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Google在2007年以16.5億美元(約合新台幣542億元),買下了YouTube線上影音網站時,就已經揭櫫了線上影音時代的來臨。當時的YouTube網站的會員就已經超過5,000萬人,每日瀏覽影片量達1億次,平均每天新增影片內容達6.5萬支,時至今日,線上影音早就已經成為了大多數網友的最愛,也成為網站營運模式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線上影音使用時間愈來愈長

根據創市際ARO資料庫數據統計,2008年影音網站的到達率約在7成左右,而且1月到12月,總共提升了3.64%的到達率。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針對台灣網友2008年線上影音娛樂行為的調查也發現,台灣的網路使用者目前最常進行的網路娛樂活動就是「線上影視」,比率高達有70.4%,超越68.7%的網路相簿、63.9%的部落格、61.6%的線上遊戲及52.5%的線上音樂,顯示影音網站的市場規模有逐漸擴大的跡象。

此外,網友在單次停留在線上影音網站的時間,也有增加的趨勢。在創市際於2009年5月,針對台灣網友進行的線上影音行為調查中,發現了在近半年內,有42.1%的網友曾經使用過影音分享平台,或者付費使用影音收視服務平台。而其中,一星期至少使用一次者占了74.7%,有29.9%的網友一星期至少使用一次影音分享平台,而且每一次觀看的時間,在半小時以上至不到2小時者,高達有57%,半小時以內者則是占27.9%,也就是說,至少有84.9%的網友每一次在線上影音網站的時間達半小時。

網友花在線上影音的時間愈來愈長,是中外皆然的。從Nielsen Online今年3月的美國數據得知,近6年來網友在線上影音上使用時間的成長高達2000%。

而根據Forrester Consulting為影音網站Veoh Networks所做的研究結果指出,會瀏覽網路影音的瀏覽者有40%以上的人觀賞的時間會超過1小時,除此之外,這一些重度瀏覽者甚至把近乎四分之三的影片都看過了。

而在使用人口結構方面,Veoh指出,儘管13至24歲年齡層的網路使用者,僅占全體網路使用人口的15%,但是在積極使用網路影音的族群當中,卻是占了有35%以上。而且類似的調查結果,也可以在MIC的調查中發現,整體而言,線上影音主要使用族群以20至29歲網友為主,這也顯示出線上影音市場最大的特色,就是年輕化的趨勢。

免費模式影響業者營收表現

也許正因為使用族群年輕化,根據創市際的調查,與實體電視影藝節目相關的「娛樂、綜藝」、「電影、動畫」、「影集、戲劇」、「音樂」,皆是網友最常收看的內容類型。

但也因為大多數線上影音平台標榜免費分享,加上年輕族群的財力有限,多數網友使用行為,仍停留在影視內容自製上傳及下載分享。在MIC的調查中即可發現,網友對線上收看影視內容的消費意願和金額仍然偏低,甚有71.8%網友每月線上影視消費金額為零。

使用族群年輕化,也影響線上影音市場的使用排名,如創市際觀察2008年到達率前五名的影音網站,依序為YouTube、im.tv、土豆網、hiChannel、天空部落影音頻道。其中,還有im.tv、hiChannel有提供自製內容。到了2009年5月,排名已經變成YouTube、無名小站影音、I’m Vlog、土豆網及天空部落影音分享,完全變成網友提供影音內容免費分享的天下,也嚴重衝擊希望透過銷售自製影音內容而獲利的業者。

而進一步交叉分析年齡與職業發現,20至24歲、學生對於「YouTube」使用傾向值高於其他族群,19歲以下則是傾向使用「無名小站影音」。最常觀看的影音類型分別是為「音樂(MV)」(47.2%)、「電視節目(如綜藝節目等)」(34.9%)及「電影」(29.3%)。

事實上,從創市際針對付費觀賞線上影音使用者的調查當中,即可以發現,西洋電影(21%)反而是最受歡迎的影音檔案類型,使用者年齡傾向以40歲以上較高,其他如球賽實況轉播、美食旅遊節目、成人節目等,也都是較受歡迎的付費節目類型,付費者也都集中在30歲以上的年齡層,與年輕族群收視習慣,有一定程度的差異。這也顯示希望採用付費收視營運模式的業者,反而要花更多的心力經營中高年齡階層的使用者。

