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親都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擔心他們身體不好,擔心他們不夠用功,擔心他們受到壞的影響,擔心他們沒有未來。
如果有人問我怎麼辦時,我最標準的答案就是:「擔心孩子是永遠擔心不完的,不如多憂心自己吧?」在一場演講會上我也用了這樣的答案,結果當場就有一個媽媽立刻寫了簡訊給老公,引用我的話安慰憂心忡忡的老公。


檢討自己是否榜樣
當然也有人緊追不捨的問我說:「你這樣說,難道我們就不用管孩子了嗎?隨便他們去外面混,蹺家蹺課打電動,甚至打架?」
「你誤解我的話了。」我為自己的話再解釋下去:「我的話重點在最後4個字:憂心自己。許多問題是出在我們自己,而不是出在孩子。如果你把自己的問題解決了,也許孩子的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關心孩子和擔心孩子和管教孩子是不同的層次,我覺得為人父母的只要做到第一個層次就夠了,過度擔心就很容易跨越到去管教孩子,管教孩子就更容易演變成打罵孩子,打罵孩子就會涉及對人的尊重,是人權問題。」


富有閒散負面示範
有個爸爸對我的說法表示了同感,說了一個自己的故事給大家聽。他說在我們那個年代只要兩夫妻努力工作就可以很早有幾棟房子、有幾輛車子還有足夠的錢放在銀行,所以當小孩出生後所看到的世界是,父母親不用再辛勤工作了,可以天天睡得很晚,天天玩耍。當他們責怪孩子沒有積極的生活態度時,才發現孩子是從他們身上學到的。
「於是我和老婆決定重新開始努力工作,讓孩子看到生活應該是這樣的。而且我們的美好時光不會再來了。」那個爸爸這樣結論著,我很慶幸他替我解釋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