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店湧現 競爭日趨激烈
線上購物市場規模破3,000億元隨著網友消費習慣漸漸養成,網路購物市場規模今年可望突破新台幣3,000億元,但由於競爭日趨激烈,網友消費態度也愈來愈精明,未來的網路購物市場,仍將處於爭鬥激烈的戰國時代。
2009年6月25日晚上11點,包括PTT、推特(Twitter)及噗浪(Plurk)等網路傳訊平台上的網友,紛紛傳遞戴爾(Dell)網站上的液晶監視器標價錯誤,例如20吋機種報價不到1,000元,19吋機種更只要500元,造成網友紛紛前往大肆採購。
依據行政院消保會的數據,儘管戴爾在凌晨3點即關閉下單系統,但當時湧入的客戶已達2.6萬多人,累積訂單4.3萬多筆,光是液晶監視器下單量就有14萬台,某媒體更報導,其間的消費金額高達4.6億元。
姑且不論戴爾在後續的危機處理及補償措施做的如何?至少從這一個事件當中,不但可以看到網路傳播力量的強大,更可以看到網路購物的驚人潛力。
一般消費者大舉進入網路購物市場
台灣網路購物市場近年來的成長速度相當驚人,不管是B2C(由電子商店直接服務消費群)、C2C(由個人或電子商店直接服務消費者)或是B2B2C(電子商店提供商品給電子商城,再由電子商城服務消費者),都有不錯的成績。
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預估,2009年台灣網路購物市場規模將達新台幣3,116億元,較2008年成長30.4%。其中,預估B2C市場規模為1,688億元,較去年成長約26.5%;預估C2C的市場規模為1,427億元,較2008年成長約35.2%。相較於2008年比2007年成長達38.5%,C2C市場已出現成長趨緩跡象。
根據MIC的預估,網友常會去的前三大購物網站,分別是為Yahoo!奇摩購物中心(74%)、PChome線上購物(36%),以及博客來書店(35%)。台灣B2C網路購物市場的熱門商品,前三名為旅遊產品(48.5%)、服飾精品(13%),以及資訊電子(10.2%),占整體市場的規模71.6%。其次為美容保健(9.3%)、票務(5.6%)及書籍雜誌(2.4%),占整體市場規模14.8%。
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劉楚慧表示,服飾精品今年將首度超越資訊電子,規模差距更將高達新台幣48億元,證明網路購物族群正深入一般消費者階層,而非局限於電腦重度使用族群。
但MIC在調查時也發現,服飾精品同時也是退出比例最高的商品類別,換句話說,這是一塊相當競爭的市場,若只是因為熱門就貿然投入,卻沒有做好售後服務、信用安全及商品品質的維護工作,一樣很容易被迫退出市場。
網友購買行為比價少直接購買多
相較於實體購物,更多的消費者,會樂於在網路購物世界中扮演銷售者的角色,這也可能正是C2C的成長幅度大於B2C的原因,也讓兩者所占整體市場規模的比例差距也愈來愈小。
不管是從MIC的調查,或是戴爾網站標價錯誤事件,都可看出網友在網路購物的活躍程度正不斷躍升中。根據MIC的調查,台灣曾經參與網路購物經驗的民眾比率高達90%以上,其中,女性網購比例高於男性,主要消費年齡層都是在20歲至39歲之間,占整體比重約為80%。
台灣網購族群的年平均消費金額為新台幣10,661元,女性為新台幣8,631元,遠低於男性的新台幣13,510元。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劉楚慧表示,台灣女性網購的年度消費金額,多數集中於4,000元以下,而男性則是分布在7,000元以上的比例較高,年均消費金額差距的原因與購買品項有關,女性偏好購買美容服飾,男性則偏好購買電腦3C產品。
MIC分析台灣網購族群的網購動機,最受重視的前三項因素為「售價比較便宜」、「方便搜尋資訊」、「有特賣或贈品」。而男性較注重網購資訊內容,女性則是注重網購價格。分析使用經驗,網購族群對於購物網站的改進建議,以易於找到商品的瀏覽介面、資料安全性,以及簡化交易流程等功能最受普遍的重視,而男性則希望強化商品的多媒體說明,女性則重視購物的經驗分享。
而在購買行為方面,「直接購買」已是台灣網友最常選擇的網購方式,換句話說,網友在網路上的比價行為有愈來愈少的趨勢。如選擇在拍賣網站上競標的購買方式,從2006年起即逐年下滑,由28%下滑至20%。而選擇在拍賣網站與購物網站直接購買的比例,則從71%成長至78%。
直購行為比例開始偏高,除了前述網友逐漸以便利快速為網購的重要考量,對於需要持續關注與等待的拍賣競標耐心度,正在逐漸減退外。在拍賣網站上的職業賣家也愈來愈多,這一些多半不接受競標的賣家,也比較願意在拍賣網站上進行更多的行銷投資,讓許多本來在拍賣網站上的消費者,轉而更注意這一些在C2C拍賣的平台上,其實是進行B2C行為的賣家,也可能是C2C的成長幅度會不如B2C的原因之一。
