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全球出版業,從美國吹起最冷的寒風,這些年來報業、雜誌、書店等裁員、縮版、減薪,甚至倒閉的消息不絕於耳;2000年後,網路的發展,更逐漸改變人的吸收資訊的方式和閱讀習慣,近幾年平面出版銷量逐年下修,大家開始懷疑,出版是否已經瀕臨死亡。

但書其實沒「死」,只是朝數位化發展了,Amazon電子書的出現,似乎扭轉了出版業疲弱的窘況。尤其今年亞馬遜(Amazon)推出Kindle 2掀起熱潮後,不但帶動電子書內容經銷市場的規模,2009年上半年市場銷售金額已超過去年,達6,300多萬美元,讓「書」重現生機,也點燃電子書的戰火,不但全美最大連鎖書店邦諾(Barnes & Nobles)日前推出自有品牌的電子閱讀器Nook,Google也宣布明年上半年將投入電子書銷售,直接與亞馬遜競爭。

數位版權管理
營運獲利關鍵

持續關注電子書議題的資策會MIC數位應用整合研究中心產業顧問兼資深經理王勝宏表示,Kindle熱賣的關鍵不在於硬體,而是因為瞭解讀者的閱讀行為和需求,並將原本實體的購書經驗,延伸到電子書上,讓線上買書和看書的經驗和之前沒什麼兩樣,甚至還更便利。

王勝宏分析,目前電子書營運模式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從銷售電子書內容的角度切入市場,如:亞馬遜、邦諾書店和Google;另一個主要是從硬體的角度出發,以銷售電子閱讀器為主,如:Sony、Interead。但他強調,不論是那個切入點,跨平台是必然的趨勢,其中數位版權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DRM)是確保這些營運商獲利的關鍵。

為了讓讀者更享受電子書的閱讀樂趣,亞馬遜突破專屬平台限制,今年3月推出Kindle for iPhone的版本,10月又緊接著發表Kindle for PC的版本,並擴大全球經銷管道將於台灣等100個國家銷售Kindle。

感受到Kindle的威脅,邦諾書店不讓亞馬遜專美於前,於今年11月推出自有品牌的閱讀器Nook,也支援iPhone、iPod Touch、Mac、PC和Blackberry等硬體,只要安裝Nook的電子書閱讀軟體,就可以購買邦諾書店70萬本電子書和50萬本Amazon Kindle沒有的公共版權電子書內容。

擁有利用實體通路的優勢,邦諾書店還虛實整合,用「試閱」強化電子書的閱讀體驗。邦諾書店客戶可以利用Nook連上每家分店的Wi-Fi網路,免費瀏覽店理所有的電子書,確認書的內容後,再決定是否要購買。

虛實通路整合
跨平台是趨勢

最特別的是,邦諾書店透過嚴謹的數位版權管理系統,大方地提供電子書14天租借的服務,讓購買邦諾書店電子書的人可以將閱讀器上的書「借」給在手機或電腦裝有邦諾電子書軟體的朋友閱讀。

以銷售硬體為出發點的Sony、Interead,為了刺激電子閱讀器的買氣,則各自建置自己的電子書庫。其中Sony eBook Store目前有20萬本的商業書籍,以及與Google合作提供的100萬本公版權電子書內容讓使用者下載;Interead CoolerBooks目前則有100萬種電子書的內容,並可以支援Sony、PC等不同的閱讀硬體。

在全球眾多電子書營運商中,Google的發展最具爭議。王勝宏表示,過去幾年Google很早就投入公版權書和絕版書的數位化工程,如2004年12月與哈佛大學、密西根大學、紐約市立圖書館、牛津大學和史丹福大學合作推出的Google Print圖書館計畫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已經收錄超過150萬本書。

「若公版權書被Google壟斷,將會阻礙整個電子書產業的發展。」王勝宏表示,無版權費用的公版權書可以提供電子書營運商許多加值和操作的空間,若由一家獨攬,會限制其他電子書營運商的發展。

然而,即便Google最近因為公版權書的因素官司纏身,但看好電子書的潛力,Google還是宣布明年上半年也將投入電子書銷售,線上提供40到60萬本非公版權書籍,直接與亞馬遜競爭。

「電子書內容跨平台的閱讀是必然的趨勢。」王勝宏舉例,未來「閱讀」不見得一定要透過智慧型手機、電腦或是電子書的閱讀器,將來透過連網電視,也可以讓使用者看線上購買的雜誌、漫畫、報紙或是部落格的文章。

不過,他也坦言,目前全球電子書營運和服務才剛起步,大多數還是將既有紙本的內容電子化,因此價格都比實體書還要便宜;但未來當電子書的內容更多元化、具備聲光效果的創新出版方式出現之後,電子書的就未必會比實體書便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