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大型金控這回踩到美國次級房貸的地雷,而負責把關風險的風控長是否失靈了?大型金控高層表示,先前主要競爭同業都有投資此類商品,也沒人懷疑風險太高或預先獲利了結,加上這些商品信評等級安全、投資報酬率高,在「見獵心喜」下,沒有人想到會出事。

    目前十四家金控大多設有風控長,不少大型金控還有董事長親自主持的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或投資審議委員會,負責把關投資與營運風險,但這些機制似乎都沒料到這次美國次級風暴的影響性,會重挫這些金融股的股價。

    這回被外資券商點名受到次級房貸衝擊的都是大型金控,而相關的投資風險控管是否因此亮起警示燈?不願具名的某金控風控長表示,先前,金融同業投資次級房貸的理由都相同,一方面是獲利非常高,另一方面是金控在進行投資商品布局時,根據的都是知名信用評等公司所提出的最新評等報告,當時信評公司所出爐的信評報告對次級房貸相關公司的評等都非常好。

    為了衝高投資獲利,因此大家就願意「接受一些風險」,且這些信評等級都在「可投資等級」,不是垃圾債券,也沒有人預先發出警訊,再加上各家金控都在容許的投資限額內投資,在同業都投資的情況下,沒有人提早退出,反而還有人加碼,因此風控體系在檢查投資評等、投資額度都過關的情況下,風控長也無法預料風暴的發生。

    除了直接投資外,部分金控是「間接投資」,例如,兆豐金控當初為了解決旗下國際投信的結構債問題,把當時市場上視為獲利優選的次級房貸商品加進來包裝成證券化商品再售出給投資人,兆豐金擔任arranger(安排者),因此這次也承接該證券化商品的投資人損失,而且由於次級房貸的投資是被統一包裝在證券化商品中,無法立即處理,必須等二年半左右,等證券化商品到期後陸續處份投資損失,兆豐金估計這類「潛在損失」約一億元。

    大型行庫主管指出,國外投資的風險控管還是以專業信評機構為主,主要是一九九○年代,華僑銀行承作衍生性金融商品、加拿大政府債券等等,造成龐大虧損,也讓銀行開始注重有價證券的本身信用評等,及發債的信用評等,更有些銀行把界線提高,甚至連投資級債券最低等級都不准投資。

   金融業踩到國外次級房貸地雷,是否是過度依賴信評惹禍?預估投資部位可能會有損失的大型金控高層無奈指出,信用評等對於投資標的評等出爐的時間點落後,不論是此次的次級房貸相關商品,或是日後金控投資其他商品,都會成為投資風險控管上的一大盲點。

    但也有銀行替信評說話,認為信評除了國家評等外、公司行號、單一商品均有評等,而組合式商品內容更多,有些A等級的組合商品,內容可能有比A級還高的商品,也有些是BBB或更低的商品,信評是採平均值來看整體,投資人當然不能用單一平均值來看,也不能以單一商品出問題就說信評失效。

    金控主管分析,信評報告有時間遞延效果,主要是信評公司的評等,絕大多數依賴所謂的半年報、年報等公開資訊,但很多檯面下的資訊,信評公司仍無法取得,使得信評公司帶給金控的投資資訊不見得準確,甚至經常會有時間遞延效果,而信用評等公司對投資標的「降等」,也往往是等到問題發生之後,但此時為時已晚,金控早已進場投資。

    大型行庫主管指出,商品內內含不同等級的債信或債權,主要是為了價格考慮,像是投資人可以買全AAA級的,但就是貴,若是想要撿便宜貨,就會包到不同等級的商品,但大型行庫主管強調,美國有一堆垃圾債券,國銀都沒有投資到,顯見國銀的投資已經算是相當節制且穩健。

    不過也有業者認為,主管機關也依賴信評等級檢視金融業投資是否安全,若是大型公司自己有投資團隊也許還能依內部景氣報告等評估、篩選組合是否安全,但一些中小型公司可能就比照主管機關訂的最低信評等級去尋找投資標的,踩到地雷的機率就非常高。

    次級房貸風暴橫掃全球,台灣受創相對微小,但另一方面,儘管國內金融機構本身,沒有承作次級房貸,不過,為防患於未然,金管會將嚴密監控銀行承作房貸,不排除啟動專案金檢,了解銀行房貸業務是否有信用過度擴張的情形。

    金管會發言人張秀蓮昨(十五)日指出,房貸信用過度擴張必須從各種層面來觀察,若是連續數年,相對成長過快,可能會有信用擴張的疑慮。

    她表示,房貸餘額今年上半年的成長率下降,低於一0%以下,相較於去年以前的年度,多在一0%以上,算是趨緩。

    另一方面,針對各金融機構的房貸授信政策,過去僅列為一般金檢的項目之一,不過,之後有必要時,金管會也將準備展開專案金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 的頭像
    咖啡王子

    東森消費聯盟ecKare➡️東森電商是甚麼?➡️BoboMall播播商城直播電商分潤平台😄快樂創業向錢衝 咖啡王子手機:0910-999564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