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海嘯的陰影之下,幾乎所有民眾、媒體都將焦點集中在因應各種危機;今天怕銀行倒閉、明天忙搶救失業。這樣兢兢業業的危機處理當然沒有什麼不對;但是在種種短期因應的努力之外,我們還是要花些精神展望未來,為海嘯過後的經濟情勢預做準備。馬總統二月十日表示,希望行政當局對台灣的未來產業多所構思,應該就是這個道理。

     未來產業 現在構思

     就台灣而言,我們過去將大部分精力放在資訊、電子產業,而且許多廠商是以代工外銷為主,幾乎是把許多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一旦歐美市場電子產品需求不佳,則台灣的出口就會大幅衰退,後果極為嚴重;這就是產業倚重太過極端的壞處。金融風暴的時候,其實是布局下一波台灣未來產業的最好時機;現在做好準備,五年十年之後台灣絕對又是一條好漢。

     五大方向 優勢關鍵

     台灣未來有哪些有潛力的未來產業呢?我不敢說自己涵蓋周全,但是經過長時間的摸索與研究,大概整理出幾個方向,分別是(一)生物科技、(二)文化觀光、(三)品牌農業、(四)太陽能發電、(五)國際醫療。以後有機會,我會大略描述這幾種產業的發展優勢與關鍵,一則帶起一些討論,再則也在不景氣期間給台灣人民提供一些正面的期待。今天,我們先來談最迷你的一塊:農業。

     我們先來看一個相當不起眼、與電子資訊業八竿子打不著的產品:花卉。台灣的花卉出口以蝴蝶蘭為最大宗,其出口金額在二○○八年僅八千多萬美元,算成台幣約廿七億左右,與電子產品動輒產值上兆,簡直只能算是芝麻。但是國家討論產業發展,不能只看現在的產值,有一系列其他的因素要考量。

     以蝴蝶蘭為例,有以下特點,值得在產業布局時予以考量。(一)蘭花常用在婚喪喜慶、會議演講的場地布置,在不景氣期間,婚喪活動還是要辦,故蘭花需求受景氣的衝擊不像電子產品那麼大。在二○○八年金融海嘯期間,台灣的蘭花出口甚至還有小幅成長。(二)台灣的蘭花品種名冠全球,利基紮實而明顯,國際競爭鮮有敵手。我們唯一要加油的只是下游的品牌行銷,其產業策略切入方向相對而言非常清楚。

     品牌農業 明日之星

     (三)雖然目前的蘭花產值不高,但如果能成功拿下若干競爭對手國(如荷蘭)的蘭花行銷地盤,再加上品牌加值的努力,這個產業上看數百億不成問題。如果其他幾種優勢台灣水果也能比照辦理,則千億產值也不是不可能。(四)蘭花種植是最本土、最能照顧台灣農民的產業之一,發展農業也是最能「根留台灣」的。(五)品牌農業的推動與馬蕭「小地主大佃農」的精神相合,行政當局會有積極配合的意願。總之,台灣的品牌農業絕對是一項重要的「未來產業」。

     但是,前述種種台灣的利基並非成功的保證。一個國家要到國際間與競爭對手國比拼,是需要相當的策略規畫的。一般而言,政府效率比企業差多了,但產業策略卻是由政府來規畫,這是個基本的矛盾。因此,思考台灣未來產業必須要回答幾個制式問題,就是:「為什麼這個發展方向私人企業做不到?」「為什麼政府加把勁就能做到?」「如何由政府做最少的介入,促使私人企業走對方向?」以後,我們會逐一加以分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