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富投顧總經理劉坤錫指出,依據證交所的統計,大盤從2007年11月最高點9860點時,整體台股的本益比17.66倍,一路降至2009年1月的9.05倍。這個轉折,有四種迷思與觀點必須先釐清、認清:
一、計算基期有落差:按規定,整體上市櫃公司去年度的年報,最慢在今年4月底前要提出。目前證交所本益比數據,係以2007年4Q、2008年1至3Q這4Q的EPS所算出,但現在市場最緊張的卻是企業去年4Q及全年財務數字,因基期落差大,使得本益比失真。
二、多空氛圍大不同:本益比不僅反應企業股價/EPS的基本面結果,更同時反應當時市場心理面的氛圍。當大多數人對後市樂觀時,就願意給予高的本益比,對後市悲觀時,就自然給予低的本益比。
三、資金高低連動大:從資金面的角度來看,本益比大致可看作係利率的倒數,與資金面連動密切。利率水準愈高,本益比的倍數愈低。當金融機構年利率10%的時代,市場可容忍10倍的本益比,當年利率5%的時代,市場可容忍20倍的本益比。當年台股多頭時,年利率高達5%、6%,市場給電子股的本益比即達20倍。
但這中間的轉折,不是馬上轉換,必須經過時間與景氣發展的消化轉換。譬如目前年利率不到1%,照理講,本益比可達一百倍以上,但目前市場對後市景氣極度悲觀,因此能容忍的本益比,自然先給得很低,等到資金愈來愈浮濫按捺不住,又配合景氣打底有成開始復甦,屆時資金行情就愈見發酵,出現走勢噴出、數十倍本益比的情況又重演。但因這波全球景氣大蕭條,市場形容係百年難見,也因此資金行情還要壓抑比往年更久,才有機會呈現。
四、產業差異懸殊大:大盤有大盤的本益比,不同的產業有不同的本益比,不同的個股亦有不同的本益比。台股在2007年11月高點9,860點時,半導體類股本益比17.69倍,2009年1月時13.5倍。股王宏達電在2007年11月台股高點9,860點時,本益比為13.8倍,2009年1月時剩下7.67倍,本益比明顯降得比半導體類股低不少。這背後反應出,市場憂慮高價位的智慧型手機購買力明顯下降,因此宏達電的本益比降得比較多。
本益比PE(Price/Earning),代表市場對大盤或個股成長的評價。其訣竅,在於看未來的獲利成長,而不重過去的獲利能力。
以台積電為例,2000年當年的EPS達5.67元,以如此高的EPS,台積電股價早就有機會破百,但當年股價最低殺到34.6元,最主要係市場驚覺到網路泡沫化危機將大幅衝擊台積電獲利,果不然,隔年2001年台積電EPS即掉到僅剩0.83元。同樣地,2008年台積電EPS還達3.83元,但2008年11月台積電股價最低也殺到36.4元,原因即當時市場已大幅憂慮台積電2009年的業績恐明顯衰退,因此股價不斷修正。在這種股價反應未來3至6個月基本面的前提下,以個股當年的獲利來估本益比,就沒有任何意義。
相對地,外資估台積電2009年EPS恐不到1元,甚至在0.5元至1元間,為何台積電股價近期還撐在40多元,跌不回2008年11月的36.4元低檔。若以今年EPS換算,本益比換算達40、50倍。甚至部分外資機構還有人會推薦買進台積電呢!關鍵就在於,部分法人不用PE,而改以股價/淨值比(PB)看台積電。用PB看台積電時,目前台積電的PB僅2.5倍附近,低於2001年科技泡沫化時的2.6倍,更低於2007年11月台股高點9860時的3.36倍,因此吸引部分買盤進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