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最新的台灣5000大企業獲利評比出爐了,據中華徵信所發表的統計結果顯示,2009年的總體營收較2008年衰退6.11%,獲利表現也只有2007年5成7的水準;營收下降,代表市場規模縮小,而獲利幾近腰斬,則突顯歷經經濟大波折後,企業的獲利能力更加脆弱。
長期以來,台灣企業靠規模大量來創造獲利,過去製造業代工的營收高,獲利小,規模經濟尚能粉飾太平,如今營收下降,獲利跟著大幅下降,企業體質面臨極大的現實考驗;再看服務業雖然佔台灣總體產值超過七成,但總體營收也是由九十幾萬大規模的中小企業所衝上來的,如果看個別企業,獲利分散而微少。
規模生產、微利的代工時代已經過去,要擺脫規模經濟的迷思,必須以「獲利思維」來經營,重點在價值加值(Value added),如何提高價值,不僅要靠產品,還要靠服務創新(Service Innovation)來獲得顧客價值的最大化,以創造Me的最大消費貢獻。
網路科技變化快速,Google解決了個人使用網路的問題,iPad、iTune帶來個人娛樂的便利與經濟,更帶來音樂產業的大變革,它們都是服務創新的最佳實證,這讓美國人也驚覺「服務創新」的重大影響,美國商業週刊《 Business week 》曾為文指出「服務創新-下一波大事件」(Service Innovation: The Next Big Thing),文中指出,服務創新是指使顧客感受到不同於以往的嶄新內容,運用新架構、新技術轉化成創新的服務模式。愛迪生是發明家和創新者,但是他如果能夠把發明的燈泡運用在學校、家裡,或是為電力供應設計價格組合,就稱得上是「服務創新」。
服務創新對企業的未來影響深遠,經理人要如何轉換成服務創新的新思維?國立政治大學創新育成中心「服務創新能力成熟度模式建構」計畫主持人李有仁博士指出,要改變為以服務主導的邏輯思考,是指:「你要提供什麼服務給顧客,這個服務需要什麼產品及配套解決方法,再根據需要來設計服務模式。」
利豐集團就是最佳實務案例,他們為了服務全球客戶的商品需求,設計一套供應鏈管理,整合各地優勢原物料提供、委外代工生產,提供顧客所需的產品。集團主席馮國經曾提出,「硬一元、軟三元」的概念,硬就是原物料、生產、運送的成本,軟就是供應鏈管理設計,從產品設計、採購物流、批發零售、資訊、管理到零售市場一連串的「服務價值鏈」,也就是整套的服務創新模式,這讓利豐的利潤率比一般貿易商高出3倍多。
如何做到個人化服務?對B2B的企業客戶而言,就是依他們的問題與需求,提出解決方案,也就是做到「客製化服務」;對B2C消費端的客戶來說,就是提供個人化的服務與產品,具體來說,就是處理龐大的「會員資料庫」的能力,如何運用High Tech技術,做好顧客的創新服務。
代工時代已經過去,個人化時代悄然展開,過去以產品競爭的創新能力,取而代之的是服務創新能力、服務品質執行的能力,本期封面專題將從多家成功案例中,為你找出做好「客製化服務」、「個人化服務」的關鍵。2010年服務創新元年,相信將會是好的開始的一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