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到2月各公司發布經營數字看,基本面可說是陽光普照,但漲了一年後的台股,在資金謹慎、基期較高、時間整理不夠三項內容夾擊中,指數走向成為迷蹤。我提出三看法與台股三興奮點,期待大家少波段操作、少恐懼、聚焦持股。
第一看法,從美國角度看:
2009年2月24日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柏南克對眾議院發表談話,再次對失業率表示關注,並聲明利率短期不會調整,美國政府心繫失業率,代表退場機制言之過早。
經濟復甦過程中,失業率往往是景氣確定轉佳後才會改善,當下投資者要先觀察的不是失業率高低,而是要領先切入瞭解企業經營狀況,方能掌握先機。
2月25日美股為申請失業金人數增加而下挫時,許多人忽視代表企業擴張動向的耐久財訂單年增率上升3%,優於預期的1.5%也較12月1.9%為佳,且為去年7月以來最大。
這表示企業已進行資本支出擴張,至2月19日止,美國S&P500公司公告獲利狀況,已公告393家企業去年第四季整體獲利年增211%,營收成長8%,復甦力道真的強勁。
再從美國二家代表性企業財報內容看,零售巨頭Wal-Mart第四季獲利上升22%,其中美國部分年銷售確實下滑0.5%,同店銷售也下滑1.6%,但國外營收則持續成長19.5%。
全球最大電腦製造商HP,去年第四季獲利年成長28%,營收成長8%較上季-8%衰退快速反彈,主要成長來自占比17%亞太地區營收年增率26%。美國企業績效確逐步轉佳,雖主要成長來自海外,但已足夠讓美國企業擴大資本支出,經濟狀況好轉自然成為支撐美國股市重要內容。
第二看法,從中國角度看:
今年以來,中國雖調升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及貸款新規定緊縮資金,但證監會亦同步開放股指期貨合約交易與融資券業務試點等股市利多,不僅對大型權值與藍籌股有利,也為未來股市交易更活絡打下基樁。
中國政策目標是壓抑房地產泡沫與過度投資,但對股市做多線索,愈來愈多。年初以來,資金控管政策不斷宣示下,上證綜合指數力守2,900點不破,可見市場已能對應政策干擾因素,對利空反應淡化,這是股市將再起的重要判斷,我認為陸股即將再起,動能來自企業業績,2010年第一季結束後,陸股將反映2009年「國進民退」效應下,國營與大型企業競爭力大增後出來的絕佳數字。
至2月11日為止,中國964家上市公司發布2009年財報,淨利較2008年增長逾六成,滬深股市平均本益比為26.47倍和43.10倍,但隨著企業營運蒸蒸日上,以目前價格計算,2010年A股本益比將降至19.1倍低水位,股市反映這樣成長內容是遲早的事,台股會第一時間連動而受益。
第三看法,從台灣上市櫃公司態度看:
實施庫藏股動作,是公司彰顯股價偏低最佳方式,從買回張數與買回區間,更能看出公司決心,今年1月15日至2月底止,已有11家上市櫃公司實施庫藏股,其中聯電、宏達電等龍頭股動作最具指標意義。
以聯電為例,半導體協會預估2010年晶圓代工產值將成長25%~28%,聯電為因應晶圓代工客戶強勁晶圓需求,將今年資本支出由2009年5.5億美元提升至12~15億美元,很清晰說明今年半導體產業的復甦榮景,同一時間聯電宣布實施30萬張庫藏股,強化公司營運轉強的事實。
回看台股,2009年本益比最高拉升至27倍,但2010年1至2月的指數修正,加上企業營運持續火熱,目前台股本益比已低於15倍,不僅為2009年以來低點,更遠低於過去10年歷史平均22.55倍,這是當下台股第一個興奮點。
從個別公司看,上市櫃公司高達742家本益比已低於歷史平均,占所有上市櫃公司的比率從原來的四成,拉高兩成至六成,這是當下台股第二個興奮點。
上周周量已萎縮至4,564億元,為2009年2月上漲以來第三低周均量,前兩低,分別為2009年11月第一周4,483億元、8月第四周4,501億元,出現低量當周皆為當時大盤修正完畢的起漲點,爾後一個月漲幅皆超過10%,這是當下台股第三個興奮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