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在日本Voice雜誌3月號發表專文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急速發展,全球企業主投資大量轉向中國傾斜下,其實中國的經濟正面臨著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所言:結構上不安定、產業失衡且欠缺協調性及持續性的問題。

     黃茂雄認為,從GDP結構來看,中國經濟規模已躍升世界第三,2-3年將晉升為第二,但中國投資重於消費,消費只佔GDP比例的38%,遠不及其它先進國家。在產業結構上,中國工業投資占了一半以上,服務業比重則偏低,這不但造成產業失衡,也導致資源大量消耗及環境污染等嚴重問題,中國的河川有95%以上都有污染,境內三分之一土地有酸雨問題,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20個都市中,包括北京有16個都市在中國。

     失業潮來襲─消費不振,弊病叢生

     黃茂雄認為,雖然貿易出超只占中國經濟的10%,但中國的貿易還是依賴歐美,而近年來美國蕭條,歐洲不振,中國的出口成長率也接二連三下滑,人民幣加速升值加上政府推動許多對經濟發展及貿易不利的政策,造成大陸進口和出口成長率雙雙下滑。去年12月的出口金額年減率是2.8%,而出口金額年衰退率是21.3%,這是10年來最嚴峻的情形。

     而全球金融危機,也讓中國的景氣及企業家的信心指數降低,失業潮持續發生,據中國人民日報報導,光是湖北省的失業人口就增加到70多萬人,失業問題從沿岸擴大到整個中國地區,將帶來的社會、治安問題,必須要關切。

     儘管外在環境遽變,中國卻還能維持9%的經濟成長率,主要是投資比率一直維持在25-30%間,其次是民間消費漸增。只是從中國政府提出的相關政策上,民眾所得是增加,再加上2008年前半年的物價上升造成民眾消費停滯,隨著外在環境改變,企業經營困難,股市重挫及房地產市場不景氣,也使消費受到波及,2008年10月消費成長率下滑便是警訊。

     資金大舉外移─市場泡沫化成隱憂

     黃茂雄認為,民眾消費意願低落、股市、房地產下跌,也會波及現金的流動,這些現金不見得是外國資金,也包括中國國營企業的資金,1990年代,中國很多資金流向海外,直到2002年開始,中國景氣好轉,才又吸引資金回流,但近期資金又開始外移,投資人對於中國經濟的未來大多表示不再是全面有利。

     近年來,因固定投資急速的增加,很多產業都發生供給過剩的狀況,內需市場的不足,必須仰賴大量的出口,因此,也遭到貿易對手國的抗議及貿易抵制,在高額的經常收支及資本收支下,中國儲存巨額的外幣準備金,從2001年不到2,000億美元到2008年第三、四季突破1.9 兆美元,中國的貨幣供給急速增加,不僅造成物價上揚,股市、房地產市場泡沫化等經濟問題,在在都令人憂心。

     經濟結構改變─企業壓力更沉重

     過去兩年來,中國政府祭出勞動合同法和稅率調整等機制,也讓企業承受很大的壓力,尤其是長期仰賴大陸勞工的台資企業,也因投資成本增加,加上已在大陸形成產業聚落,在中國的經濟結構浮現風險下,壓力相對沈重。

     展望2009年,黃茂雄認為,短期中國經濟不被看好,雖然中國政府近來提出4兆人民幣規模的經濟計畫,但仍無法擺脫對固定資產投資的依賴,地方政府亦相繼提出18兆人民幣的建設計畫,只是這些資金多是從銀行準備金提撥出來,對於刺激消費並無即刻的助益。

     因此,企業必須有分散風險的概念,要審慎評估產品結構優劣勢,整合資源,結合政府的策略方向進行多元化的布局,對大陸市場則以堅定的持續性努力大力開拓深耕內需市場,以期未來外需市場的回復,才是當務之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