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入了周期性和結構性雙重調整時期,政府的政策無法阻擋這一進程。

全球經濟已經進入了通脹上揚、經濟增長放緩和資產價格下跌的階段。對政策制定者而言,這是最壞的組合。如今的場景與二○○三年~二○○六年間的低通脹、高增長和資產價格上升形成鮮明的對比。

◎「傳統智慧」失效

在過去十年,世界經濟經歷了一個全球資產迴圈周期(global asset cycle),其核心是出現了全球房地產泡沫(受寬鬆的貨幣政策和金融創新推動)。雖然當時利率較低,但是全球化暫時抑制了通脹的抬頭。其中,最重要的抑制因素是新興市場國家過剩的勞動力供給和前蘇聯國家減少的能源需求。然而,諸如奇異抵押產品、資產證券化和全球套利交易等「金融創新」方式,使得貨幣更容易流入房地產業並在全世界流動。因此,全球化也使得更多的貨幣流入到房地產業。

「傳統智慧」認為,房地產市場受制於地方條件,在一個土地遼闊的大國中,很難出現全國性的房地產泡沫,更何況出現世界性的房地產泡沫。不幸的是,全球化推翻了「傳統智慧」的判斷,使得不可能的事變得皆有可能。

然而,各國央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卻使得大量的資金通過貿易盈餘或是資本流入進入中國。這表現為中國外匯儲備快速增長並且總量龐大。儘管中國央行已盡最大努力,過剩的流動性還是誘發了股市和房市的泡沫。中國的經歷與早前其他發展中國家經歷相似。當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外匯儲備相對於其經濟總量而言,增長過快並且總量過大時,無一例外,資產泡沫隨之出現。

股市泡沫大多已經擠出,資產泡沫也開始減少。與其他經濟體相似,中國也正在面臨資產價格下跌。下挫的資產價格將抑制經濟活動,尤其是房地產相關的經濟活動。中國的房地產投資已經超過GDP的十%。二○○七年,房地產公司在房價最高點買入大量土地。而目前房價正在下跌,部分城市甚至出現銷量暴跌。受土地貸款還款和房屋銷量下挫雙重壓力,開發商不得不以極高的利率向地下金融市場貸款。地下金融市場的利率應聲上漲,必然對中小企業產生負面影響。此外,由於土地銷量的減少,地方政府不得不調整其基礎設施投資。總之,房地產市場流動性不足將影響二○○八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長。

中國的出口部門遭受了貨幣升值、工資上漲以及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衝擊。事實上,近兩年來,它們一直在承受利潤縮水的痛苦。而全球信貸危機引發的需求疲軟更令中國的出口部門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深圳的鹽田港報告稱,其吞吐量在二○○八年上半年出現了有史以來第一次下滑。這是中國面臨困境的一個重要信號。

中國是出口導向型經濟,國內需求可以緩解出口減少帶來的衝擊,卻不足以推動經濟增長。原因在於,中國的家庭和政府更青睞財富積累,而不是當前消費。考慮到出口商品附加值佔據經濟總量逾二○%的水平,出口放緩將對出口企業造成負面影響,對經濟增長的衝擊也相當大。

◎倒閉還是救援

經濟的周期性低迷無法通過刺激性政策出現逆轉。房地產部門可能面臨二兆元人民幣的資金缺口。二○○八年的信貸增長目標為三.六兆元人民幣。如果大幅增加信貸供給將使得貨幣政策脫軌,引發通脹加速上揚。許多人認為,銀行應該增加貸款以維持房地產行業的正常運轉。但是,這僅僅能增加房地產企業建成的房屋數目,並不會增加市場需求。這只是浪費了大量的資金,推遲了調整的時刻。

部分人士認為,正規金融部門應該援助這些正在面臨危機的企業王國,以支援經濟增長和就業,這個觀點大錯特錯。它將嚴重破壞中國的經濟基本面。這類債務過度集中的企業,在短期內可以推動經濟增長、增加就業,長期而言卻具有破壞性。它們發展得越壯大,危害就越大。對它們施予援手,只會讓中國未來遭遇更大的麻煩。政府不應該用銀行貸款去維持這些企業生存,事實上,它們倒閉得越快越好。此外,政府應該密切監控商人,尤其是那些背負鉅額債務的所謂「著名企業家」。一旦政府被迫實施新一輪的壞賬援助沖銷計劃,最終埋單的還是中國的納稅人。政府有責任保護納稅人的利益。

◎重大革新VS優勝劣汰

出口部門遭遇的困境也無法通過政策支援來解決。中國的製造業模式是通過價格競爭獲得加工貿易(OEM)的市場份額。國有企業改革、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帶來的大量剩餘勞動力、維持低位的工資以及能源價格讓這一模式發揚光大。此外,還有工業土地價格低廉,地方政府無視環境成本的原因。現在,所有這些因素都出現了逆轉。中國的勞動力市場需求增長推升了工資的上漲,受實際負利率推動,原油市場出現了泡沫,低價能源時代一去不返。即便泡沫破裂,能源價格仍將高企,並會隨需求的增加進一步走高。

中國製造業部門目前面臨的難題與日本在上世紀七○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中的遭遇頗為相似。低價競爭模式在上升的油價和美國經濟疲軟的雙重打擊下不再靈驗。日本採取了以下應對措施:一、通過提高科技含量、質量、品牌效應來提升產品的價值鏈;二、改進增長效率以降低能源需求。這一過程需要花費時間,並需要借助市場力量提高運作效率。人為地通過控制價格維持低生產成本只能推延調整的時間。它將導致短缺,並引發中國經濟的不穩定。中國的製造業部門將不得不經歷這樣一個意義重大的革新。

結構調整的過程當然是痛苦的,許多企業將會倒閉。事實上,許多出口企業都是家族式企業,它們沒有能力更新升級。它們的生存取決於能否找到一個新的低成本生產地,如果不能,等待它們的就是關門。這樣的倒閉在短期內會降低就業率,卻會為更多高效企業提供了生存空間。這就是市場的規律——優勝劣汰。

◎兩項調整

第一,必須增加勞動收入占GDP的比例,從而支援消費。財政收入和國有企業利潤不斷增加的趨勢,反映出了勞動收入占GDP比例出現實質性下跌的趨勢。財政收入和國企利潤的儲蓄率大約是家庭儲蓄率的兩倍。政府需要減稅,降低國企把持的壟斷價格以使得經濟再次達到均衡狀態。

第二,中國應該發展城市化戰略以穩定國內資產需求。儘管仍有其他的辦法可以降低儲蓄率,但是,中國的國內需求最終取決於資產的積累。中國仍是一個貧窮的國家,財富的積累仍是第一位的。有效的財富積累來源於效率的提高,而只有發展大城市(人口超過一○○萬)才能實現效率的提高。大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業比小城市擁有更高的價值,因為它們的規模經濟將降低雇用成本。

大部分的小城市在城市化的投資需求中生存下來,但它們並不能高效地提供就業,降低雇用成本。因此,當前大量的投資只不過是白白打了水漂。城市化是中國國內需求的推動者,在大城市戰略被堅定不移地執行以前,中國的國內需求尚不足以推動經濟增長。

就結構性調整而言,中國應該提高製造業的技術、質量與品牌,關注發展中國家的市場需求,提高家庭收入占GDP的比例,實行超大城市戰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