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想當個盲從的基金投資人,你一定要先弄懂置入式行銷!
用最白話的方式簡單說,所謂的置入式行銷就是不在廣告時間登廣告,而且不用廣告形式做廣告訴求,而讓接受訊息的人誤以為是新聞報導或節目內容!
從事媒體行銷業務逾十年的我,其實一直將置入式行銷當成自己練功的登頂目標!一套好的置入式行銷策略和議題操作功力,對行銷人而言不只是工作,更可以被當成藝術創作來挑戰!只不過重新站在投資人的角度思考和觀察,身陷業內的我卻不禁替國內的投資行銷環境感到擔心,因為”置入式行銷”的被濫用和粗製濫造,不但讓它揹上”欺騙”投資人的污名,更讓基金公司誤以為,只要花錢買好媒體版面和時段,就可以為所欲為的創造短線銷售奇蹟…
結果呢?奇蹟當然是沒有出現或是曇花一現!
除了少數類似『 金磚四國』天時地利人合加上用心操作的難得佳作外,置入式行銷的招式已經慢慢被日益精明的投資人識破,以至於投資人出現鄙棄甚至反向操作的動作!也因此,是否能識別接收的資訊是不是業者的置入性行銷手法,對於投資人的投資判斷,某些時候極可能成為投資人是否買到真正適合投資商品的關鍵性因素…當然,也不是跟著置入式行銷資訊買基金的投資人都一定會賠錢,特別是投資人只做短線操作時…
是故,如何能夠更精準的識別和判讀資訊,以決定你買這檔基金是要做中、短線投資還是長期資產配置,就成為投資人投資前搜集資訊所要培養的第一個功力。至於要如何建立這樣的功力呢?對於目前還無法識別置入式行銷招式的投資人,這裡可以教你幾個簡單的識別小撇步!
步驟一:先看看基金相關資訊被歸屬於那個版面或那個時段?
大部份的雜誌為了”堅守”媒體客觀中立的報導本份,對於新聞性/資訊性/議題性不高的文字廣告內容,仍然會在版面邊緣放置小小的”廣告企劃”字樣,因此當你看到雜誌內有一篇讓你心動的文字報導時,注意一下邊邊角角以確定它是不是文字式的廣告,如果是,對於資訊的判讀你就要更謹慎的思考和篩選!
同樣的,在報紙也有所謂廣告性質的工商報導版面,通常這些版面都落在比較後面的版面,並以”XX訊”的形式開始,而不像一般報導有掛上記者名字,少部份掛上記者名字的工商報導,如果報導最後有附上活動資訊或基金申贖資訊的話,就通常是業者花錢買的廣告版面。廣播、電視節目或新聞的部份則無法這麼明顯的分辨和判別,還需要靠其它步驟的小撇步綜合判斷!
步驟二:觀察它的版面有多大?是不是連續報導?
如果你看到一檔最近正在銷售的基金相關資訊,不僅版面總是落在前面幾版的新聞版,同時佔的版面也特別大,而且只有一家公司”獨佔”版面,那麼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機率它是廣告。或者是,你注意到一檔正在募集的基金,連續好幾天或好幾週都被”獨家”報導,那麼也有極高的機率,它是業者的行銷廣告,而不是媒體記者的新聞報導!
步驟三:觀察它的曝光媒體有多少?是不是主要的媒體都有類似的報導?
另外一個觀察步驟,則是在深度之外,觀察資訊的曝光”廣度”,同樣、類似或相關的資訊覆蓋了多少媒體的版面?是不是主要的媒體幾乎都有類似甚至一樣的報導內容,如果是,那麼你看到的資訊仍有極高的機率是廣告,不過這中間還有一種可能,是業者運用媒體公關策略召開記者會或發佈的新聞稿內容,當然,這也被我納入業者置入式行銷的一環!
