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邁入84歲的永豐餘集團,已漸漸擺脫家族企業的色彩,在老將新兵合作下,不但讓永豐餘順利走過今年營運谷底,旗下事業包括造紙、元太科技都陸續交出漂亮的成績單,老字號企業再次擦亮招牌。
控股運作 擺脫家族色彩
2006年,現任永豐金控董事長何壽川毅然交棒給專業經理人打理永豐餘集團,目的就是希望淡化永豐餘家族企業的彩色,朝控股公司方向變革。
此舉在當時還引起不少投資人疑慮,甚至有投資人在股東會上質問何壽川「為什麼放棄我們?」
三年後,永豐餘在專業經理團隊操盤下,造紙本業不但安然渡過全球金融危機,集團營收更上看440億元,營收與獲利表現均優。
永豐餘除了造紙本業外,集團內包括了科技、生技與能源等事業,透過企業控股的營運方式,是國內造紙業者中少見跨足多產業的上市公司。
永豐餘董事長邱秀瑩說,永豐餘透過控股營運方式,讓轉投資事業與本業能相互扶持,發揮產業綜效。
永豐餘從2002年就開始進行控股的營運模式,陸續將工紙紙器、家庭用紙分割。同時,也積極與國際企業進行併購或策略聯盟,如併購E-INK、捷比達(Jupiter)都是很好的例子。
在何壽川的算盤裡,隨著永豐餘轉投資事業愈來愈複雜,不同事業部門已無法共享同一個行銷、管理、業務系統;永豐餘要成為台灣的百年企業,必須以更符合潮流的模式經營,以控股方式運作,有助讓永豐餘從「家族集團」轉變為「集團家族」。
今年1月,永豐餘股價僅剩6.62元,第一季財報每股虧損0.025元。但短短十個月,永豐餘股價衝破15元,第三季轉虧為盈,每股獲利0.53元。
業外發燒 太景元太爭氣
邱秀瑩說,造紙營收約占三分之一,仍是永豐餘的主力。今年第一季的確是營運谷底,但公司即時控制成本、加強開發新產品,又加上景氣逐步升溫等效應下,造紙本業第三季毛利達4.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5%。
在控股產業概念下,永豐餘營運如倒吃甘蔗,除了紙業轉好外,轉投資的子公司表現更出色。業績來看,今年前三季合併營收為312.7億元,獲利為4.15億元,每股稅後盈餘為0.26元,毛利率從第一季的13%逐步成長至第三季的18%。
邱秀瑩說,元太科技(8069)與年初併購的捷比達成為集團獲利的生力軍,明年無論在營收與獲利的表現將比今年更好。其中,永豐餘捷比達成立至今,業績成長超過50%,今年營收目標瞄準1億美元。
轉投資的元太科技不但拉抬永豐餘股價,更有助改善永豐餘獲利,集團第三季合併營收獲利大增,就是認列元太海外無擔保可交換債7億元的投資利益。
永豐餘2007年發行以元太科技為標的的1億元海外無擔保可交換債,今年第三季開始進行交換,目前交換比率已超過四成,剩餘六成將會在第四季陸續交換,估計永豐餘將可認列超過10億元的投資利益。
永豐餘轉投資的太景生技12月份骨髓幹細胞驅動新藥TG0054,完成臨床一期試驗,也取得美國FDA核准進入臨床二期。抗菌新藥奈諾沙星(Nemonoxacin)也將完成臨床二期。邱秀瑩說,太景生技已有上市計畫,最快兩年內達成。
除了轉投資事業如火如荼進展,永豐餘對造紙本業依然持續投資。邱秀瑩說,永豐餘在中國有投資自建12個工廠,今年併購捷比達後,來自美國通路如Walmart、Target等訂單大增,因此明年計畫擴大中國生產線。
本業風光 工紙引進外資
永豐餘計畫擴充中國工紙廠的產能,估計將投入4億至5億元費用投入生產線升級。同時,隨著工紙訂單持續成長,也計畫投資50億元在中國擴充造紙設備。邱秀瑩表示,除了擴充生產線與設計備外,目前也在尋找中國的彩盒、印刷廠,將以併購的方式,整合工紙上中下游生產鏈。
不僅如此,工紙為擴大國際市場競爭力打算引入外資計畫,以鴨子划水的方式籌備兩年多,也將在近日撥雲見日。永豐餘規劃在開曼群島設立控股公司,直接掌控台灣、大陸與越南等三個工紙事業部門,永豐餘集團仍可掌握整個永豐餘(開曼)的經營權,至少持股51%。
法人估計,永豐餘今年在本業轉好又加上認列元太科技的投資利益,今年全年獲利將有機會達14億元水準,每股稅後純益有機會挑戰1元大關。
何壽川雖然將永豐餘集團交棒給專業經理人,但早在他交棒前,就已經布局好前線作戰人才,集團控股由財務見長的邱秀瑩擔綱,科技事業群則由劉思誠出馬,生技事業中最具明星相的太景生技交給許明珠操盤。
邱秀瑩 集團財務操盤手
當年何壽川將集團重擔交給年僅40歲出頭的女將邱秀瑩,出任集團董事長,跌破許多人的眼鏡。但從永豐餘轉型成產業控股經營模式的角度來看,何壽川這步棋,走得巧妙。
因為永豐餘要走向產業控股,財務健全很重要,在永豐餘堅守造紙又要多觸角面向新興產業時,更需要專精財務、法律背景,又深得何壽川信賴的人出任,邱秀瑩就是在這些條件下,脫穎而出。
現在來看,永豐餘以產業控股的營運模式面向競爭愈趨激烈的市場,邱秀瑩的確也發揮她的能力。不但逐年降低永豐餘的負債比例,更引進財務營運總部E化系統,降低集團公司總體營運資金水位,節省銀行借款利息。
