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次貸風暴為甚麼演變成如此巨大,甚至幾乎失控?咱們台灣對這問題深入了解到多少?是否有那些值得借鏡之處?個人認為應該再多探討,特別是最近台灣郵匯局對陽信銀行放貸流程,出現嚴重瑕疵之際,處理過程如果稍有不慎,將破壞台灣民眾長期對郵儲制度信心,後果不堪設想!

※損失金額

本次風暴,衍生出來損失的總金額,究竟有多少?這除了涉及風暴的大小外,更關係到風暴的時間長久。

高盛3月25日報告適時指出,全球次貸相關損失預計將高達1.2兆美元,其中,華爾街的損失占近4成。美國銀行、券商、對沖基金和政府企業的次貸相關損失額將達4600億美元。而美國機構的次貸相關損失有一半來自房貸債券,來自不良商業抵押貸款方面的損失占15%~20%,其餘損失來自信用卡、汽車貸款、商業貸款和非金融公司債券。

高盛研究報告可信度應該很高,並且相信,從陸陸續續的資料綜觀,受傷前幾名,應該是活躍在美國的投資銀行界(如花旗Citi、法國巴黎銀行BNP、澳洲麥格里銀行Macquarie、德國IKB、荷蘭投資銀行等,他們對次貸債券或相關的衍生性商品,擁有高部位)、美國券商界(Fed融資的20家一級債券交易券商),以及運用財務高槓桿手法,操作相關衍生性商品的私募基金(如貝爾斯登、美林Merrill Lynch凱雷、Backstone等);約略統計數字如下表:

而研究報告中所指的政府企業,應該是和這次次貸有關的四家公司,Fannie Mae、Freddie Mac、Ambac、MBIA(詳見《萬寶週刊》751、752期);這四家企業在成立當時,都有政府出資背景(GSE),他們是為美國房貸市場做批發的銀行融資,或債券的保證保險業務,並非屬於全然的投資行為;只不過他們手中可能仍然有,未完全轉售出去的美國房貸抵押權,或房貸抵押權擔保品部位,這部分因為起初對擔保品估價過高,擔保品與他們融資金額(或債券擔保總金額)的差距擴大,擔保品總值可能只剩下原融資或原承保金額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造成損失;承做銀行融資批發業務的兩家FM公司,資產規模縮水,資本適足率下滑;而承作保證業務的Ambac、MBIA面臨保證責任,短時間內處份擔保品不及,公司的現金流動性不足所致。

因此外界對這四家公司的普遍看法是「有不少虧損但仍不至於倒閉」,這種看法則反應在美國股市股價上,四家公司在3月18日、3月19日股價,分別見底後,日前則有些許回檔,並回穩在此一價格小區間波動。

※對美國金融監理制度的不信任

我認為這次風暴的另一個核心問題在於對美國金融監理制度的不信任;因為美國一向標榜吹噓的金融監理制度,近年頻頻「凸槌」?2002年才有因安隆及世界通訊的財務欺詐破產事件,產出了沙賓法案(Sarbanes-Oxley Act ,簡稱SOX法案),該法案讓美國1933年證券法及1934年證券交易法,做出大幅修訂,在公司治理、會計職業監管、證券市場監管等方面,也因此作出了許多新的規定。

2007年,居然連專門為他人評比的S&P、Moody's等,在評估美國次級房貸擔保品上,也出現不可原諒的大疏漏,讓全世界金融界、投資界再也無所適從,再也不知道可以信賴甚麼;再加上近期弱勢美元長期看軟因素,更讓全世界把資金放在美國的有錢人在第一時間有了共同想法,就是「不跟他玩了」,大賣其手中的有價證券資產、拋美元,把資金先撤出美國再說。

不信任老美與看弱美元因素,已經讓美國股市及經濟大傷,再加上這次次貸風暴第一個核心問題-在次貸抵押權基礎上,所衍生出來的商品到底有幾層?總括金額到底有多少?損失有多少?那些公司受傷?等等,由於一時間無法精算出來,於是讓老美在股市的各種禿鷹集團,見縫插針,大肆喧嚷,導致謠言滿天飛,人心惶惶,金額情勢的不確定性,加上制度的不信任感,讓風暴始終無法立即平息。

※老美現在所作之事~解決雙核心

藉由高盛把這次風暴的大約總金額估算出來,公諸於世;也把可能受傷的各類型公司做了詳細分類。我認為,將有助於風暴的逐漸平息;因為畢竟老美也不是損失不起這些金額,何況4600億美金並非全然損失在美國境內。

美國財長鮑爾森3月31日已經表示,美國金融業的現行的監管模式已不適應現實的需要。新聞中報導,財政部的改革藍圖包含兩大改變。一是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將擁有大得多的權力來監管金融市場。預計鮑爾森將提議讓Fed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來擔當穩定市場的重任,對整個金融市場的參與者進行更廣泛的監督。例如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合併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等。美國儲蓄管理局應在兩年內併入美國通貨檢察局(OCC)。鮑爾森藉著金融制度上的大力宣示調整,將有助於世人多多少少重拾對美國的信心!

※回歸「弱勢美元何時停止」議題

在這一連串作為後,我認為,3月19日Fed降息3碼的融通效果,預計也將在3~6個月內逐漸顯現,4月份美國上市公司必須公佈其財報,屆時將有助於其事件的釐清。

更何況,2007年有多家金融機構撤換CEO,新任CEO繼位後常大幅增提壞帳,因此推斷次貸損失高峰應至2008年第1季。

而最重要的關鍵因素,除了美國政府對金融監理制度的積極作為外,應該回到探討「弱勢美元何時停止」此一經濟上議題,畢竟,「business is business」 ,如果美元長期有止跌跡象出現,全球閒置資金相信又會很快的回流,四五千億美元的流動性資金缺口,又怎能與全世界游資對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