚,我看最新的產業資訊,研判大盤及類股的走勢,並仔細觀察所有上市公司個股的籌碼歸宿與線形走勢。直到後來上市公司家數暴增,我除了手上持有的股票外,還鎖定法人著墨較多的個股、線形較佳價的類股及當時有重大訊息的個股等,作為觀察標的。
我持續五年之久的描繪五分鐘走勢,以及至今仍然勤做功課等這些蹲馬步的功夫,我相信在我的股市生涯中惠我良多。透過不斷的觀察和學習,以及實戰成敗的淬煉和省思,其所凝聚的知識和經驗涓滴不壅,匯聚成我內在的智慧,在下一次決策時,激發成所謂的「洞見」或「直覺」。
最後,我再強調鏡子的力量,也就是自知的力量。我以股市投資大師為借鏡,汲取他們成功的經驗;我更以股市的鏡子為師,從股市漲跌的真相中獲得啟示。在股市中,每個人對大盤或個股或有不同的意見,但不管你喜不喜歡,市場永遠是對的。
我不特別記得操作過的股票是賺是賠,但我特別留意操作方式的優劣勝敗。就像「億萬富翁的賺錢智慧」作者博多‧雪佛所言:「每個經驗都應該是一座指路燈塔,而不是我們停泊之地。」我誠實面對每次操作的成敗,不斷的省思與修正。我不在乎幾分鐘前操盤時所犯的錯誤,只在乎下一步該如何挽回頹勢。
機會成本考量 汰弱擇強
我慢慢地能夠統御知識、資金和自知這三種力量,並嘗試建立操作系統化的操作模式,以期在每一個多空的決戰點,得以迅速、正確而有績效的回應。例如,當我從技術指標研判出大盤將由空翻多時,在「機會成本」的考量下,我鎖定的對象以當時盤面最強勢的個股為主,以當時具營運利多的個股為輔,審視其技術線型是否相對強勢且具漲升空間,作為搶進的標的。由於資金有限,我必須賣掉手上較弱勢的股票或其他資產,即使它們是賠錢的。如果行情續漲,我會以股市為鏡子,依技術線型隨時檢驗手中持股是否續強,將持股汰弱換強。萬一行情未如預期,反而向下跌破支撐,我也會承認錯誤,至少殺出加碼金額的一半。
一路走來,我每天勤做功課,用資金來支持我對股市的看法。我狂熱地從重覆的工作中,體驗並結合知識、資金和自知這三種力量,在股市的戰場中「以戰養戰」,培養出對資訊的穿透力和操作的節奏感,在治絲益棼的股市脈絡中理出頭緒,慢慢建立了適合自己的操作模式。
就如同一株小樹苗,經過我長年的澆水和施肥﹝資訊知識和資金的力量﹞、歷經風雨的淬煉﹝自知的力量﹞,終於蔚然長成一顆大樹﹝操作模式﹞,可以不畏狂風暴雨,我也得以悠然地享受它濃密的樹蔭了。股市,真是一個值得用心耕耘的園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