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政府上任後,兩岸政策開放的最大「亮點」,是在金融方面,而非直航、觀光那些事情,因為,後者已由前任的扁政府談了許多年,馬政府只是把扁政府一直踢不出去的「臨門一腳」實現罷了。
在金融開放方面,馬政府的確給人們帶來很大的驚奇。一時間,官民整體的思路、想法也都換了另一套。光看街頭上到處掛出的「本行兌換人民幣」廣告,就已知,台灣金融生態跟著政治改朝換代,已然迅速「換了人間」。
馬政府「哈」大陸金融資源
以往朝野都視大陸資金為洪水猛獸,非嚴加看管不可。現在,卻把陸資當作大補藥,不但能強身,還能治病。財金各機關天天想點子,競提開放主張,思想都前衛到讓人瞠目結舌。其中有些開放構想,如吸引上兆陸資來台投入愛台基礎建設,連中共官方一時都不知如何因應、配合。
另方面,對於開放台灣資金進大陸,也是全面「解放思想,開動腦筋」。以往大家斤斤計較、爭論不休的「赴陸投資上限應佔公司淨值四○%或五○%」,現在已成了無關緊要的題目。馬政府已準備開放到最高一○○%,也就是讓條件最好的企業完全不受限,真是「阿沙力」。還有,以往管制或禁止投資大陸的股票基金、石化上游產業、十二吋晶圓廠等項目,現在也正在逐步推倒高牆,解除管制。 照馬政府的開放方向看,再過不久,台灣和大陸雙方的金融交易、相互投資渠道將全面正常化、通暢化,與台美、台日、台歐交易投資的差異,大幅縮小。
馬政府現在打的算盤,並非如何幫中共當局壯大資金週轉能力,而是想在台灣建起「亞太金融中心」,以實現馬蕭等人縈懷多年的夢想。其問題重點不在賣不賣台,而在成功與否。
既要打造亞太金融中心,自然要打破兩岸雙方間的金融藩籬。中國大陸擁有一兆八千餘億美元的外匯存底,是全球企業的主要投資地、採購地,也是眾多台商安營紮寨的地方。如果台灣的亞太金融中心缺了這一塊,那只能是一個「夕陽市場」,不但不會發光發熱,甚至會耗損台灣的經濟元氣。從這個角度看,馬政府的「哈」大陸金融資源,是其來有自。
在亞太金融中心的架構下,兩岸間理當要有正常的資金交流與金融交易,其中,金融交易包括股權、債權、請求權的買賣,都要常態化。因此,馬政府正在卯勁推動大陸台商、陸資企業到台灣作股票上市。如金管會剛聲言,要在四年內吸引二百家台商回台,作第一上市或第二上市。手筆之大,令人瞠目。另方面,馬政府也開始逐步放寬兩岸民間資金相互投資股市。
由於兩岸金融交流的暢通,台灣的亞太金融中心建設工作,應該說已踏出了實事求是的第一步。不過,亞太金融中心的建設,不只是「把門打開」而已,還有很多配套工作要做,不知馬政府注意到沒有?諸如:
第一,掌握金融「定價權」。任何一個國際金融中心,都擁有一定程度的定價能力,或對國際金融行情的影響力。台灣如要建立亞太金融中心,也必須在這方面爭氣。主要方法,是建立層次分明、結構完整、商品齊全的金融交易市場,及公正嚴明的法治財會制度,使台灣成為全球資金迴圈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全球資金供需的一個面象。
第二.強化監管能力。作為亞太金融中心的管理當局,我政府必需具備跨國界的強大監管能力,以對來台上市販售金融商品的境外公司,及時掌握其信用變化資訊,維護市場上金融資產的品質。另方面,對於我方資金赴外投資的規模、去向,也要有事前的妥善規範,及事後的追蹤和訊息反饋。
第三,提升金融政策操作能力。台灣一旦建立亞太金融中心,則我金融市場將直接經受國際風潮的考驗,金融政策的自主性也會受到威脅。因此,財金當局的金融政策操作能力,要從「行政指導」提升到「市場調節」的層次,如此才能應付國際「大鱷」炒家的挑釁。
第四,積極參與國際金融組織。台灣若成為亞太金融中心,則政府在財金政策上必須與眾多國家取得協調。因此,馬政府有必要在既定「活路外交」施政方針下,積極參與國際金融組織。甚至,「重返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之「高標」,都要盡早列入規劃。
總的來說,馬政府在推動建立亞太金融中心的過程中,一定要琢磨「做莊家」、「發牌」的技法,使這個中心可以操之在我,而為台灣經濟帶來最大的利益、最小的風險。反之,若只有開放,而無掌控能力,那亞太金融中心對台灣即是禍福未卜的事物,搞不好真會是「掏空台灣」的罪魁禍首。