廣告市場成開拓營收重點

線上影音使用族群不願付費,自然跟龍頭業者YouTube始終沒有收費有關,但YouTube卻必須因應快速增加的使用者需求,不斷增加頻寬及伺服器,也因此付出慘痛代價。專門評估寬頻成本的顧問公司RampRate,認為YouTube年虧1億7,400萬美元,而瑞士信貸甚至認為,YouTube年虧4億7,000萬美元。

但年輕族群也許不願意付費,卻願意為了免費觀看內容,而觀看廣告。創市際早在2007年就發現,有79%的網友表示,可以接受「片頭相框式圖像廣告」。可以接受「片頭/片尾影音廣告」的網友則有69.7%。而且有49.8%的網友會「在網路上進一步搜尋商品資訊」,而「將線上廣告的訊息傳給親朋好友」的比例則有29%。在實際購買行為方面,12.5%表示會在網路上購買商品,11.9%表示會在實體商店購買商品。

YouTube早期其實不太認同片頭影音廣告,但是實驗的結果卻證明,為了要換取免費收看好的內容,網友其實並不介意先看一段廣告。而就在YouTube加入了片頭廣告的營運模式之後,加上原來的首頁橫幅廣告,YouTube一年來的營收增加了兩倍,也可以看出線上影音網站投入廣告市場的商機。

雖然過去台灣市場比較偏重關鍵字廣告,但是看好網路多媒體影音內容的興起,Nielsen Online全球總裁Jonathan Carson指出,相較於電視媒體的收視率,普遍要等使用者下班後的晚間時段,才會有大幅上升的情況,有65%的線上影音瀏覽為平常上班時間。換句話說,線上影音廣告市場其實與電視廣告市場可能有所區隔,因此,開啟新的廣告通路與新的影音收看模式,深具廣告潛力。

相較於電視廣告往往只能產生一次性傳播效果,網路獨特的「病毒式傳播」力量,更有利於廣告傳播效果,例如籃球明星Kobe Bryant代言的Nike廣告原先在YouTube只有4則影片,因為被網友病毒式的散播至其他網站,創造超過3,500萬的網路點閱率,傳播的效益大大超過預期效果。

目前國內也有愈來多的企業,例如面速力達姆、宏碁、外貿協會開始嘗試在YouTube上放置廣告影片,顯示線上影音正逐漸受到了品牌業者的重視,成為品牌行銷的重要管道之一。

儘管線上影音廣告市場發展快速,但由於後製成本高,廠商其實也還在摸索階段,許多線上影音廣告內容,也只是移植電視廣告,針對網路族群分享互動特性的廣告數量其實不多。

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就認為,儘管線上影音廣告在未來幾年內會大幅成長,2010年可望達31億美元,在2011年則為43億美元,但也只是代表每10元的網路廣告費用中,只會有1元花在影音廣告上,線上影音廣告還需要更多的實證,才能說服廣告主在線上影音廣告上,做出更大的投資。

線上影音已成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線上影音網站通常都會提供轉貼或分享影片連結的功能,導致很多網友其實並非直接到網站上收看影片,而是透過點擊他人部落格的連結而收看。而推特(Twitter)、噗浪(Plurk)等微網誌的崛起,讓線上影音廣告有更多傳遞的管道,但如何透過這些網路管道散播廣告效果,即使對老資格的廣告或公關業者而言,也是完全沒有經驗,可能必須出現非常成功的典範,才能進一步鼓勵更多人投入線上影音廣告市場。

線上影音網站的當紅程度,也讓內容業者開始關注侵權問題,尤其是許多網友分享內容時,往往未經授權就上傳,平台業者很難置身事外。但目前愈來愈多的影音網站透過技術篩選,以及與內容業者持續溝通,侵權問題已經漸漸得到解決,加上線上影音網站影響力愈來愈大,讓更多的電視及唱片公司更樂於與網站合作,包括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福斯廣播公司(Fox)、新力、環球音樂、EMI等業者,都已與YouTube達成合作協議。

整體而言,線上影音趨勢已經沛然莫之能禦,首當其衝的就是電視業者,但是電視業者挾龐大的內容優勢,也正積極透過與影音網站合作、數位電視、手機電視等管道反擊,但不管最後是由誰勝出,網路勢必將進化成聲光更為燦爛的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