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的經濟發展與台灣產業的外移西遷有幾波的互動。第一波是珠三角承接由台灣外移的傳統產業,在1980年代末起趁勢崛起;第二波是1990年代中期前後,台灣IT產業西進,蘇州、昆山等長三角城市順勢而起。如今,大陸城市正進入第三輪的城市競賽。
這波城市競賽鳴槍起跑,大陸各城市地方官員積極穿梭在台商社群間強力招商。第三波的城市競賽至今,隱然已有嶄露頭角的城市:寧波已引入奇美光電進駐;廈門翔安吸引友達光電落腳等。這些城市不去珠三角挖傳統產業,也不攀附在長三角群聚的IT產業,而是緊抓住台灣光電面板產業後段模組廠西進的潮流在第三波城市競賽出線。
從廈門本島車行進入廈門島外的翔安光電產業園,筆直高速公路直通秩序井然的工業區,管委會大樓氣勢磅礡地矗立在廠區,不遠處,興建中的台灣友達光電二期廠工地,夾雜在一片現代化的廠房大樓間。
友達光電一期工廠已建成並開始量產,廠區外卻仍黃土漫漫,一廠還在綠化的同時,友達第二期廠,連同廠區旁的輔祥、輔訊、峻凌等配套廠,都在趕工興建。
滄海變桑田,得要時間鑿斧。廈門翔安這個千年古鎮,曾是宋代理學大師朱熹治學講課的地方。翔安位在廈門的風頭水尾,不適種植,過去是貧瘠的農、漁村,如今卻要紅土丘陵搖身一變成光電產業園區,「你所看得到的一切,都是在20個月內打造成的。」廈門火矩高薪區管委會官員表示。
友達光電在廈門創造「友達速度」。友達光電2006年2月在廈門領導示意「不發布新聞」的默契下,悄悄動工,立即用極快的速度建成廠房,3月試產,4月起開始量產。友達這個龍頭開動,廈門翔安產業園也動了起來,道路、污水處理廠、標準廠房同步開發,為的是配合友達光電的配套廠同步進駐。
「友達速度」,不是大陸經濟發展唯一的傳奇。許多沒趕上第一、二波的城市和台資企業,此時都在上演「速度奇蹟」。
2004年底就登陸寧波的奇美光電,上個月舉辦月產液晶模組突破180萬片慶祝會。寧波奇美以八個月時間建廠,在18個月內產量就衝刺到月產180萬片,今年全年出口將達到3,000萬片,是去年的六倍,營收也將從去年的6.8億美元成長到30億美元。這是「奇美速度」。
想要急起直追的城市對「速度」特別敏感和要求。福建的福清融僑開發區在2005年才被中共信息產業部批定為國家信息產業園,計劃以在區內落腳十多年的冠捷顯示器為主力,往上游引進光電面板產業進駐。如今,冠捷的新廠已有眉目,和配套廠睿鴻光電日前也破土動工。
「福清市長陳夥金務實又認真,要我們趕緊交新廠設計圖,加快動工進度,連五一也沒放假,甚至時常半夜打電話來討論事情。」冠捷副總裁林允武說。
對比珠三角、長三角的崛起和發展,大陸新秀城市有截然不同的發展經驗。
首先,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可以複製台灣竹科經驗和大陸的蘇州經驗,基礎建設一次到位。
不同於珠三角錯落雜亂的景觀,廈門翔安、寧波和福清三個開發區,從硬體規劃、基礎建設,到配套措施都一步到位。他們在開發前,都先考察過竹科、蘇州、昆山,完全,一次到位。
廈門火矩產業園招商官員不諱言,規劃時,承蒙早期竹科官員的指點。寧波在向光電產業招商時,就曾聘請國際組織作為招商引資顧問,規格和方式具國際架勢。
最明顯的例子是,考察蘇州設立保稅區方便廠商核銷報關的經驗,廈門翔安產業區依樣在友達光電北邊設立B型物流園。另外一個例子是,參考台灣工研院育成中心的作法,翔安成立台灣學者育成中心,這月要啟用運作,希望能吸引台資中小型研發企業進駐。
其次,硬體有了,行政服務的軟體也已到位。一位台資光電企業高階經理人就感嘆:「台灣人可能還笑大陸落後,以為大陸官員只會貪腐。錯了。他們的行政效率高得嚇人。」
為了服務奇美,寧波出口加工區、保稅區管委會成立奇美專案小組,在工地設立現場協調辦公室,替奇美與各門部協調解決問題。甚至,寧波出口加工區海關開發輔助資訊系統,讓通關從兩天減到10分鐘。
廈門為爭取友達、華映等大廠,由副市長會同各相關單位成立專案小組,從友達光電第一次考察廈門之後,就開始運作,為友達解決所有問題,「每個問題都必須當天或隔天答覆」。
管委會同時也把人力資源來源也一併規劃。廈門翔安產業園南方兩公里處有一片5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樣在20個月內遷移、新設了四所大學,目前總共2萬名學生上課,預計未來要達到10萬名學生。
寧波奇美技術工人從去年的2,000人增至今年初的萬人,寧波保稅區管委會為此成立「奇美電子員工招聘小組」,與陜西、重慶、湖北、安徽等技校和中專聯繫,更與全國260多所職校建立關係,在大陸各地建立19個技能人才培養基地,為奇美募才。
第三個差異點就是這波產業外移,是以「產業鏈」整體外移模式進駐,不再是珠三角,傳統產業摸著石頭過河的發展模式。也因此,這些城市只要緊抓面板、顯示器龍頭大廠,就如同抓到粽子繩頭,一拉就抓起一大把粽子,帶入其他配套廠商,因此,產業園區在開發時,可以同步規劃配套廠空間。
