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市場預期,聯電(2303)決定合併和艦科技,直接挑戰政府對晶圓廠的大陸政策,雖然政府是否放行仍是未知數,不過,自總統馬英九上任後,兩岸關係和緩,金融、觀光、航運等都已陸續開放,讓原本業者的難題,突然變成有解,聯電的再度出招,政府該如何接招,將牽動國內半導體業近年來的西進政策是否「馬上」轉彎。
測試政府重新檢討西進政策
聯電決定合併和艦,明眼人一看就知是自家人併自家人的戲碼,表面上購併的價錢便宜,買的合理,但以和艦目前每月4.1萬片的8吋晶圓產能,對聯電的貢獻其實有限,反而是用這一招測試政府重新檢討晶圓廠的西進政策,才是最重要的目的。
就時間點來看,聯電在此時決定合併和艦的理由,不外乎是晶圓代工產業目前在谷底,加上中國市場快速成長,需求激增,以企業經營的角度,算是一個好的時機,而從聯電都已明確把合併的過程與時間表揭露,信心十足的表現來看,球等於已丟給政府,就看政府如何面對與因應,尤其是聯電擁有全國最多的百萬股東,下半年政府是否會大幅修正晶圓廠西進政策,值得觀察。
當初政府只開放三家申請
只不過,有別於其他的半導體業者如台積電、力晶、茂德,當初政府規定只能有三家半導體公司申請,且只放行0.18微米以上技術到大陸,業者也都按照程序申請辦理,聯電的作法如果因此而受惠,政府對其他當初依法申請的業者,該如何補救,或是調整因應,也將是政府的難題。
然而,馬政府一年內對兩岸政策的大幅鬆綁,姑不論對國家安全及主權問題等疑慮,就國內產業界來說,部份產業已經陸續收到成效,像開放陸資來台,今天讓台股大漲,開放金融業,讓外資積極進場布局等,都讓中國市場與台灣的關係,更趨緊密。
聯電期望開放立場已啟動
聯電在宣布合併和艦時也強調,目前在中國市場的需求強勁,基於資源的整合,希望可以強化在地的優勢,而對照今年以來,中國興起的山寨風,包括聯發科、威盛等IC設計公司,在中國引領山寨風潮而受注目,上游的晶圓代工自然不能缺乏中國布局的策略,聯電期望政府開放的立場已經正式啟動,接下來是否會有過度開放、技術外流,或是民意取向等問題待克服,就是政府即刻需要面對的壓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