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與建議

銀行放款主要分為企金及消金,過去企金一度被認為是低收益業務,然自05年起的消金風暴擴展的因素下,各家金融機構在縮減消金業務的同時並將業務擴展主力放在企業金融的拓展,然在國內金融市場呈現供過於求的狀況下,使得各家金融機構的存放款利差呈現下降的趨勢。

金融業在06年多數受消金風暴影響獲利普遍衰退,07年則獲利可望回升。然立法院4月初審通過「消費者債券清理條例」草案為較大的變數,若通過將可能對以消金業務為主的金融機構造成進一步的衝擊,近期類股仍呈現低瀰狀態。

市場對金融業仍期待金融整合帶動的合併題材,兩岸金融業務開放則為中長期的期待。

產業概況

銀行業主要的獲利來源為利息收入(即利差),銀行放款業務區分為消費金融業務與企業金融業務,消費金融業務之利差隨利率上揚而擴大之受惠程度有限,而以企業金融為主之銀行利差擴大幅度較明顯。在2000年中之前銀行業的存放款利差維持在3%以上,之後因整個產業大幅整理資產品質的影響下使得利差呈現下跌的趨勢。

自01年Q1起由於市場利率呈現連續下降的趨勢,存款利率下降的幅度及時間高於放款利率,使得存放款利差呈現上揚,到02年Q3達到近年來的高點,達3.25%,然而後續因銀行放款業務日趨競爭,銀行之間削價競爭使得利差在達到02Q3的高點後呈現下降的趨勢。自04年Q4起市場利率止跌回升,05年利差呈平穩。

由於銀行之存款多以固定利率比例居多,放款則以浮動利率比例居多,一般而言,在利率調升之際,銀行將先行調高長天期存款利率以吸收存款支應未來的放款,之後再調升放款利率,故一般狀態央行調息後銀行利差將先縮小而後擴大。

然近期由於消金風暴的影響導致各金融機構對消金保守,紛紛搶攻傳統放款業務,導致市場呈現供過於求的狀況。06年在央行升息4次(每次升息半碼)加上產業競爭過巨的影響下,利差持續下探,06Q2利差首度跌破2%至1.94%,06Q4更下探至1.77%,後續利差恐持續呈現下降趨勢。近期存放款利差呈下降走勢,後續在市場資金過多,供過於求的情況下,利差向上不易。


企業金融與消費性金融的特性互異,主要承作銀行的差異性亦大。過去在金融開放之前,市場上主要的金融機構皆為老行庫,且當時的業務皆以傳統的企金業務為銀行最主要的業務拓展方向,直到開放新銀行設立後所成立的銀行則多以消金業務為主軸。


自1991年政府開放新銀行設立後,共計有16家新商銀、與數家由信託投資公司、信用合作社以及中小企業銀行轉型為商業銀行成立,惟各銀行市佔率普遍偏低且業務同質性高,在金融自由化的發展過程中提高了市場的競爭程度,壓縮了銀行的獲利空間,銀行為拓展業務放寬授信標準,加以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陸續產生之企業違約情形與房地產價格之滑落,導致資產品質惡化,銀行業不良資產問題成為其營運之隱憂所在,而提列損失準備以打銷呆帳更進一步侵蝕獲利能力,銀行業在2000年前後一度步入蕭條期,尤其是在2002年國內的商業銀行在持續打銷壞帳的壓力下,共打銷了4138.53億元的呆帳,使得當年度整體銀行業呈現稅前虧損1045.9億元的窘境,創本國銀行虧損最高記錄。

04年在資產品質獲控制後,獲利得以大幅成長,04年本國銀行的稅前盈餘達1553.5億元達歷史高點。然05年下半年起,金融業面臨消金風暴的影響加上05年下半年在提存新制及逾放標準的改變下使得獲利成長受到壓抑,05年本國銀行稅前盈餘降至786.4億元,YOY為-49.38%。

06年在消金風暴持續影響之下,獲利大幅下降呈現74.2億元的虧損,為本國銀行業第2度呈現虧損。預估07年消金風暴將逐漸遠離,獲利可望回升到05年的水準。


我國金融機構的逾放比在1995年之前皆低於3%,但之後在經歷了數次經濟危機(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起美國經濟衰退所導致全球經濟不景氣),在大環境不景氣下,使得金融機構的逾放比逐年上升,金融機構亦承受大幅打銷呆帳的壓力,本國銀行(狹義)逾放比在2002年3月最嚴重達8.04%(逾放款1兆1476億元),之後則持續改善,而截至2004年底,本國銀行(狹義)逾放比率首度降至3%以下,至2.78%,05年Q2更進一步改善至2.46%(逾放款降至3937億元)。

05年7月起我國逾放認列標準並與國際接軌,採用較嚴格的標準,即廣義逾放比。本國銀行的逾放比在02年達到高峰後,在各金融機構持續調整體質之下,逾放持續下降,至06年底已降至2.13%的低點。

06年底本國銀行放款總額17兆1824.82億元,較05年底的16兆5634.95億元增加6189.87億元(3.74%);逾期放款金額為3660.94億元,較05年底的3705.3億元減少44.36億元,逾期放款比率為2.13%,較05年底的2.24%,下降0.11個百分點,覆蓋率為58.83%,較05年的49.89%提升。


資產品質改善已初具成效,進一步提升風險承擔能力

過去國內銀行提存呆帳準備金額長期以來有偏低之現象,在本國銀行資產品質已獲初步控制之際,金管會進一步提升銀行之風險承擔能力,並新修定完成呆帳準備提存辦法,自2005年7月起,銀行授信資產分類將原本的4類增為5類,同時出售不良債權之損失不得分五年攤提,未達此標準之銀行需犧牲盈餘以改善資產品質,導致05年本國銀行實際轉銷呆帳金額達2108.16億元,YOY達29.94%。06年在消金風暴的影響下本國銀行實際轉銷呆帳金額仍達2040.39億元,平均每月轉銷金額為150.92億元。


財富管理為各家金融機構積極拓寬的業務:近來各家金融機構紛紛新設或擴大其財富管理的編制規模,財富管理為業務中風險小且手續費收入比重較穩定的業務,其中尤以金控公司在業務整合之下更有利基。近期在消金疑慮尚未完全消除且企金供過於求之下,財富管理業務為每家金融機構持續加速擴展的業務。

海外業務獲利貢獻持續成長

近2年來由於國內金融業受消金風暴影響,國內業務獲利普遍衰退,反觀海外業務則持續成長,且獲利貢獻比重節節上升,國內金融業的海外業務以大中華地區為主,大多與台商業務相連結。後續若兩岸金融業務能夠開放則將有更大幅度的成長,畢竟台商最多的地方在大陸,若兩岸金融合作開放國內業者赴大陸發展業務,則可為處在激烈價格競爭的國內業者帶來另一波商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