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像吃快餐一樣,」已經在深圳待了五年的的台商小詹說,「快速複製、短期致富」是山寨文化的最高指導原則。從山寨手機、山寨本、山寨車、到山寨版藝人、晚會、商店、皮包等,每個100%仿冒名牌或追求形似影子的背後,就是拿國外品牌的成功模式套上去,馬上賺到錢。

山寨手機曝露這個行業有暴利可圖。品牌業者打正規戰,納稅、送入網許可、透過國包省包層層代理、打廣告搞行銷,因此手機價格至少都是材料成本乘以二,有的甚至高達五倍,同款樣式的山寨版本東減西扣,價格只要品牌機一半甚至三折,自然創造龐大需求,繼續滾動山寨機產業進展。

小詹說,這裡的人對未來情勢感到不確定,現在能賺錢,下一秒不知道還能不能賺到,當然「能撈就撈」,大家都看得很近,「九成以上的人都對長期投資沒有興趣」。

於是,大家前仆後繼地提著一兩百萬元人民幣的小額本金前來,賺到錢,就繼續投入,賠光了,頂多轉頭回鄉,再找其他滋潤生活的管道。因此從MP3、主機板、手機、上網本到汽車,都有各種小作坊,用家庭代工的方式,快速多工複製別人的成功之道。

以手機來說,有正規弄條生產線、無塵室的作法,也有家庭即工廠的搞法,有人把家鄉的親戚弄到深圳來,自己人工資好談、管銷費用低了,一款手機賺了3元、5 元就會出手,帶著「賺了就跑」的心理,也造成近兩年山寨手機的價格戰。

在九○年代,不少大陸當地車廠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更破壞了國外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價格,「這些山寨車廠在民族主義保護的大傘下,大言不慚地宣傳是國外汽車的翻版,外觀照抄、價格一半」,雖帶動中國汽車市場快速成長,卻也讓外商車廠主管恨得牙癢癢的。

當時不少軍轉民企業、或是農用機工廠就轉型成小作坊,規模不到100人,一天若能做個十台車,也就能過上滋潤的日子了;從全然模仿到「模組化」的重組,將不同國外車廠優點重新組合,快速又有效。

不少山寨汽車已經發現吃快餐是條捷徑,有機會茁壯後,則要「出自山寨、更勝山寨」,奇瑞、吉利等大陸車廠經過十年和國外車廠價格戰殺出的血路,終於孕育出自主品牌,甚至有機會跨進國際汽車市場,改寫市場遊戲規則。

在吃快餐文化下,其實最後能活下來的企業,也很少有超過五年的。小詹感嘆說,吃快餐、賺快錢,固然是山寨文化的最高精神,但在打帶跑、競爭加劇後就打價格戰、利潤轉薄的趨勢下,如何將快速賺來的第一桶金用來增進競爭力,也是山寨好漢要轉型的最大挑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