這波大陸城市發展比的是速度,競爭過程中,還在加速度。陷入政治紛爭的台灣,卻渾然不知道大陸正加速前進,要當心重演「龜兔賽跑」的寓言故事。
寧波加工保稅區》引進奇美電 聯結長三角
從寧波市區前往寧波出口加工區、保稅區道路是八線大道,正在趕工建設的是通往滬杭甬高速公路的高架橋,以及透過嘉興進入上海的跨海大橋,寧波港也正在加緊建設,貨運量正不斷攀高。
寧波,這個與上海隔江對望的城市,過去失去長三角崛起的機遇,卻正加緊交通建設「趕進度」,把自己跟長三角緊密相連,同時也擴張寧波港,通往國際。
在奇美帶頭落腳在寧波的出口加工區和保稅區後,陸續帶入冠捷、唯冠、中強光電、大億科技等30多家配套企業。由於奇美早在2004年底就開始設廠投資,兩個園區內,僅有極少數的工廠仍在整備、興建,大部分配套廠都已進入量產,已是上軌道的工業園區。
寧波出口加工區、保稅區是已招商飽和的區域,區內為數不多的土地,也都「名花有主」,可以說是進入發展成熟階段。
寧波保稅區、加工出口區投資合作局官員,也把工作重點轉移到寧波其他新開發的經濟區,目標也鎖定新興產業,包括中共中央正鼓勵的「服務外包」產業。
當廈門翔安產業園爭取到友達光電落戶,就猶如拿到一張王牌,帶動近15家配套廠進駐。負責招商的廈門火矩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官員,工作重擔卸下大半。不過,他仍有份「口袋名單」,目標是引進30家的配套廠。
廈門翔安產業園是廈門火矩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其中一塊,規劃以液晶面板後段模組廠商,包括友達光電、金寶利為主力,向上帶入配套廠,往下企圖吸引廈華、冠捷、東元等廠商。目前面板光電產品可供應到深圳地區的長虹、TCL 等陸資品牌。
廈門鄰近台灣,擁有極佳的地理優勢。這位招商官員分析,落腳廈門就是看中兩岸三通的前景,廈門擁有國際航空機場和港口,便利出口。此外,廈門屬於經濟特區,可由中央直接審批,「過去我們的腳步慢了,現在廈門領導有意識要急起直追」。
為開發翔安產業園,廈門同步進行各種基礎建設,其中最重要的是翔安海底隧道。原本繞道高速公路要40分鐘的車程,在這座六線道隧道通車後,翔安產業園可以在短短15到18分鐘內,把產品運抵廈門港。
廈門港也已興建了新碼頭,台幹人員走小三通登岸,可以順利搭上接駁車,走隧道回到翔安。從台灣出發,到翔安上班只要三小時交通時間。
廈門翔安產業園也把招商引資目標,瞄準創新型的中小企業。台灣學者育成中心主任施立華說,育成中心是針對成立滿兩年的研發企業,給與租金、稅務優惠,外加創業獎勵金。目前已招商到40多家企業,台資占一半,少數幾家是友達光電、中華映管的配套廠商,其他都是光電、新材料、資訊等創新產業。
她說,育成中心是鎖定台灣中小企業和台灣學者,希望藉此平台作為人才輸送地與創新搖籃,能把技術轉移成產品,再發展成為產業,形成創新氛圍的產業環境。
和廈門不同,福建省會福州下的福清市不是一級經濟特區。15年前,能吸引台資顯示器大廠冠捷、捷聯前往投資,主要是冠捷董事長、印尼僑商林文鏡是福清人,於是選擇在這裡落腳。
冠捷從過去的小廠,如今已茁壯成為全球顯示器代工龍頭。早在1992年,福清市已規劃出1,000公頃的福清融僑經濟開發區,但直到2005年5月,才取得中共信息產業部批准,成為國家級信息產業園。
福清融僑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魏唐茂說,福清融僑開發區計畫以180公頃,開發成為福清光電園區。現在已形成冠捷、捷聯電子為主的顯示器產業聚落,有55家配套廠。現階段要往面板產業上中游進行整合,帶動面板後段模組、二極管、面板上游等產業共同進駐。
福清正積極招商引資。福清市長陳夥金出身工業區招商主任,熟稔科技產業廠商。低調謙和的他,在台資企業破土典禮上不愛說話,不上台發言。但他行事非常務實,不僅緊盯廠商進駐進度,也積極鎖定台資企業發揮纏功。
實際上,冠捷在群創光電等後起的追趕下,也不得不思索如何更上層樓,擺脫競爭。福清也打算抓緊冠捷的發展思路,全力支援,也把冠捷當成地方發展的墊腳石。
福清位在福州到廈門間,正在擴建江陰港。魏唐茂說,目前航班仍不夠,未來將打造成為東南沿海重要的港口,福清廠商可直接透過江陰港出口。
福清最特別的是,不管是融僑開發區,或者是江陰港,甚至是流經福清市的龍江河岸建設,都是林文鏡回饋故里的投資案。林文鏡甚至還打造「洪寬機電園」,引入70多家機械、電機等台資企業,在在顯見林文鏡在地方的政商實力,成為台商的「靠山」。
至於福清想發展光電產業,是否會不敵同樣在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廈門經濟特區,魏唐茂認為,廈門土地資源也相當緊迫,福清正興建高速鐵路,未來在一個半小時就抵達廈門,將可與廈門形成互補,可共同發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