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會強迫貝爾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購後,短線美金股危機暫告解除,然過度擴張信用的問題短期難解,美股反彈可能僅持續數週,最終仍將繼續下跌。

※債務大試驗及危機模式

美國全體信用市場的債務累積(包括政府、家戶單位、企業、金融機構等),至2007年底,已達美國GDP的346.5%(圖1)。多年來,有不少專家都對美債務的大幅擴張,提出警訊,並指出問題一定會爆發,關鍵是在何時而已,但乏人關心。但就如同所有的大災難一樣,這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現象,直到病入膏肓,出事了,才會開始引人注意。

此外,在美國商業銀行的衍生性商品的合約值,高達172兆美元,相當GDP的1200%(圖2)。其中更令人訝異是信用違約交換(CDS)43兆,相當約企業債券的10倍,而且每年以30~40%的成長率高速增加,CDS的蓬勃發展頗為畸形。

事物總有循環,不可能毫無節制的擴張,長期而言,回歸均數(reverse to the mean)是不變的道理。面對債務,不外乎繼續付利息及本金、再貸款、償還,或者違約。打從2007年次級房貸衍生出來的金融危機,經常看到的現象卻是違約。這回歸均數的過程將是痛苦及漫長的。

※交易對手風險 金融危機爆發模式

美金融機構信用擴張的程度更是誇張,就拿最近出事的貝爾斯登(BSC)及先前被點名可能出事的雷曼兄弟(LEH)而言,其帳面上資產相當於股東權益的35~40倍,再者其帳面上亦有所謂的第三級資產(Level 3),相當於股東權益的3倍。第三級的資產是無法用市價計價,也無法用模型評估價值,只能依賴管理階層的「最佳猜測」去評價。花旗銀行的財務長曾在投資人會議中,被詢問到該公司帳上600億美元的抵押債務債券(CDO)如何計價,他無奈的表示,這些部位是以合理的嘗試計價。

由於美金融機構手上都有著各式奇怪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如CDO、CDO square、SIV(structured investment vehicle)及MTN(medium term notes),並互為交易對手,一旦某金融機構出事,無法履行債務時,免不了出現危機,這是所謂的交易對手風險,這也是當前金融危機的爆發模式。

※交易對手風險 爆發金融違約三大型態 交易贏錢 對手無法支付

例如你簽賭職棒比賽賭王建民的洋基隊贏,但組頭卻落跑了。有時這種交易對手無法支付的情形,卻可能引發連鎖效應,如一些工程,上游包商捲款潛逃,中游包商未收到款項,也跟著無力支付更下游的包商,因而出現一連串包商倒閉的事件。

※僅有表面避險

第二種交易對手風險是,衍生性商品合約內容十分複雜,在一連串的交易中,表面上似乎避了險,但在違約時進行訴訟,結果卻不盡然。舉例而言,2007年菲律賓有一宗開發案,並由具官方色彩的公司出面保證,貝爾斯登融資1千萬美元在這宗開發案,BSC擔心出現違約,向美國另一家金融機構AON買保險,花了42.5萬美元,作了第一筆CDS;AON為進一步避險,則再向法國興業銀行(SocGen)買保險,花了32.8萬美元,作了第二筆CDS。

不幸的是,而後該開發案半途而廢,開發案的業主及保證人,均不願履行對BSC貸款義務。BSC只好向AON提出告訴,結果AON敗訴,法院認為這兩筆CDS的合約內容並不完全相同,因此風險無法全數被規避。AON為了賺9.7萬美元,最後卻損失了1千萬美元。

※交易對手的猶豫

金融機構經常需要拆款及交易對手,以開發新的金融商品及維持資產負債表的流動性,一旦拆款來源或交易對手對某金融機構出現信心不足的情形,開始抽資金,或者不敢作交易,這家金融機構就可能出現週轉不靈的情形,如1980年代紅極一時的垃圾債券霸主Drexel Lambert、1998年的長期資本公司(LTCM),均是如此。

※從信用緊縮判斷市場信心

但最大的危機來源,還是來自交易對手風險的第三種模式,就是市場信心的不足,彼此的不信任,引發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危機。至於如何觀察市場信心,除了股市漲跌外,亦可從各種信用緊縮的指標去判斷,如泰德價差(Ted Spread)(圖3)就是將美國 T-Bill 三個月的利率減去歐元三個月利率的差值,價差擴大就是信用緊縮。

※貝爾斯登事件後續

BSC的崩盤猶如1998年9月LTCM的翻版,《天才殞落》一書有詳細的案例說明。一位朋友最近放空BSC大獲全勝,其操作的理由,就是上述的交易對手風險的第三種模式。

※特別摘錄其投資筆記如下:

「我一直都在作空美證券及銀行股,而市場上一直有消息不利於BSC,其股價亦十分弱勢,其CDS卻不斷大幅上揚。*

但手上並沒有BSC的空單部位,也找不到一個切入點進場放空,一直到3月11日美股大漲400餘點,BSC卻開高走低,我就下定決心,放空了BSC。第二天再繼續加碼。

3月14日,港、台、日股均開高走低,當天下午我還打電話給香港券商朋友,問他們是不是BSC出事?他們說沒事,只是有一些客戶抽資金。*

美股一開盤,還是開高,但BSC開盤後硬是連續重挫,跌幅高達50%,消息即出來,摩根大通(JPM)準備援救SC。我立刻先回補四分之一放空的金額,又對JPM不以為然,把回補BSC的錢轉放空JPM。*

當時的想法是《天才殞落》那本書描述的整個LTCM崩盤的過程。但我也不可能知道JPM與BSC的談判會如何?只好先回補四分之一金額轉空JPM,若JPM拿到爛攤子,空JPM也是對的,若不是拿到爛攤子,其漲幅相對亦有限。

3月17日週一,約早上六點前後,我即等在網路彭博資訊上看消息,因聯準會擔心BSC事件影響亞股,亞股未開盤前,一定要有個了結,當JPM以2美元買了BSC(按前一天收盤價,以換股比率計算)的消息出來後,結果彭博的主持人Andy還說怎會是2元,會不會該是20元吧?當早隨後聯準會亦調降重貼現率1碼。美期指電子盤,週一早上6點開盤,雖開高,但隨後重挫,成交量大增。*

3月17日亞股亦隨後重挫。美股晚間開盤,我立刻回補BSC及JPM手上所有空單,其中BSC約回補在3元多附近。」

這位朋友於3月17、18日將手上所有金融股的空單全數回補。另一位朋友的交易作法也很有意思,他災難入市,於17日買進高盛的股票,理由是高盛係最大的投資銀行,相對較穩當,買了較安心。因此,不管多空,都有人趁此事件賺到錢。*

BSC是否賤價賣給JPM?按每股2美元計算BSC的市值,不過2.74億美元,甚至略低於著名棒球選手A-Rod與洋基隊簽定的10年合約2.75億美元,這當然會引起BSC股東及員工的強烈反彈。JPM的市值,自3月17日至3月20日收盤,其市值增加了192億美元,若把這部份市值的增加算是來自BSC交易,那麼BSC每股的價值高達140美元。

這項事件,更令一些評論者不滿的是,聯準會提供300億美元不必追索(non-recourse)的貸款給JPM,JPM只要拿BSC的房貸債券等衍生性商品作抵押,而那些抵押品能值幾個錢,大家心知肚明,這等於擺明是由美國納稅人買單,透過JPM,拯救BSC。難怪有人大罵,這竟是美國政府在一個民主、自由市場的作為,我們似乎該在美國國旗上,加上搥子及鐮刀(暗喻變成共產國家)。

這個無能的聯準會,如果願意坦承自己無能也就罷了,然相反的是,美國財政部卻於日前針對美國金融監理制度,推出「大蕭條」以來最重大的改革方案,大大加強聯邦準備理事會的職權,建立新的金融監理架構。這根本是「請鬼拿藥單」。

※投資人對LEH有信心?

在貝爾斯登事件後,另一項有趣的事,LEH於4月1日愚人節,宣布一項30億美元的可轉換優先股公司債的籌資案,獲得3倍的認購。LEH發言人並驕傲地宣稱,該公司其實並不需要籌資,但基於市場觀感,投資人的踴躍認購顯示出對公司的信心。

但仔細看這個籌資案,這公司債券的利率為7.25%,相當兩年期公債殖利率的4倍,而轉換價為49.87美元,若完全轉換成現股,稀釋比率7%。而LEH普通股的股東,過去收得的現金殖利率僅有1.5%。若LEH根本不須要這筆資金,我實在想不出這種籌資案,有何太大的意義。

再者,LEH若真有本事,大可實施庫藏股。猶記得數月前,LEH曾大聲嚷嚷將以每股65美元附近,買入1億股,結果一股都沒買。那為何現在股價40美元附近,還要辦理可能稀釋7%股權的轉換公司債呢?事實真相恐怕是LEH真要這筆錢不可。

※索羅斯:BSC事件後美股可能跌更兇

美國股市自去年高點下跌迄今不過6個月,信用擴張再擴張的結構難題,不可能短期被解決,BSC事件爆發後,不負責任的聯準會以美國納稅人的血汗錢出面買單,短期緊張氣氛暫歇。

知名國際金融投資家索羅斯於4月初,指出當前的金融危機是自美國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一次。他並看空美股後市,指出這波自BSC事件後股市的反彈,最多維持1.5~3個月,而後將跌得更兇。

個人較傾向支持索羅斯的看法,而S&P指數可能反彈到1400~1450附近,投資者或許應逢高出脫,更積極的投資者或可在此建立空頭部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 的頭像
    咖啡王子

    東森消費聯盟ecKare➡️東森電商是甚麼?➡️BoboMall播播商城直播電商分潤平台😄快樂創業向錢衝 咖啡王子手機:0910-999564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