識破置入式行銷,精準發現適合自我需求的投資商品
誠如一開始的澄清和聲明,個人對於置入式行銷是極為正面的評價。任何一項商品要上市前,為了讓購買它的消費者更清楚他買到的是什麼東西,同時更精準地買到他需要的東西,透過愈多的管道釋出愈多的訊息供消費者參考,這是業者負責任的表現。只是過去這樣的資訊都相對明白地以”廣告形式”呈現,而現在卻混雜在報導和節目內容裡出現!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不論是廣告或是新聞報導其實都是資訊來源的一種,只不過受聽眾多年來累積的印象和認知,對於兩種資訊來源的態度和接收資訊的判讀是有落差的。因此教育投資人學會判讀資訊的來源,也讓業者更用心的去經營其所提供資訊的品質—不論是廣告或新聞資訊—我個人相信這將會對整體投資環境產生正面向上的力量!
當然,這也會讓投資人對基金業者的要求愈來愈高!當投資人愈能夠判讀資訊,就愈知道要如何去搜集更精準的資訊,同時更精準的解讀資訊,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理財需求的投資商品,不追逐短線利益,而掌握長期投資複利及資產配置分散風險的爆發力!!
最簡單的破解基金業者置入式行銷手法的招術,那就是不論看任何報導,都試著多方面搜集資訊,而且最好看看沒有發行相關商品的競爭同業,或沒有發行商品包袱的客觀中立專業機構的研究報告或新聞曝光資訊,來平衡一下你所接收的資訊以幫助你思考判斷,做出最符合你投資需要的最適決策…
「電視新聞裡,美麗的女記者正大口大口地嚐著美味的海鮮料理,一連串”好吃”的讚嘆聲交錯著”極端享受”的豐富表情,一旁知名的藝人,同時也兼具股東身分的店家老闆接下麥克風,清楚的跟觀眾說明食物美味是源自於食材的特別和新鮮,再加上匠心獨具的特殊烹調方式…,然後畫面帶到美味食物的特寫鏡頭,就在你口水開始往下流的時候,電視畫面右下角,打出了店家所在的位置圖!!」
相信上述的新聞內容,對習慣天天守在電視旁的新聞迷來說一定不陌生,尤其是到了週末假日或連續假期,類似的生活新聞內容更是頻繁而精緻!!
這樣的內容,99%就是一種置入式行銷!!
其實不論是新聞報導、各式媒體廣告、節目內容、研討會講座、特定行銷活動或公益活動、以至於WEB2.0時代下你能搜查到的網路資訊,置入式行銷無所不在,充斥在處處需要行銷,時時在做行銷的日常生活裡!!然而不同的資訊傳遞方式和包裝效果,卻會因為閱聽眾”信任層次”的落差,而產生不同的資訊接受程度和篩選效果!
換言之,直接的廣告訴求讓閱聽眾清楚的知道他在看廣告,然而用新聞或其他方式包裝的行銷訴求,閱聽眾則會以為他在看的是,被他信任的、客觀中立的媒體(包括任何活動的主辦單位)所篩選和評價過的資訊,閱聽眾的信任和接受程度自然在無形中拉高,一旦資訊內容和實際產品出現明顯的落差,就容易產生消費糾紛!!
投資也和消費一樣!!
當投資人接受的資訊及其對商品的期望值和實際投資報酬產生明顯落差時,就容易產生交易糾紛!糾紛背後影響的是,投資人對基金公司的信任程度和品牌印象,當然,這也會同時影響投資人對資訊來源的評價和信任程度--如果投資人不是看廣告投資而是相信媒體的報導或特定人的推薦而投資!
因此投資人可以透過不斷累積的投資經驗和投資學費,學習判別置入式行銷的資訊內容,並建立自己信任的基金公司名冊或資訊管道來源,但如果想少繳一點學費,並將學習成本轉化成更多的投資本金呢?
這時除了運用”拆解置入式行銷招式”來判讀資訊之外,也可以就資訊呈現的內容來做適當的解讀和判別,以提高你投資的效率和凖確度!