在金融開放方面,馬政府的確給人們帶來很大的驚奇。一時間,官民整體的思路、想法也都換了另一套。光看街頭上到處掛出的「本行兌換人民幣」廣告,就已知,台灣金融生態跟著政治改朝換代,已然迅速「換了人間」。
馬政府「哈」大陸金融資源
以往朝野都視大陸資金為洪水猛獸,非嚴加看管不可。現在,卻把陸資當作大補藥,不但能強身,還能治病。財金各機關天天想點子,競提開放主張,思想都前衛到讓人瞠目結舌。其中有些開放構想,如吸引上兆陸資來台投入愛台基礎建設,連中共官方一時都不知如何因應、配合。
另方面,對於開放台灣資金進大陸,也是全面「解放思想,開動腦筋」。以往大家斤斤計較、爭論不休的「赴陸投資上限應佔公司淨值四○%或五○%」,現在已成了無關緊要的題目。馬政府已準備開放到最高一○○%,也就是讓條件最好的企業完全不受限,真是「阿沙力」。還有,以往管制或禁止投資大陸的股票基金、石化上游產業、十二吋晶圓廠等項目,現在也正在逐步推倒高牆,解除管制。 照馬政府的開放方向看,再過不久,台灣和大陸雙方的金融交易、相互投資渠道將全面正常化、通暢化,與台美、台日、台歐交易投資的差異,大幅縮小。
馬政府現在打的算盤,並非如何幫中共當局壯大資金週轉能力,而是想在台灣建起「亞太金融中心」,以實現馬蕭等人縈懷多年的夢想。其問題重點不在賣不賣台,而在成功與否。
既要打造亞太金融中心,自然要打破兩岸雙方間的金融藩籬。中國大陸擁有一兆八千餘億美元的外匯存底,是全球企業的主要投資地、採購地,也是眾多台商安營紮寨的地方。如果台灣的亞太金融中心缺了這一塊,那只能是一個「夕陽市場」,不但不會發光發熱,甚至會耗損台灣的經濟元氣。從這個角度看,馬政府的「哈」大陸金融資源,是其來有自。
在亞太金融中心的架構下,兩岸間理當要有正常的資金交流與金融交易,其中,金融交易包括股權、債權、請求權的買賣,都要常態化。因此,馬政府正在卯勁推動大陸台商、陸資企業到台灣作股票上市。如金管會剛聲言,要在四年內吸引二百家台商回台,作第一上市或第二上市。手筆之大,令人瞠目。另方面,馬政府也開始逐步放寬兩岸民間資金相互投資股市。
由於兩岸金融交流的暢通,台灣的亞太金融中心建設工作,應該說已踏出了實事求是的第一步。不過,亞太金融中心的建設,不只是「把門打開」而已,還有很多配套工作要做,不知馬政府注意到沒有?諸如:
第一,掌握金融「定價權」。任何一個國際金融中心,都擁有一定程度的定價能力,或對國際金融行情的影響力。台灣如要建立亞太金融中心,也必須在這方面爭氣。主要方法,是建立層次分明、結構完整、商品齊全的金融交易市場,及公正嚴明的法治財會制度,使台灣成為全球資金迴圈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全球資金供需的一個面象。
第二.強化監管能力。作為亞太金融中心的管理當局,我政府必需具備跨國界的強大監管能力,以對來台上市販售金融商品的境外公司,及時掌握其信用變化資訊,維護市場上金融資產的品質。另方面,對於我方資金赴外投資的規模、去向,也要有事前的妥善規範,及事後的追蹤和訊息反饋。
第三,提升金融政策操作能力。台灣一旦建立亞太金融中心,則我金融市場將直接經受國際風潮的考驗,金融政策的自主性也會受到威脅。因此,財金當局的金融政策操作能力,要從「行政指導」提升到「市場調節」的層次,如此才能應付國際「大鱷」炒家的挑釁。
第四,積極參與國際金融組織。台灣若成為亞太金融中心,則政府在財金政策上必須與眾多國家取得協調。因此,馬政府有必要在既定「活路外交」施政方針下,積極參與國際金融組織。甚至,「重返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之「高標」,都要盡早列入規劃。
總的來說,馬政府在推動建立亞太金融中心的過程中,一定要琢磨「做莊家」、「發牌」的技法,使這個中心可以操之在我,而為台灣經濟帶來最大的利益、最小的風險。反之,若只有開放,而無掌控能力,那亞太金融中心對台灣即是禍福未卜的事物,搞不好真會是「掏空台灣」的罪魁禍首。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