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發放消費券計畫終於底定,雖然每人3600元的金額多寡看法不一,但普遍認為短期可提振國內消費,效果比退稅更直接,會創造乘數效果,行政院也希望能因此提振明年國內生產毛額0.64個百分點,後續還要再推利多提振經濟,金融股可間接受惠。

不過全球景氣仍然低迷,股市持續探底,投資人現階段對於進場還是心驚驚,外資法人對金融股的評價不一,後市看法也撲朔迷離,有些外資認為經濟持續衰退,企金壞帳風險大增,年底前不可碰,有人認為股價已反映明年利空、長期投資價值浮現,至於散戶投資人仍是多看少作心態居多。

避險資金暫時進駐

時序邁入第四季,今年電子傳統旺季恐怕已經註定要成空,消費電子股近來表現「灰頭土臉」,資金也出現轉出的「翹翹板」效應,此時因為消費券題材而大放光明的內需傳產概念股因此得利,其中占台股權值第二大的金融股因近期陸續有連胡會、國共經貿論壇等兩岸題材發酵,還有政府政策利多支撐,因此成為避險資金考慮暫時進駐的對象,國安基金也多少進場點火,反而成為撐住大盤的主流。

另一方面,全球股市在10月陷入谷底區,讓金融股的業績普遍相當難看,邁入11月股市並未明顯好轉,但不確定因素陸續解除後,包括房地美、房利美二房公司前3季虧損也已曝光,財報如預期難看,但至少美國政府一再宣示救金融機構,不會因新總統上任而改變,因此像二房或雷曼兄弟地雷事件再掀全球金融海嘯的機率不高,法人擔心台灣企金壞帳危機造成金融股潛在利空,在政府宣誓大力紓困下,有機會尋求解套。

中長線投資價值浮現

美林證券名分析師程淑芬認為,台股金融類股股價淨值比(PBR) 已落至0.8倍低檔,甚至較2001年企金風暴時更低,此時,優質民營銀行中長期投資價值浮現。目前金融類股股價的低迷,已提前反映明年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走低,未來金融業勢必更加強信用控管,無擔保放款的額度也將在風控考量下供給減少。

據往年經驗,金融銀行業普遍會在年底大手筆提列備抵呆帳準備,消金風暴前幾年陸續平息之後,各金融機構呆帳普遍清得差不多,發卡及放款也趨嚴格,近期暫時未傳出卡債呆帳有明顯再擴增的現象,普遍各家逾放比與呆帳覆帳率都在合理範圍,年底前再大舉提列呆帳準備的壓力相對較輕,不過因投資不利產生的資產減損的壓力仍有,投資人宜留意,34號公報的新修訂準則大幅下降此部分風險。

大股東回補態度積極

金融股未來最重要的觀察重點除了政府政策性利多外,還是大股東回補持股的態度,逢集團季底作帳的重要時刻,加上股價跌深,大股東宣示捍衛股權與股東權益的示範動作更顯重要,包括外資是否真正翻多回補,投資人可密切留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