篩選”廣告資訊明顯”的資訊內容
類似文章一開頭的置入式行銷案例,就是一則”廣告資訊”明顯的資訊內容。所以當消費者在接受一則資訊時,如果很容易就可以從訊息中發現下一步如何行動的指引或明示,這則資訊通常是業者花錢購買版面所做的置入式行銷。換言之,資訊的內容經過媒體評價和篩選的機率極低,它只是一則被”報導資訊包裝”的廣告內容。
一般國內的基金公司比較少運用電視新聞或節目資源包裝置入式行銷的廣告,但常常在產品發行時會買下報紙、雜誌的新聞版面,或是廣播的節目時段,用文字、報導或採訪手法包裝置入式行銷的廣告,業者為求行銷效果更為直接,效益更能被有效評估,因此多半會在”可以百分之百運用和操控”的內容裡暗藏基金公司或投資商品的名稱、基金經理人介紹、基金申購日期、基金申購管道等相關資訊,讓投資人看到資訊心動後想進一步行動時,不必繞太多彎,不必查詢太多資訊管道,就可以直接下單投資。
大部份的媒體會在文字式廣告的版面標明”廣告企劃製作”或”工商活動”等以協助消費者判別資訊內容,儘管是相對於圖像廣告資訊更為完整的文字式報導,但這仍是廣告,以保障該媒體讀者的權益,也保護媒體的品牌形象及其在讀者心中被信任的程度。但少部份媒體或是有時業者提供的”置入式行銷廣告資訊”,記者自行判斷下認為該內容的確有新聞報導的價值時,它就會變身成為一則沒有”廣告提醒文字”標示的紮紮實實的新聞報導。
這時候投資人就只能靠自己對資訊的觀察和判讀,來決定自己要不要接受這則資訊內容,還有對這資訊內容要接受到什麼程度!如果當你直覺這篇文字很容易讓你心動,而且有非常完整的資訊讓你的心動直接落實成為行動,那就把它當成是廣告看吧!這時候的你需要澆盆冷水清醒一下,回頭重新記憶和判斷你確實的需求是什麼?而這則廣告給你的訊息,是不是真的能滿足你的需求,千萬記住,不要在當下衝動決定,完全放任自己跟著資訊的內容起舞!!
基本上,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資訊,只有相對完美的資訊,而這相對的標準,就建構在需要資訊的人他本身的定位和需求上。
投資資訊亦然!!
歷史上沒有一個大師或專家,敢百分百保證他看的趨勢一定正確,也沒有一位大師或專家的每一個預言或判斷,可以接受市場的驗證而百分之百命中!這也正是投資好玩的地方,因為大師或專家和一般投資人甚至是門外漢的投資人,或者不是人的猩猩或猴子,輸錢和賠錢的機率是不相上下的,只是大師多了專業,多了更多對市場趨勢長期觀察的機會和資源,也多了更多投資的經驗值,以及更熟練的操作運用「克服人性障礙」的投資技巧,所以,一般投資人還是需要投資大師或專家的協助和引導。
篩選”一面倒”的資訊內容
因此,即使是看投資大師或專家給你的資訊,都需要”平衡”一下!更何況是看某家基金公司或媒體提供的資訊,除非投資人已經經過長期的觀察及一定程度的測試,確定對該基金公司的品牌或特定媒體的客觀中立立場,並建立了一定程度的信任。
如果投資人已經養成習慣吸收任何資訊前都記得多看多聽然後停下來平衡一下,那麼不論基金公司置入式行銷的內容是廣告或包裝成任何型式的新聞資訊,運用”停看聽”法則就可以過濾掉不適合的投資需求資訊,更精準的建立適合個人或家庭理財目標的短中長期資產配置。
運用同樣的道理便可以簡單的判別置入式行銷的內容,當你發現一篇非廣告型式的資訊,但是裡面的內容卻出現對單一觀點或事實”一面倒”的現象,那麼它是基金公司置入式行銷操作的機率就相當高!!