劉思誠 科技舵手救虧損
現任元太科技董事長劉思誠,因為何壽川一句「我需要你」,1999年從美國回台,扛起虧損累累的元太,當時他的決定也不被看好,市場上更有人認為元太已病入膏肓,即使陣前換將,也難挽回頹勢。
但劉思誠卻在2003年終止元太連年虧損,靠著可攜式DVD產品異軍突起,並順利轉虧為盈。
喜歡花時間思考的劉思誠,在元太員工的眼中,也是個有前瞻眼光的企業領導人。他很少發脾氣,早年因為發脾氣責罵員工後,總覺得於心不安。事後會特地向挨罵的員工道歉。10年前,劉思誠應連襟何壽川之邀,接下永豐餘集團中虧損多年的TFT LCD面板廠元太,已成功帶領元太轉型兩次。
不過,元大現在被市場人士視為金雞母的主力產品卻是電子紙、電子書,這項產品的基礎卻是由何壽川先發。早在1997年何壽川就投入開發12.1吋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的生產,替元太先行在數位出版時代來臨前暖身。
許明珠 生技長才獲倚重
何壽川與太景生技總經理許明珠早在1998年就認識,他對許明珠的專才與理念相當契合,因此當他知道由太景生技操盤手就是許明珠,同時太景也取得美國Arena授權得的技術平台,評估一個多月後,就決定投資。
許明珠曾在羅氏大藥廠從事新藥研發十餘年,後來加入國家衛生研究院藥物研究組主任、同時也是製藥與生技國家型計畫主持人。
她在2000年底與美國Arena公司接觸後,決定離開國衛院自行籌組太景生技,投入擅長的小分子藥物高速篩選技術,進行中樞神經、癌症及感染疾病新藥開發。
許明珠具有深厚的新藥開發經驗,嚴謹又實在的做事態度,很得何壽川的信賴。因此,太景長期投入新藥研發,獲利之路漫長,但何壽川隨時掌握進度,卻也十分尊重研發,這也是兩人合作可長可久的原因。
永豐餘是台灣最早期的造紙商,透過元太科技,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紙製造商。永豐餘也因為早期製紙需求投入快生種樹研究,埋下何壽川栽入生技產業的種子。
1982年,何壽川看好TFT-LCD產業前景,大筆資金投入,換來的是11年長期虧損,連原始股東都棄守,僅剩何壽川獨撐大局,還獨排眾議再自掏腰包增資。
科技→元太
電子紙老大,併購更壯大
時至今日,元太不但成為全球電子紙的指標性廠商,更將在年底前完成收購E-INK,挑戰獨霸全球電子紙龍頭地位。
永豐餘表示,元太與E-INK的合併,會在今年底前完成。元太股價已達發行甲種特別股的轉換條件,元太將待投審會申請案核准後,預計在明年2月前可實現轉換給E-INK股東。
元太大動作併購E-INK是看準未來電子紙市場的發展,為確保電子紙供應無虞,必須穩定E-INK的墨水材料來源,因此市場上普遍認為元太併購E-INK的決定利多於弊。
元太早在2007年買下南韓的電子紙廠,布局發展電子紙市場,這也使得元太是唯一能滿足未來市場需求的電子紙製造商。未來收購E-INK後,元太就解決了智慧財產權問題,有能力生產電子紙的所有元件。
併購E-INK並不是元太第一次搶先投入成長看好的市場。元太在1994年成為台灣第一家平面螢幕製造商,又在2005年收購飛利浦電子公司的電子紙公司,這些都是當年何壽川眼光精準,搶先布局,到今日才能收成。
生技→太景
新藥獲肯定,兩年內上市
2001年,何壽川又再次投入外人並不看好的生技產業,並大膽引入四成外資,投入新藥研發市場,太景在當年也是台灣首個成功引進外資以及與國外業者技術合作的公司。
何壽川因為17年前自己的肝病,一頭栽入生技領域,他不僅在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成立時就是創始董事,2003年2月擔任生技中心董事長,集團旗下太景生技,更被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喻為可能是十年後的台積電。
何壽川長期奔走推動台灣生技產業,今年10月他以生物發展協會長的身分說「今年對台灣生技業來說真是難得的好年」。就他觀察,台灣生技業上市櫃公司股價表現亮眼,連沒有盈餘的公司的股價都相對熱絡,顯示台灣投資人對生技產業從過去的保守轉成期待。
由何壽川一手催生的太景生技,也開始嘗到收穫的果實。去年才發表「骨髓幹細胞驅動新藥」與抗菌新藥「奈諾沙星」(Nemonoxacin)。
今年12月份骨髓幹細胞驅動新藥TG0054完成臨床一期試驗,也取得美國FDA核准進入臨床二期。抗菌新藥奈諾沙星也將完成糖尿病足感染臨床二期實驗結果。
市場估計,這兩款新藥也讓太景生技的名目資產立即達到4億美元。奈諾沙星能成功上市,未來獲利上看10億美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