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兩岸企業,尤其是金融股的總市值來比較,連國泰金都只有招商銀的一半,一旦開放陸客參股,台灣金融股市值將進一步浮現。
在上期週刊中,提到一個現象,要小心,陸資會買台灣企業。而這個前提是著眼於兩岸三地的資本市場,逐漸形成的平台機制之下,再加上對大陸政策的開放,甚至陸資也可以來台投資,一旦這些因素可以水到渠成,以台灣企業的競爭優勢,以及獨特性,在資本市場的相互交流之下,或會展現不同的格局。
中國企業向海外購併
就像這一次富邦金以子公司││富邦香港銀行,入股廈門商銀,若兩岸正式簽訂MOU之後,陸資金融機構是不是有機會入股台灣的金融機構?這可能是未來台灣必須思考的問題,事實上,未來海基、海協兩會 再次會談判時,將進一步開放兩岸金融市場,陸資參股的可能性已大增。我們必須面對一個問題,現在中國企業的規模,已不少具有世界級的規模,再加上總市值已經十分龐大,早已開始向國際市場進行購併的計畫。
中國企業向海外購併企業,若以附表來看,在二○○二年之後,中國第三大石油集團││中國海洋石油,就向印尼收購了五個油氣站,以及天然氣公司。
其後,在二○○五年,聯想以十七.五億美元的代價,收購了IBM的PC部門,曾引起市場上熱烈的討論,如今看來,當時聯想花大錢買下IBM的PC部門,其實是一項非常正確的收購案,令聯想的格局、業績,以及市場的影響力,大大提升。以二○○七年的業績來看,聯想的營業額為八三.五八億美元,較前一年度的七一.七六億美元,成長十六.四八%,而年度稅後純益也有一.七二億元,較前一年度的四千三百萬元,增長二九九.三七%。
進入二○○六年之後,中國企業在海外的購併動作加速,到了二○○七年,可以發現中國金融業更積極向海外進行購併。包括:中國投資公司以三○億美元入股美國黑石集團,取得九.七%的股權。再看到,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入股英國巴克萊銀行、工商銀行入股澳門誠興銀行,另外也收購了印尼Halim銀行,以及入股南非標準銀行。至於民生銀行、中信證券、平安保險,也有積極向外擴張的計劃,今年又看到招商銀行,以三六三億港幣的代價,全資收購香港永隆銀行。
若以總市值來看,石油、金融,以及電信產業,是中國企業之中,總市值最大的行業。其中,金融以及電信產業,又可以稱為「主權行業」,它的興衰起伏,與這個國家經濟體的強弱有關。
以中間金融業來作比較,目前總市值最大的是工商銀行,也是全球總市值最大的金融機構,總市值來到一.八二兆元港幣,折合新台幣超過七兆元。
排名第二的是建設銀行,總市值也到達一.五三七兆元港幣,約新台幣六兆元。中國銀行的總市值則有九六二○億元港幣,換算新台幣,也有三.七五兆元新台幣。除了這三大國有銀行之外,交通銀行目前總市值也有四七○三億元港幣,約新台幣一.八四兆元新台幣。
國泰金總市值只有招商銀的一半
日前宣佈以三六三億元港幣收購香港永隆銀行的招商銀行,短線上股價拉回後,總市值也有三八一六.五億元港幣,也有一.四九兆元新台幣。
中國最大的人壽公司││中國人壽,因為與中國股市的連動性較高,去年純益達到三八八.七九億元人民幣成長九四.八二%,但第一季受到中國股市大跌的影響,單季獲利縮小至三四.七四億元,衰退幅度達到六○.九一%,不過目前的總市值也有八二九五.七億元港幣,約新台幣三.二三兆元。
對應到台股來看,總市值前五大的公司,分別是:台積電)總市值一.七兆元新台幣(、鴻海)一.一三兆元(、台塑化)八一二○億元(、國泰金)七二七二億元(、中華電信)七二○○億元(。
在台灣,我們看到無論是台積電、鴻海、台塑化,亦或是國泰金、中華電,不論是規模,或者總市值,好像非常大!但與中國的大型企業來比較,相對上就不怎麼大。
在中國仍屬二級銀行的招商銀行,就可以大手筆以三六三億元港幣,收購一家在香港只有卅五家分行的永隆銀行,如果比招商銀行總市值大上好幾倍的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或中國銀行,一旦要出手收購銀行,手筆肯定大於招商銀行。而台灣最大的金融機構││國泰金,總市值七二七三億元,換算港幣,總市值約一八六四億元,居然總市值連招商銀行的一半都不到。我們一定要認真想一想,一旦兩岸金融市場的開放,陸資也可以來台之時,台灣金融業的價值是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沈淪?不要忘了,只要台灣金融業,可以與台商重新連線在一起,未來的價值,以及想像空間,一定會超乎想像之外!
其實不僅是金融業,台灣另一個價值就是科技產業的競爭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台積電。以台積電而言,它的晶圓代工的競爭力獨步全國,甚至可以視為規格創造者的世界級企業,年度獲利也超過一千億新台幣以上,儼然是台灣的代表,但總市值也不過是一.七兆元新台幣。如果在相對其他晶圓代工業者,不論是聯電,或者是中國強力扶植的中芯半導體,與台積電的差距愈來愈大!甚至中芯半導體還一直處於虧損之局面。在台積電的股東結構之中,外資的總持股比例已達七四.九四%。如果,未來陸資真的對台積電有興趣,就可以在海外,向外資收購台積電股權,這並非不可能的。
看待台股未來的發展,擁有台灣主權特色,或台灣有獨有的企業,未來的股價,將隨著價值提升而提升。就像今年以來,曾多次提到的中華電,也正是台灣主權的代表。
在兩岸政策開放的大前提之下,中華電信董事長賀陳旦,也公開表示,也將到中國投資。其實不論要不要去中國投資,全球化趨勢的形成其實就是靠著電信產業的發達有著密切關係,才能有現在若比鄰的局面,不論身在何處?只要拿起電話,就可以打到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因此,談到電信產業,雖然有濃厚的主權味道,但也是最國際化的產業。而且往來愈密切的國家,由產業之間連線性愈強。觀察近年來全球電信產業的發展,可以發現一個趨勢,那就是全球的電信業不斷進行合併與整合。
國際電信產業不斷進行整併
最近又看到,歐洲的電信業者││Voda fone,旗下子公司││Verizon,斥資二八一億美元,收購美國第五大電信業者││Alltel,收購完成之後,將超越AT&T,成為全美國最大的行動通訊業者。除此,法國電訊也向北歐最大的電信業者││Telia Sonera,提出非正式收購,準備以現金加上股票,總值達到四一九億美元,對其進行收購。
另外,日前中國的電信業公司││中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網通等,也進行大規模的整併,準備將中國聯通的業務分析之後,整合成三大電信公司。
在這一連串的整併過程中,電信公司的價值當然也會水漲船高。事實上,台灣電信業龍頭││中華電信,該公司的獲利一直相當穩定,而且每年也有穩定的配息,再加上有雄厚的資產,所以從長線上來看,具有長期的投資潛力。一旦可以再與中國市場,或中國觀光客的商機連結在一起,或許有更上一層樓之機會。
雖然中華電信的釋股案,波折不斷,迄今尚未有明確的定案。但在股市自五二○之後的調整之後,只要中華電信領先止跌,也許是台股進入短線底區的一個相當重要的訊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