容易被”一面倒”包裝的訊包括:
◎運用數字或現象對特定趨勢的解讀和判斷
◎基金公司的企業形象,包括團隊、產品、基金經理人背景資訊等相關內容太過正面強調的資訊
◎某項特定產品完全正面的資訊
◎某項理財方式完全正面的資訊
簡言之,對於任何資訊的取得,投資人如果都能抱持”懷疑”的態度並且用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方式,針對自己的投資理財需求收集相對多或相對可靠值得信任的資訊來平衡判斷,最後即使80%都是基金公司置入式行銷的內容,但它卻能從各個層面說服你,那代表這家基金公司的產品真的相對適合你!!
篩選”片斷”的資訊內容
一面倒的內容之外,包括我自己在內,基金公司的行銷人員或媒體公關人員最喜歡玩的遊戲就是數字遊戲,儘管法規嚴格規定基金公司的產品廣告不能截取片斷的歷史績效記錄做比較或呈現,也不能誇張的強調或保證報酬來誤導投資人,但是非廣告形式的置入式行銷內容,數字遊戲卻是最好玩也最具發揮空間的一塊。
而最常被基金公司行銷人員玩在手上的數字遊戲就是績效!!因為這樣的內容媒體也愛,即使基金公司沒有錢買版面,只要組合出來的數字具有新聞性、話題性、或特殊性,就符合媒體要報導的內容標準,行銷人員也可以漂亮的達成置入式行銷的目的。
所以當投資人只是純粹的吸收資訊時,不妨多看看這些片斷組合出來的數字遊戲,這會訓練你對置入式行銷的判斷能力,也會讓你透過各種數字的比較或其它呈現方式,從更多的層面了解基金公司整體的產業生態。
但是當你吸收資訊的目的是為了投資時,尤其關係到直接投資某檔商品的決定時,那我個人會建議,當你從廣告、媒體報導或網路上看到任何”片斷”的數字資訊時,不要立刻相信那個數字,請再次運用”停看聽”原則,再辛苦一點做個簡單的功課,上財經網站(普羅財經網/FUND DJ/投信投顧公會/各基金公司網站等)查一下這檔基金的長期歷史績效,並且視個人的投資需求(短、中、長期)截取相對的可參考數據,再根據整體的判斷做最後的決定。
當然”片斷”的資訊不只是數字遊戲而已,也包括相關趨勢、產品、企業形象等片面的報導,判斷不清都容易誤導投資人而讓投資人產生錯誤的期待和認知。
盡信資訊不如無資訊
當你經過了系列的步驟和方式還是無法判別資訊是否為置入式行銷廣告時,那麼就請你為基金公司行銷人員和媒體公關人員拍拍手吧!那表示他們真的非常站在投資人的立場設想,已經提供投資人完整、平衡、需要又有價值的置入式行銷內容,投資人就放手去使用及判讀這些用心設計的資訊吧。
總而言之一句話,投資理財這檔事一定要對自己負責,而負責的表現就從找資訊開始!
古有明訓“盡信書不如無書”,同樣的“盡信資訊不如無資訊”,投資人唯有先清楚認知到自己的需求,才能針對需求截取搜集對自己有用的資訊,也才能輕易的判讀並利用對你有益的置入式行銷內容,而非矇起眼睛無意識的跟著資訊走,產生錯誤的資訊判斷和報酬期望值,如果是想累積對基金品牌的“信任學費”還事小,但如果投資失誤不但賠完本金甚至負債,可就賠了夫人又折兵…
最後仍然要提醒投資人,專家可是研究過,一個投資失利,即使之後的投資報酬率為6%,投資人將需要20.66年的時間複利累積才能復原,就算把報酬率提高到12%,仍然需要10.62年的時間才能復原,所以,投資人在投資第一關--資訊的判讀上,一定要對自己負責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