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史無前例的3家面板公司世紀合併案,前後發生的時間差距不到兩個月,現在整個新奇美的團隊已經是如火如荼地在進行整併,大夥兒忙得沒日沒夜,不過對於這樣大規模合併的艱辛挑戰,段行建只有一句話,「怕熱就別進廚房!」

     其實業內人稱「老段」的段行建,早在16、7年前就已經是聯友光電的總經理,也是台灣面板產業擔任總經理職務的老資格人物,不過從前老段的性格比較像是熱愛研發的教授,對於公司經營管理或是投資決策,有時會顯得比較優柔寡斷。

     但是自從離開他自己一手參與加持成立的友達、接受郭台銘徵召成立群創以後,很多人都發現,老段變了!對此,段行建自己說,與其說是變了,不如說是「成長」了。

     當被問到:「加入鴻海集團後,郭董對你最大的影響是什麼?」,老段說,沒見過工作這麼認真的老闆,這一點是非常肯定的事情,至於其他東西,他抓抓頭說:「點點滴滴啦!點滴在心頭。」

     由於這次3合1的合併規模是上回聯友、達碁合併的20倍大,難度提高很多,但老段說,公司高階主管的共識度高,這一段時間大家都全力以赴,有信心可以做到集合、整合、磨合、融合這四合。其次就是基本功,持續把技術、品質提升起來,爭取客戶的肯定。再藉由合併擴大規模、提升營運效率、在既有的平台之下,把獲利能力提高。

     老段說,不管在什麼公司,營運一直都是壓力,但是如果平台(指鴻海)對了,壓力就會轉換成挑戰,一個樂於接受挑戰的人,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雖然也辛苦,但是苦得有意義,俗話說怕熱就別進廚房,能夠打理一家的豐盛餐食,這種辛苦顯然對老段來說是有意義的辛苦。

新奇美總經理段行建在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指出,基於分散投資考量,未來還將進一步擴大兩岸投資,在竹南籌設新廠,「甚至會反手將把部分系統組裝移回台灣」。以下是記者與段行建的訪談紀要。

     問:新奇美要如何加碼台灣?

     答:去年底苗栗縣政府在竹南基地週邊透過區段徵收,取得28公頃土地規劃為竹南科技園區,群創也遞交投資意向書參與土地投標。除了爭取登陸投資,群創在台灣的投資也不會停止。從甲仙地震之後,大家都意識到廠區過於集中的風險,因此新奇美未來在竹南還會有持續的投資計畫。

     新公司合併後的面板產能規劃其實還沒有討論細節。但其實這兩年來中國沿海地區不斷工資提高,產業已經開始尋找其他可能的投資地點,除了在東南亞另覓他處之外,我們也思索要把部分製造搬回台灣。例如設置系統組裝線服務本地客戶,而我們已經在著手試驗,提高自動化程度、減少人力使用。不過回台灣最大的問題在於找不到工人,政府在大力呼籲企業回台的同時,也要解決這些實際的問題。

     我在這裡可以舉個例子,據我瞭解,奇美在台南有一大堆廠區,但負責接送線上作業員的交通車,有部分甚至需要遠至高雄去接送員工上下班,你就可以看出台灣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雖然大家都在喊失業,但卻還是有一堆公司不見得都能找到足夠的人手。

     問:過去奇美電和群創各有其供應鏈,而奇美集團在零組件的佈局也很完整,未來新奇美供應鏈的調整想法如何?

     答:過去群創對於零組件供應態度是很開放的,從2003年到現在,其實在台灣的幾家面板廠當中,群創是最沒有龐大垂直整合投資的公司,我們沒有偏光板、相關的IC等等,唯一做得比較多的是機構件相關的東西。我們的想法是尊重專業,客戶廣、供應商眾多,產品的技術進步會比較快、成本也會更具有競爭力。

     未來新奇美對於集團的供應鏈也是同樣開放的態度,但是不會分散太多、會有一些整併。

     問:你個人在台灣面板業的起落過程相當傳奇,如以過來人身份,對年輕人有什麼建議?

     答:我在1991年回到台灣來工作時,當年已經44歲,可是現在看看群創或是奇美電、統寶的骨幹主管群,基本上平均可能都還在40出頭左右的年紀,我經常對他們說,跟我比起來你們大家都很幸運,在這樣的年紀已經可以接受這麼大的產業營運挑戰,而且都還算年輕,前途其實無可限量。面板這一行工作壓力不小,但只要有平台,願意接受挑戰,一時的得意或是失意不要太放在心上,許多東西要看長期,久了自然可以看出高下。

自從新奇美的合併案正式對外宣布之後,市場上就不斷瀰漫一股「防鴻」的議題,成為產業討論的焦點。對此,總經理段行建也首度打破沈默,他說,所謂的「防鴻」,不過是大型合併案的事發太過突然,大家一時的誤解罷了!

     段行建指出,由於這件合併案事發突然,產業當下自然會發生一些反應,既有的競爭對手一定會有一些應對,不過客戶方面都是抱持著正面的態度。一切最後還是會回歸於生意,客戶不會去分陣營,只要品質好、成本佳,客戶就會接受。

     段行建也舉了一個案例,他說,南韓至今科技業仍然是三星與LG兩大集團競爭激烈與並存的態勢,在多年前,供應廠商想要同時打進三星與LG的供應鏈,「基本上,根本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只要你作三星的生意,就會吃LG的閉門羹。但是現在來看,不只是友達、奇美電都可以同時把面板賣進三星與LG,連一些面板的零組件,像背光模組的大供應商瑞儀與中光電,也都是同時供應南韓兩大客戶,一點都沒有人會去質疑這有什麼排擠效應?

     段行建笑著說,只有政治有意識型態,生意則是大家的利益相吻合的搭配,不該有意識型態的分別。同時他亦提到,像鴻海這樣的大型EMS廠商,所關注的只是如何對客戶提供最具競爭力的支援,而且所供應的產品包羅萬象,不像台灣原有的面板廠,其實做出來的東西只是眾多電子產品其中的一個零組件而已,大家都在炒「防鴻」,互相比較的對象其實有點不對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