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自開放外資以來,持股結構大為改變,外資不斷匯入資金、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也持續攀高,截至目前為止,外資持有的股票市值已達台股總市值30%以上,為了「服務外資大戶」,電子科技大廠不一定設有公共關係處(PR),但攸關股價漲跌、用來服務投資法人、提供公司相關財務訊息的投資關係處(IR),卻是必備的處室。

 

言所當言
科技廠商的IR,是外資分析師研究公司最重要的窗口。IR對分析師的「服務程度」,會影響分析師對公司的看法。在外資分析師眼中,稱職的IR要能夠耐得住性子,忍受每天被問無數的問題,即使不是公司的決策階層,也要能夠想辦法盡力協助分析師了解公司的全貌。有了好的IR,可充分和外資法人溝通,公司透明度提升,間接有助於外資持股比重的提升。

 

聯發科外資買盤不斷
台達電(2308)目前的外資持股比率居高不下,外資金融體系出身的執行長海英俊功不可沒,他一方面找專人負責IR部門,一方面強化對外溝通管道,自己甚至每年定期出國與外資大股東面對面溝通,讓外資圈對於台達電的營運透明度深具信心。
另一家高價股聯發科(2454),去年股價曾在300元低檔徘徊,外資圈開始出現質疑後續營運動能的聲音,但外資的持股比率仍能維持4成以上,某美系外資分析師認為,聯發科對法人的說明服務十分詳盡,雖然市場上有雜音出現,但由於IR部門與外資有充分的溝通,仍有助於維持外資法人的持股信心。聯發科發言人兼財務處長喻銘鐸就是這當中的靈魂人物。
政大公行所畢業的喻銘鐸赴美取得華頓商學院學位後,曾在香港及雷曼兄弟就職,之後到台積電的財務處,最後轉至剛上市的聯發科。
完整的財經背景以及外資與銀行的訓練,讓喻銘鐸深知外資法人及投資者所要的種種訊息,藉由提供完整的訊息,讓聯發科的財務訊息以及資訊的透明度,成為外資最信賴的企業之一。

 

台積電為首家成立IR
相較之下,股價曾經跌破500元關卡的宏達電,當時雖然有部分外資分析師確知產業前景不錯,強烈建議外資法人可以逢低布局,但因當時宏達電缺乏與法人的溝通管道,外資法人無法再向公司交叉查證,只好忍痛放棄低檔買進宏達電的機會,這是IR「服務好與不好」的兩個案例。
外資持股比率名列前3名的台積電(2330),該公司的法人關係處處長孫又文對服務外資法人頗有心得。她表示,由於台積電外資持有股權已逾7成,因此台積電在1997年就成立法人關係處,是國內科技業首家成立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將公司的態度、想法、公司治理和財務等,主動並據實以告給投資者。
孫又文說,基本上,法人關係處的工作是隨時隨地要了解公司的財務變化、業務發展方向及市場情況,包括研讀各種產業及投資報告等,因此除了對外溝通外,也要對內向高層報告各種訊息。
除了台積電的IR受到法人肯定外,光寶科(2301)也是IR做得好的受惠股。光寶科目前主要的IR工作,是由之前擔任荷銀投資管理的投資長、後來被網羅至光寶的林群負責。林群由於曾經先後在摩根大通及荷銀待過,對法人尤其是外資的運作相當清楚。


到底怎樣的法人關係(IR)才算是好的?元大京華研究部副總經理張宜立表示,這問題相當見仁見智,因為立場不同,不過好的IR必須站在投資人的角度,無論是對於大小股東、媒體記者或是投信外資,均能維持一個暢通的管道,使資訊揭露程度得以對稱。
宏遠證券自營部資深經理蔡宗翰則指出,IR就要盡量維持所有資訊的一致性,訊息的公正、公平都是合理要求,資訊的正確度也必須要要求;若是獨厚外資或是特定人的話,那就比較不好。不過在人際關係中,難免會遇上比較投緣的人,這時候如何拿捏尺度,不要對某些人透露特別多或是特別少,就相當重要。

 

應公平扮演傳遞者
張宜立表示,IR應該是資訊的傳遞者,而非製造者。對於產業景氣預估判斷,公司負責人難免有錯,有時候則是其他大環境所造成,只要不是故意誤導,仍可以接受。
站在投資人角度來說,IR應該是一個窗口、管道,而非公司的化妝師。所有上市公司,無論是大小投資人,都應該一致性的義務告知投資人順暢的資訊窗口,要做到這樣的尺度很難拿捏。
像美國公司一切都依照公告預測,投資人可能會覺得不太夠,另一個就是尺度拿捏太過偏頗,可能會有內線消息不對稱性的產生,兩者都太過於極端,應該在其中之間取得平衡。像是台積電、宏碁、國巨等多家公司,就做的相當不錯的。也有法人指出,部分公司對待外資跟國內法人就是兩套標準,往往獨厚外資,許多訊息都是透過外資發布,而國內法人往往都call不到公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