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投資專家,就跟選擇單一標的決策過程一樣,絕對是一般大眾不能輕易出賣的靈魂。這最後一道防線,不管是哪一個了不得的專家,都是交付不得的!
這一陣子,有一句股市「名句」與各式廣告套裝用詞是「好的老師要你賺大錢,不好的老師讓你住套房」。姑且不論這句話的原創者本身,是不是能夠稱為「專家」,這句話至少顯示出專家的好壞,對投資大眾的影響兩極。

以下從反面的角度,幫眾多理財大眾描繪出,一位真正專家所該有的塑像。

首先,市場上被稱為專家的人,並非具有單一面貌,反倒具有許多種不同的「功能性內涵」。因為有些「專家」是所謂的「金融商品頂尖銷售業務員」;有的則是提供相關投資理財資訊,便於投資人做出正確判斷及決策;少數中的少數則是具有真本事的專業操盤手…。

事實上,從「在什麼位子就做什麼事」,或是「做什麼工作就說什麼話」的角度來看,如果一般大眾不能夠分清楚這幾種「人」的不同,投資理財不可能會有好下場。

舉例來說,賣商品的人因為工作關係,他只負責順利將商品銷售出去,本身既不負責代客操作,可能也根本沒有這方面的能力。而投資人要相信這樣的「專家」,老實說,問題不在於「專家到底可不可信」,而在於投資人根本就不該誤信不是真正「專家」的人。

因為對於一心只想賣金融商品,只想賺一筆佣金的業務員而言,一般投資人能期望這些「專家」能發揮什麼正面的投資理財功能?

其次,真正的專家很稀少,也並非投資人可以輕易遇到。這世上並非沒有真正的投資高手,只不過,如果他寧可把這個訊息公佈出來,而不是自己砸大錢投資,那他不是個騙子,肯定就是個瘋子。

像巴菲特這樣能長期幫客戶投資獲利的「股神」,全天下也沒有幾個人。但是,問題的爭論焦點不在於「有沒有專家」?而在於一般人有沒有辦法是那位獨具慧眼的伯樂,在眾多自我誇耀以及他人吹捧的「專家」中,挑中最具有實力的投資操盤專家?

事實上,這也是為什麼「資產配置」與「波段投資」的重要性。全押在一人或單一標的之上,對了或許可以成為億萬富翁,但是錯了卻可能賠上下半輩子的老本。一般不善於投資人的,在無法確定投資不失誤之下,資產配置當然是唯一的選擇。

第三,評判專家並不能只看短線。一般來說,就算是有投資獲利本事的專家,根據「過去的績效是很有用的指標之一,但並不能保證未來的獲利」的原則,任何金融商品或工具,都可能因為操盤人靈感不再、新換的基金經理人操守不佳…等因素而光芒盡失。

從投資理財的目的來看,它應該是要爭千秋,而非爭一時的。筆者常常聽聞某某人在短時間內,產生極高的投資報酬率。但是,凡人終究不是神,投資也絕對不可能完全沒有看走眼,或失利的時候。

所以,「是不是專家」的重點不在於短線賺大錢,而在於「將時間拉長之後,整體資產配置能回饋給投資人一個,不會高於市場平均漲幅太高的報酬」,如此而已。

就以巴菲特為例,好名聲並來自於三年、五載,高於市場幾倍、幾十倍,或上百倍的傲人成績,反而來自於長期穩定的報酬表現,以及「非以眾多散戶的賠錢,來成就自己聲譽」的心態。

第四,專家絕不是讓你發大財,賺大錢的人。筆者在此所指的「賺大錢」,是指「超過市場長期平均值非常多」的意思。既然績效表現要看長,整體投資收益絕對不可能高於市場太多。就像地球要遵守公轉、自轉的規則一樣,這世界的許多事的發生,都不會脫離常態太遠,而投資理財亦然。

事實上,真正的專家只能幫投資人贏得略高於市場的收益。就算短期有許多人得樂透賺進上億資產,但這世上能有幾人在十幾、二十年間,次次受到財神爺的眷戀的?

最後,專家不能代投資人做最後的決策。筆者認為,時下大多數的專家,應該是扮演一個「意見領袖(opinion leader)」的角色。在資訊過多,以及資訊不對稱之下,一般非專業大眾,絕對要倚靠意見領袖幫忙搜集、過濾與消化資料,節省下自己的時間。

既然定位在「意見領袖」,那麼,他只是單純提供建議(例如投資理財顧問),或是執行投資人決定與細節的人(例如各種交易員),卻絕對不能越俎代庖地直接幫投資人下決定。

投資人可以選擇巴菲特,或是一般投顧老師操盤,那是每個人的自由。但是,筆者一直堅信,選擇投資專家,就跟選擇單一標的決策過程一樣,絕對是一般大眾不能輕易出賣的靈魂。這最後一道防線,不管是哪一個了不得的專家,都是交付不得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