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形態和政策因素都是證券市場的表面現像。對於這些表面現像的確認過程,就是通過技術指標的輔助作用來完成的。特別是當“MACD”,“KDJ”,“RSI”等指標出現底部背離跡像時。所說的底部背離,就是說大盤出現一波比一波低,而技術指標一波比一波高的現像。

用技術指標的輔助作用確認底部準確率非常高,底部也非常堅實,爆發力度也非常強勁。

正確理解“地量”

當投資者對股價所處的價位完全不認同時,割肉出局的人已經拒絕殺跌,搶反彈的短線客也沒有了獲利空間,成交量自然減少,底部逐漸形成,正所謂“地量見地價”。在實際投資過程中,投資者往往會陷入“地量”的誤區。在前一個地量進場買進,卻成為更低的“地量”犧牲品。

我們所說的“地量”是指較小的成交量,大和小本來就是相比對的,即便是再小的成交量,也不能認定就是地量。只有成交量有效放大後,我們才知道真正的地量在哪裡。

需要有題材形成

題材的形成要早於底部的形成。當盤中有題材類股開始活躍,一些“牛股”開始出現,此時也是大盤底部形成的明顯跡像。最後,投資者還要克服心理因素的影響。底部是一個“區域”,而不僅僅是一個“點”。只希望自己買到最低點是不可能的,判斷出底部後,要敢於在底部擇股買進,克服“貪低”的心理。


如何成為少數成功者?

為什麼大多數投資者的交易狀況總是不能令人滿意?絞盡腦汁學習各種理論,在交易中採取各種手段,可是結果……
還是讓我們先來看看市場由哪些人組成:有些人側重短線操作,有些則做中長線;有些資黃金交叉大些,有些資金小;有的人根據別人的指導買賣,有的根據軟體提示買賣;有的根據政策操作,有的根據上市公司業績操作;有的人順勢而為,有的人反向操作;有的人利用周期分析,有的人利用趨勢線、分割線、數浪等等,甚至有些人覺得這些方法都不好,用起隨機分析、心理學、周易八卦、遺傳算法等非線形的理論去解釋股市。天哪!靜下心來看看作股票炒到這份上是不是走到事物的另一面去了?每個人的方法,政府出台的每個新政策,經濟環境的變化都在影響著股市,而我們所做的一切試圖預測股市的努力就像精衛填海一般。

總結一下:要想獲得投資成功的捷徑其實就是沒有捷徑,培養自己的綜合能力並長期地總結完善自己的人生哲學。請牢記:這是一個長期過程!你要想知道自己是否提高了,就看看自己的交易心態是否較以前平和了?哪怕是虧損是否也不焦慮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