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集團從石化產業跨入光電產業,在沒有技術移轉、眾人一片不看好中,突破重圍,成為全球前四大面板廠,顛覆了一般人對傳產轉科技產業的既定印象,奇美強調自有技術、快速擴張的策略,不管在傳產產業或是科技產業,都能成功達陣。
自有技術 突破重圍
民國86年6月的一個周末午後,奇美電執行副總吳炳昇向創辦人許文龍提出新的投資計畫,許文龍次日就拍板定案,從此「傳統」的奇美走向「科技」的奇美。成立十年的奇美電合計投資八座面板廠,總投資達18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5,700億元)。
奇美電十年來不僅帶動集團轉型、營收擴張,還帶動南科光電聚落成型,目前進駐南科的光電產業已達30家,光電產業相關產值占南科總產值七成以上。
液晶面板原始技術是由美國發明,完整技術是在日本完成,雖然已有相當市場規模,日本人卻沒有勇氣再擴大規模,反而被南韓發揚光大。十年前奇美投入TFT-LCD時,許文龍就認為這是一個百年難得一見的產業,而且產業規模要擴大、產業一定要便宜,便宜才能普遍。
許文龍認為台灣人很能幹,特別擅長降低生產成本,不怕沒市場。奇美雖然沒有從事電子產業的經驗,但只要產品比其他人好、而且便宜,都應該去嚐試,尤其是台灣非常適合這個產業。
許文龍在見到吳炳昇的次日就決定要投入TFT-LCD這個產業,除了看好這個產業的未來發展,自有技術也是關鍵。
帶動南科 形成聚落
許文龍認為,當時的技術團隊已有相當的水準,不需要購買全部的技術、購買技術的成本也比同業便宜,一定可以做出好成績。
於是奇美電在當時還是一片甘蔗田的南科開始興建第一座廠,歷經興建期間的淹水,2000年量產就獲利,2001年就碰到景氣低潮,一個月就虧掉3、5億元,在一廠還沒量產時,奇美電就開始二廠的興建,2001年10月第二座廠量產時,趕上景氣列車,奇美電開始供應30吋面板供應液晶電視使用,又把產品線備齊,建立起最佳的競爭地位。
這場競爭才開始不久,奇美電就在眾人懷疑的目光中,建立自己的地位,這家沒有技轉、從傳產領域轉戰科技產業的面板廠,跳脫一般科技廠擴產的模式,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
奇美電從一開始的聯日策略,與日本富士通的策略合作、爭取日本關鍵材料、設備廠商到南科設廠以及併購日本IBM旗下TFT-LCD 部門DTI公司,取得技術、人才和專利,使奇美電的技術、產業快速提升,不只讓奇美電站穩面板國際大廠的地位,還帶動南科形成全球光電產業的重要聚落,隨後又在南科特定區開發樹谷園區,引進光電上游相關產業進駐。
奇美資深副總林榮俊說,「小孩在三歲之前是最難養的」,奇美電一開始面對這個產業循環的考驗、持續投資的大量資金需求,以及外界對這個產業的疑慮,奇美電不僅沒被併購而且還愈來愈茁壯,未來奇美電一定會走得更穩、更好。
何昭陽說,未來十年奇美集團將進入新的里程碑,今年是奇美電的綠色元年,不僅會更重視環保與企業社會責任,也會積極投資綠色產業LED(發光二極體)與太陽能事業,在奇力光電與奇美能源公司的快速發展下,奇美集團下一個十年還會繼續蓬勃發展。
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愛釣魚、愛音樂、愛藝術,卻不愛上班,不少人無法理解:奇美電怎麼在十年間成為全球前四大面板廠?其實許文龍用簡單的道理分析商場的策略,冷靜清晰的思緒與他對藝術生活的熱情,完全不衝突。
許文龍對市場的判斷明確,就算上班的時間比別人少,經營事業卻很成功。比方說,許文龍認為產品價格要便宜,才能擴大市場規模,於是快速擴大產能、降低成本,把ABS(丙烯、苯乙烯、丁二烯樹脂)這種特用化學變成一般人都能用得起的原料,讓眾人的生活品質變好了,奇美實業也在十年間變成全世界最大的ABS廠。
面板則是ABS精神的延伸,奇美電不斷地擴廠、持續開發新技術、新產品,在面板價格不斷的降價時,奇美電仍然能夠維持足夠的競爭力。
許文龍說,沒有所謂的高科技或是低科技產業的分別,所有的產業都是要求價格便宜、產品要好賣,上下都有共識,事業就會做得很大。
用心經營企業,也認真花錢,許文龍認為,經營事業是為了追求幸福才去賺錢,錢要用掉才是錢,於是許文龍把自己賺的錢、公司能拿出來的錢,投入藝術事業,奇美博物館與奇美管弦樂團的成績有目共睹,而且推動的是一般人能看懂的藝術、聽懂的音樂,讓台灣更有藝術、文化的內涵,大家才能更幸福。
許文龍用自己的道理,建起從傳產到科技、從經濟到藝術的通道。掌握了商場的道理,讓他生活上悠遊自得,在全球面板產業也能擁有一片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