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上旬起漲的歐美股市,由於機構投資人對企業財報的樂觀預期持續上修,預估今年第一季S&P500企業獲利年增率可望有30.6%的成長佳績,致使歐美股市在費氏係數時間轉折的第55周,接續創下波段反彈的新高。
但是,衡量美國經濟領先指標,2月增幅0.1%已是近一年來最小增幅,顯示未來兩季經濟擴張腳步可能放緩,而歐巴馬推動金改對金融業獲利增添的變數,科技大廠仍須面對終端消費需求低迷的窘境,以及ISM製造業指數預估將在第一季見高點等疑慮,仍是中長線投資的不確定因素。
此外,主要企業財報可能重蹈科技龍頭英特爾於1月份公布財報優於預期,但是卻提出未來營收展望不佳說法的疑慮,對位處反彈高檔的股價恐怕將面臨調節的賣壓。一旦美股企業財報的利多用罄,出現轉折向下的拉回修正,近期歸隊的外資買超續航力恐將因而暫歇,連帶的使台股量能再度退潮,出現回檔整理走勢。
台股5月股東會旺季題材也已經提前發酵於盤面,尤其高股息題材隨著科技股王傲人的現金股利配發,引起高殖利率個股成為台股熱點,不過,台股過去高成長、高獲利的公司總以配發高股票股利來吸引市場追逐,引動除權行情的高潮。
然而,近年來科技業缺乏革命性的世代產品,加上僅剩新興市場低價商品的需求支撐,企業成長動能因而受限,為了擴展產品市占率也犧牲毛利數字,以不稀釋獲利數字為前提,科技股已開始改變股利政策。
另一方面,各國央行雖然逐步走出金融風暴的陰霾,但顧及景氣復甦放緩的基調,寬鬆貨幣政策將持續一段時間,所以在低利率的環境下,企業籌資的成本偏低,企圖以拉高股東權益報酬率以吸引投資人的青睞,不過,在領了高股利之後,企業未來的成長性若已不再,則高股價的價位是否動搖,投資人應居高思危,不要賺了股利賠了價差。
ECFA二次協商預期在3月底展開,我方只要能夠堅持在WTO的架構下自由貿易協議的基本原則,並在早期收穫清單談判上,為相關企業努力爭取公平競爭的機會,同時爭取時間輔導弱勢產業轉型,真心營造受害勞工或農民的生存空間,配合產創條例獎勵投資台灣,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和產業競爭力,增加庶民的就業機會,則兩岸經貿開放與合作政策的施政成效,不但可以是台灣經濟「轉骨」的契機,也將成為台股投資人中長線投資獲利的憑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