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早已出現警訊,但等到貝爾史登(Bear Stearns)旗下,投資次級房貸為主的兩檔避險基金,出現嚴重虧損,宣布倒閉後,風暴正式成形。目前各國央行除了持續挹注金融機構融通資金外,其中位於風暴中心的美國,8月17日,聯準會FED更調降了重貼現率兩碼,企圖減少次級房貸所衍生出來的衝擊,未來9月份不排除繼續調降利率。
次級房貸風暴 難追究禍首?
要進行次級房貸信用緊縮問題的善後工作,應該要先從了解始作俑者開始,日前巴隆金融週刊(Barron`s)就點名政治人物、金融專家與機構,都該負起責任。
巴隆在文章《Giving Credit Where Due》中指出,首先,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以及他兩位官員:西司內羅斯(Henry Cisneros)與郭摩(Andrew Cuomo),啟動房地產的熱潮,但導致後來市場供給過剩。
接著葛林斯班擔任聯準會主席18年期間,在2001年連續13次降息,將聯邦基金利率,由最高的6.5%調降至1%的最低水準,讓美國脫離經濟衰退,但同時現任總統布希採減稅,並提高政府支出的政策,如果只取其中之一,就可以讓房市熱絡,但兩者並用,反而導致過熱。
另外信用評等機構的背書,也有責任。巴隆認為,房貸信評分析公司費爾艾沙克(Fair Isaac)的分析方法,在全美共獲得四分之三的房貸原始授信使用,由於費爾與艾沙克降低偏見的影響因素,使房貸作業變得更快,但也讓房貸,從原本單純的數據判斷,變成複雜的金融商品。而國際級信評機構的報告,讓投資人以為,有超額抵押的房貸,可以解決金融商品當中,存在的高槓桿操作與品質不良的問題。
再者,基金經理人也有責任。因為他們太快把資金投入他們並不十分了解的AAA評等商品,忽略市場警訊,也就是風險溢酬幾乎不存在。
其他像是房地產鑑定專家與仲介商,也該負點責任,因為他們只關心自己的佣金,當然最後還是要歸咎於那些沒有衡量自己還款能力,就魯莽借錢投資房市的人。
華爾街日報,則把矛頭指向聯準會,在一篇名為《Markets Crisis Tests Resolve Of Fed, Officials》文章中,認為雖然風暴起源在美國,但其實與次級房貸連結的金融商品,最大的市場卻是在歐洲,因此相較之下,歐洲央行向金融市場挹注資金的態度,比美國聯準會更為積極,像德國政府就出手幫助遭遇危機的金融機構,例如IKB德意志工業銀行。
遠離次貸風暴三部曲
現在收拾殘局的責任,已落在現任聯準會主席柏南克身上,由於預估美國地區實質損失,約在500到1000億美元,因此聯準會首先針對金融機構,從8月9日到22日,單單透過短期融通管道,就挹注超過千億美元的資金。
接著他在17日更宣布,將重貼現率,從6.25%調降到5.75%,但聯邦資金利率維持在5.25%。重貼現率的降低,象徵已出現問題的銀行,能更直接向聯準會緊急融資。
如果最後信用緊縮問題持續惡化,進一步影響到整體金融市場資金的流通性,還是可能選擇調整聯邦資金利率的手段,不過是否如市場預期,聯準會仍沒有鬆口,但也讓9月18日舉行的聯準會利率會議,宣布降息的機率大增。
次貸風暴波及全球金融機構
過去次級房貸市場熱絡,讓美國不少金融機構,將這些貸款包裝成金融商品,像是所謂的抵押債權證券(CDO),然後再賣給全世界各地的銀行、保險公司與基金。近年來,隨著升息的趨勢,次級房貸者無力償還而違約,連帶使CDO價值大跌,引發有相關投資標的的基金,出現大規模贖回潮,最後更使得國際股市,普遍出現大跌的走勢。
除了股市,次級房貸風暴也波及到其他國家的金融機構,歐洲、亞洲無法置身事外。在台灣,金控公司也紛紛跳出來,表示即使有投資與次級房貸相關的抵押債權證券(CDO),但占總資產的比重都相當低,即使有間接曝險的金額,但不代表一定會有實際損失。
不過日前金管會透露,有五家銀行,連結到美國次級房貸的連動債規模有41億元,但近兩週內,贖回金額達26億元,以平均損失15~20%換算,虧損約4到5億元,加上有兩檔國內投信基金與25檔境外基金,也連結到次級房貸,損失約6億元,累計一般投資人的損失,可能就超過10億元。
次貸風暴對全球經濟成長衝擊有限
美國次級房貸風暴,是否進一步影響到全球經濟的成長,對此富蘭克林投顧認為,其實衝擊有限。
因為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報告顯示,雖然將美國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從2.2%下修到2%,但IMF預計,全球成長率仍然由4.9%調高到5.2%,除了代表美國的經濟表現,不再像過去那樣具舉足輕重地位,也象徵新興市場的崛起,IMF評估,這些開發中國家,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將達到8%,連續六年在6%以上。
開發中國家實力仍在,但對美國正處於次級房貸風暴內,降息是挽救信用危機唯一的方式嗎?當然如果下一步是調降聯邦資金利率,使借貸成本下降,受惠範圍,將從金融機構、避險基金、企業,延伸到CDO的投資人,不過9月18日之前,如果金融市場狀況能穩定下來,美國聯準會還是可能保持5.25%的利率水準,藉以避免通貨膨脹的疑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