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中旬,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在辛樂克颱風來襲當天,仍如常到央行上班。看著窗外的風雨,被全球金融雜誌評比為A級總裁的彭淮南,擔心的是一場百年難見的金融風暴正在成形。
就在隔天,雷曼兄弟宣告倒閉,台灣央行當機立斷,調降存款準備率,釋出新台幣2,000億元資金,並擴大國內外資金拆借管道,提供銀行流動性。
台灣央行2008年6月底才調高存款準備率以對抗通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央行就政策急轉彎,因應雷曼引發的金融海嘯,轉向極度寬鬆貨幣政策。不只降低存款準備率,擴大融資管道,更連續七度調降利率共2.375個百分點,讓新台幣利率降至空前新低。
各國印鈔救市
彭淮南的快速反應,讓台灣金融機構在海嘯中受創相對較輕,金融市場也未出現歐美國家的流動性問題。
前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說:「貨幣政策能做的都做了。貨幣政策操作過度,雖有很大的風險,沒有貨幣政策,卻萬萬不行。」
金融海嘯首先引發的便是流動性問題,緊接著是經濟衰退,各國主管機關都想盡辦法「把錢打進市場」,降息搭配擴張財政政策,成了所有政府的「標準作業流程(SOP)」,美國和英國更被形容是在印鈔票救市。
合計各國為了因應這場金融海嘯,共投入7.4兆美元(逾新台幣240兆元)資金,並輔以多項刺激經濟政策,才得以稍稍穩住全球經濟。「全球化到這個地步,已是集體調控機制,」陳添枝形容。問題是,寬鬆貨幣政策走到底後,接下來要怎麼維持經濟穩定不墜?前央行業務局長、中國輸出入銀行理事主席李勝彥便說,接下來的考驗是怎麼回歸正軌。
李勝彥認為,由於經濟成長尚未回復先前水準,失業率仍在高檔,加上多數國家銀行放貸低迷,「經濟還站不穩,隨時會被風吹倒」。明年很可能出現「W型走了一半,經濟成長卻沒辦法再上來」的情況,「成長力不足可能是最大的問題」。
經濟還沒站穩
但若經濟能夠持續復甦,配合得宜的貨幣政策,再次發生金融海嘯的可能性就會降低。李勝彥指出,首先要趁全球資金充足來積極拓展出口,進而帶動內需;如果各國政府貨幣及財政政策拿捏得當,可做為全球經濟復甦後盾,二次金融海嘯的危機應該可化於無形。
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認為,以目前市場環境來看,發生「二次金融海嘯」可能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失業率高升導致消費力道無法復甦;第二是各國貨幣政策退場的時機拿捏。
抓準退場時機
黃蔭基說,若貨幣政策緊縮太快,將引發市場不安,進而造成金融動盪,但年底前僅大陸及澳洲較可能升息,美國聯準會(Fed)及歐洲央行(ECB)可能要到明年中,「他們一動,包括台灣在內的央行就會開始緊縮」。
東華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吳中書說,金融海嘯的衝擊不會這麼快消失,當市場恢復秩序後,便應讓過剩的資金回籠;且政府擴大財政支出方案是救急措施,為避免財政惡化,政府應回歸至維持財政紀律。後金融海嘯時代來臨,有如「雙城記」的前言所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黃蔭基認為,金融海嘯讓世人對全球金融體系信心動搖,但後續的金融監理制度調整及對金融商品管控,可讓下一波經濟榮景更可長可久。
後金融海嘯時期來臨,台灣的經濟復甦情勢會以何種方式呈現?國內學者認為台灣最可能出現「魚鉤型」或是「半V型」的復甦。
全球經濟學家對於經濟復甦可能的模式,相繼提出V、U、L、W型,還有「魚鉤型」等變體。其中除了V型反轉已經被宣告不可能,經濟復甦究竟以何種模式呈現,需視後續經濟成長動能強弱而定。
台灣的經濟情勢發展,最適合以什麼形式描述?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朱雲鵬提出「魚鉤型」復甦,他表示,台灣的經濟復甦走勢會有點像魚鉤的U型,沒辦法一步回到衰退前的高點,而且開口更寬一點,會緩步復甦至某個程度後停止。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則認為,全球景氣復甦力道不如預期,台灣將呈半V型復甦,右半邊上升到一半後走平。
然而,不論是魚鉤或是半V型,學者認為,經濟復甦無法一步登天,意即無法很快回復到海嘯前的景況,而是透過財政與貨幣政策,拉抬到一定程度後,開始轉而以極緩慢的速度繼續復甦。
不過,這種復甦方式有其風險,就是一旦基本面沒有跟上,就可能變成W型。
W型復甦出現原因,常是政府欲透過政治手段創造V型反轉,但造成泡沫,引來二次衰退,甚至可能出現多重W型。
意即W在打第二隻腳前會再次衰退,第二個V也可能勾不上去。世新大學經濟系主任周濟就相當擔憂,萬一金融部門沒有止穩,還要觀察,若影響生產部門,走平趨勢會掉下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