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缺乏品牌的先天不利條件下,台灣發展TFT面板產業有點吃虧,特別是在液晶電視的領域,因為尺寸夠大的液晶電視比較能夠發揮去化面板產能的效果,OA產品(NB與液晶監視器)雖然也需要產能,不過只倚賴OA產品對面板廠來說,比較不容易維持龐大面板生產群的稼動率。整個看起來,要解決台灣的面板問題,事實上難度要比解決DRAM的問題來得更難。

     公司文化迥異 合併難上難

     對台灣DRAM產業來說,缺乏自有技術是比較大的問題,但對面板業來說,問題相對比較小,可是卻存在比較多的矛盾。首先是投資,面板產業的投資看不到底,因此日、韓這些品牌廠商需要自有面板廠,但卻也瞭解到他們需要台灣的面板產能支援,否則品牌所需的產能都要自己投資,這壓力太大。

     因此在市場情況好的時候,台灣可以創造自己的價值,反之,需求不好台灣的壓力就很大,因為去化產能的出海口不在台灣。

     若要談到產業合併,目前台灣比較小型的面板廠幾乎都已經找出自己的特殊定位,但是,較大型的面板廠包括友達、奇美電,由於規模很大,公司文化也不相同,整併的難度相對高很多,再加上各公司的財務槓桿也都做得不小,合併所帶來的問題更大。對於政府來說,未來要想解決面板的問題,不管是島內整併或是與中國合作,實際上要考量的問題比DRAM多很多。

     垂直整合策略 虧損壓力增大

     多年來台灣的面板業一方面在膨脹規模,另一方面在不斷地垂直整合,整個產業上中下游的材料供應鏈持續在集中化。但在市場需求不好下,恐怕垂直整合的方式會遭受到蠻大的挑戰。台灣的中小企業特性是很大優勢,可以讓一個產業的上下游發展比較平均,要好時大家一起好,不好的時候虧損也由大家一起平均分擔,相對壓力小很多。

     但長期以來的面板垂直整合趨勢,已經讓這種面板生態產生危機,小的廠商已經從供應鏈上逐漸消失,當市場不好發生虧損時,面板廠本身就要承擔起大部分的損失,這種壓力很大。最近這幾年來,可以看到南韓面板廠已經開始在分散產業垂直整合的策略,轉往外部去尋求資源,這一點值得台灣參考。

     對面板業來說,其實一項策略佈局能不能成功,在一開始決定玻璃基板尺寸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7成,賭對市場所需的產品尺寸、後來的壓力會小很多,若再加上產能開出時間剛好遇上市場需求大好的時機,面板廠所能創造的獲利將會非常驚人。不過反過來看,如果兩項條件都不具備的話,那後果也會非常嚴重,因此面板業的成功真的是需要智慧與運氣兼具。

     掌握核心價值 才有永續發展

     那麼在變動這麼快的環境,要如何獲利呢?瑞儀本身的經驗是「掌握核心價值」,這個面板光電產業實在太大了,但每個人資源都有限,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全部一手包辦,以背光模組來說,面板廠平均都有3或5成要委外代工生產,在市況好時,3、5成的委外數量很驚人,也會吸引很多人來分餅。

     但市況極差時,即使仍有3、5成委外,但數量已經有限,就可能只剩1、2家背光模組廠來分,那就看你能不能成為這一兩家僅存的公司。瑞儀多年來在NB這種難度比較高的背光模組領域耕耘不懈,這裡頭就有很多我們自己的核心價值,也是賴以度過產業低潮的憑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