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大家都在談論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那是自1929年10月股市大崩盤,直至美國加入二次大戰的一段悲慘歲月。

     然而大蕭條已不僅是歷史,它同時也代表了我們現今對經濟前景的預期。根據路透暨密西根大學在本月稍早的消費者信心調查,有近三分之二的消費者都認為眼下的經濟低迷情勢會一直持續5年。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其上任後第一次記者會上表示,經濟盤旋而下的情況使我們難以擺脫。他並且警告1990年代日本失落的10年可能會重演。

     他說國會必須通過經濟振興方案-事實上也終於通過了-以預防此一災難的發生。

     就我們當前的經濟情況來看,大家如此注意大蕭條也是情有可原。但是大家不斷講述大蕭條的事情,事實上也是造成我們當前處境的原因之一,因為大蕭條已成為我們心中所預期的模式,進而抑制了凱因斯所謂的動物本能(Animal Spirits),導致消費者的支出意願與企業僱用與擴張的意願大減。大蕭條被一再地提起,最後反而可能輕易地就變成自我實現的預言。

     大蕭條與當前的經濟情勢確實有相似之處。股市與房市的兩大泡沫破滅,加上金融機構的崩塌與信心的重挫,只有1930年代的情況差可比擬。

     不過這也並非世人第一次如此注意大蕭條。在1981與1982年間,導致失業率高達近11%的經濟衰退期,大家就談起大蕭條。

     美國經濟學家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在其1982年的著作《它會捲土重來嗎?》中,將大蕭條重演的可能性提高。不過當時大家的認知是此一衰退乃是由聯準會所造成的,聯準會為終結失控的通膨,而採貨幣緊縮政策對經濟形成重創。大家對大蕭條的恐懼並未成真。

     在1987年股市崩盤後,大家也開始關切大蕭條。但是當時的股市危機是由市場上的一種操作技術程式交易所造成的,且也沒有出現銀行危機或信心崩跌。

     然而這一回卻是有所不同:大蕭條確實有共通性,而且有許多人都被大蕭條的歷史嚇到了。

     要了解大蕭條的陰影為何在我們的腦海中縈繞不去,必須知道大蕭條本身有部分也是由於世人不斷重提之前的蕭條而引發的。在1930年代時,大家都在談1870年代與1890年代的蕭條慘狀。歐巴馬的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羅姆(Christina Romer)就曾表示,在1894到1898年的5年間,每年的失業率都在10%以上。

     諾耶斯(Alexander Dana Noyes)在其1909年的著作《美國金融40年》中主張,1870年代與1890年代的蕭條,原本持續的時間可能還會更長,若非歷史的偶然:歐洲的大饑荒與美國國內的大豐收,促使美國經濟在農業部門的支撐下獲得振興。

     在大蕭條初期,世人擔心經濟會重演過去蕭條的情況,根據一名觀察家在1931年指出,我們可能會經歷如1890年代百業蕭條的慘狀。

     歐巴馬是否強化了大家對大蕭條的預期?也許他為了推動振興方案而不得不冒著這樣的危險。無論如何,大蕭條的故事已深植我們腦海,除非我們看到振興方案帶來紮紮實實的刺激效果,否則這樣的陰影將一直縈繞不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 的頭像
    咖啡王子

    東森消費聯盟ecKare➡️東森電商是甚麼?➡️BoboMall播播商城直播電商分潤平台😄快樂創業向錢衝 咖啡王子手機:0910-999564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