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暴讓企業承受相當大的經營壓力,但也讓市場去蕪存菁,能夠存活並開始恢復元氣的企業,無疑的都是一時之選,特別是過去股價表現溫吞的權值集團股,有機會成為海嘯過後最強勢的族群。

台灣的集團股過去受限本地市場規模過小,無法伸展手腳,投資多集中在科技產業,但隨海嘯過後各國政府極力扶植新興產業,以及兩岸關係的快速進展,集團股正在醞釀一場遍地開花的收割契機。

例如中鋼,國營企業的特色,一向扮演平衡台灣鋼鐵產業鏈的重要角色,去年原物料價格大漲,鋼鐵價格不再像過去一般是鐵板一塊,忽漲忽跌的劇烈變動,讓國際廠商在報價上傷透腦筋,中鋼也出現連兩季虧損的窘境;但今年全球鋼廠群起與鐵礦砂廠談判,有機會出現原料進價下跌但成品出貨價上漲的優勢。

尤其,中鋼過去承擔許多政策投資的「包袱」,今年卻有機會成為獲利金雞蛋。像是已上市的台船,第四季可生產H1N1新流感疫苗的國光生技,以及台安生技、華聯生技等,都將推升中鋼的多元化獲利結構。

聯電雖已全數出脫聯發科,但轉投資事業仍相當豐富,像是生產薄膜太陽能電池的聯相光電,眾多IC設計上市櫃公司,加上最具話題性的中國大陸晶圓廠和艦科技,在聯電單月營收回到80億元以上後,這些轉投資還可為聯電股價加分。

兩岸關係大和解,讓集團股更可以施展手腳,畢竟台灣企業在過去傾斜的布局下,始終無法有效的進行全球布局。

以往的這些束縛,卻幫助企業在金融海嘯中失血有限,配合今年本業營收成長,眾多的轉投資與逐漸擴大的布局,使集團股充滿題材。

未來,陸資要入股台灣,最有機會的就是眾多的台灣集團股,尤其兩岸企業的合作善意成分居多,台灣要維持競爭與主導性,開放集團讓大陸企業入股,是最能夠提升競爭力,又能維持主體性的策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