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官員21日指出,只要「出錢的人(指提供融資與融券的證金公司等)同意,主管機關不會反對。」
淨值變化 選股重點
分析師表示,暫停低淨值個股取消信用交易的非常措施,可望提振投資人參與長線價值投資的意願,對上市公司及投資人而言,或許是一項「利多」;但投資人在檢視企業獲利時,更要看淨值變化,以免投資到隱藏損失高的個股。
證交所上市部主管說,今年部分上市公司出現獲利增加或虧損減少,淨值卻大幅縮水的現象,主要是9月全球金融海嘯後,主管機關採取調整34號公報會計科目的非常措施,有條件讓企業的金融商品投資損失反應在資產負債表中的股東權益項下,而非反應在損益表中。
金融壽險 影響最深
這種現象在證券、基金投資較大的金融證券業最明顯,大量的金融商品未實現損失(評價損失)擺在股東權益減項,造成每股淨值大幅下降、損益表的獲利卻依然亮麗或看不出明顯虧損的「假象」。中壽、台壽保每股金融商品未實現損失高達近8元,都是34號公報因應金融海嘯最明顯的例子。
金管會因應國際金融海嘯,祭出企業可以調整34號公報損益、資產科目的非常措施,金融業的財報多產生「獲利的糖衣隱藏淨值損失的毒藥」效應。
分析師提醒,投資人檢視企業今年成績單,不能純看損益,要搭配觀察淨值變化,否則會陷入帳面獲利但淨值下跌的迷思。
中壽(2823)公布11月業績,在獲利耀眼下、股價表現強勢,但若觀察其前三季財報獲利和淨值變化,卻讓人捏把冷汗。
中壽由上半年每股獲利0.46元成長到前三季的1.63元,每股淨值卻由11.84元大幅縮水到接近「全額交割」的5.32元。
台壽保(2833)上半年每股虧損0.86元,前三季虧損2.04元,虧損增加1.18元,每股淨值卻由15.22元大幅降到9.45元,縮水5.77元。新光金(2888)前三季較上半年虧損減少、國泰金(2882)第三季轉虧為盈,但每股淨值同樣大幅降低。
富邦金(2881)與中信金(2891)前三季獲利都較上半年增加,但每股淨值還是較上半年減少。
凱基證(6008)是今年唯一維持獲利的上市櫃證券股,上半年每股獲利0.98元,前三季為0.65元;但每股淨值13.62元降為12.85元。
凱基證金融商品未實現損失由上半年的2.66億元增加到前三季的18.54億元,每股金融商品未實現損失0.73元,高於每股獲利0.65元。
換言之,凱基證若實現金融商品損失,所有上市櫃證券商今年沒有一家有獲利。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