此外,台灣網購族群曾經進行跨國網購的比例,雖然高達43%,但有80%的網友是透過國內拍賣網站或購物網站,代為進行跨國際網路購物,真正直接到國外網站購買的比例只有16.3%。除了語文障礙外,對於跨國購物網站生態不熟悉,也是關鍵因素,也成為國內購物網站未來可以發展的業務目標。
MIC觀察網友的跨國網購區域,其中,以日本(70%)及美國(43%)的商品最受到喜愛,歐洲(21%)及中國大陸(19%)居次;跨國網購的商品類別前三名為「女裝配件、美容保健、女包精品」,其次為「圖書雜誌、電腦PDA、男性精品」,顯示女性對於跨國網購的參與度較男性為高。
電子商店獲利不易
網路購物市場的興起,也促成電子商店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根據MIC所做的調查顯示,台灣的電子商店已經超過5,000家,經營年資大多在1至3年間,占全體的40.2%。其中以純粹經營電子商店業者居多數,達39.1%,其次為由實體店面跨入電子商店業者,約占33.3%,由電子商店跨入實體店面業者,約占7%,電子商店及實體店面同時設立之業者,約占20.5%,顯示已有不少零售業者正積極投入網路購物市場。
包括了樂天市場、雅虎奇摩線上開店等電子商店解決方案的出現,讓電子商店進入的障礙大幅降低,也是電子商店開店數量會激增的原因之一,再加上不少在拍賣網站上的網友轉型成職業賣家,配合失業率節節上升的就業環境,電子商店儼然已經成為了熱門的新興產業。
但是電子商店也因為進入障礙低,造成了競爭格外的激烈。而根據MIC的調查,電子商店在近幾年來的平均退出率,2005年為33.5%、2006年為13.9%、2007年為15.9%,相較過去高退出率的現象已經有所改善,但是整體上而言,處於虧損的電子商店業者,仍占4成比重,而已經獲利的電子商店比例,卻也仍然未突破3成。
其中,已經獲利或損益平衡者,多數在2年內便達成了損益平衡(74.3%),並且有42.9%的業者在一年之內,便可達成損益平衡。相對上,目前仍然處於虧損狀態的業者,多數預估則仍要1至2年的時間,才能夠達到損益平衡(占43.8%)的狀況。
電子商店獲利不易的原因,除了短時間內出現的競爭者太多之外,電子商店相對實體通路的商品定價較低,也是原因之一。
根據資策會MIC調查顯示,半數以上的電子商店業者商品定價,皆低於實體通路定價,定價相同者僅占35.3%,主要原因在於消費者在網路上要找到相似的產品十分容易,為了要促使網友儘快下單購買,業者也多半選擇低價策略,也就不利於電子商店獲利率提高或盡快達到損益平衡,而這也顯示出,成本控制是經營電子商店需留意的管理任務之一。
虛實合一電子商店經營趨勢
其實就電子商店的營運模式來看,除了可以省下實體通路的店租成本外,其他包括存貨管理、倉儲空間、人力成本等,並沒有因此減少,而且在沒有實體通路可占地利之便而吸引人潮的幫助下,電子商店經營者必須花更多的心力在網站促銷上。
電子商店所採用的行銷廣告方式相當多樣,其中,橫幅網路廣告(62.6%)、寄發Email廣告(46.5%)與購物網站行銷合作(35.3%)等傳統行銷方式仍為主流,關鍵字廣告則是持平發展,主要行銷內容在於宣傳行銷網路商店網址,顯示電子商店在擴大接觸潛在消費者、吸引人潮,以提高消費機會,面臨相當激烈的挑戰。
因此,除了積極吸引網友之外,根據資策會MIC調查,有近四分之一的純電子商店,開始考慮投入實體店面的經營,其中,計畫在兩年內就投入的業者,更高達有64%。但除了希望能擴大銷售通路、增加營收外,更重要的是希望透過虛實合一,提供消費者更可靠的服務。如實體通路除了可帶來額外的營收外,還可以作為倉儲、取退換貨或維修等服務,有助於建立消費者與業者的關係。
此外,積極開拓海外市場,也是許多電子商店拓展營收的主要策略,目前台灣電子商店已從事跨國際經營的比例為18.2%,計畫在未來兩年內投入的業者占28.1%。而海外市場的開拓方向上,以中國大陸(60.4%)的比率最高,其次為日本(13.2%)、美國(11.9%)及歐洲(7.9%)等區域市場。
重視網友意見方能永續經營
從網友消費行為來看,網路購物市場有「大者恆大」的趨向,加上網路資訊流通快,網友可以很快的找到同類型的產品,讓購物網站很難透過銷售商品來建立特色。但大型網路購物商城,很難跟網友進行深度接觸,中小型購物網站未來若能活化網友互動機制,靈活運用網友的社群互動力量,以強化對網站的黏著度,再藉由本身產品特色及網友互動力量為後盾,拓展海外商機,方能永續經營。
其實,在MIC的調查當中,發現了網友最在意的購物網站服務,依序是為取貨便利性(63.9%)、技術安全(53.9%),以及習慣使用(53.6%)。其中,不同群體的網友,最後抉擇的考量因素也存有差異,低所得者普遍對於取貨便利認為較重要,高所得者則較考量到技術安全問題。其中,男性又較女性對技術安全來得敏感,而在戴爾事件後,更可看出網友未來在網路購物市場中,擁有比實體通路更強而有力的行銷力量,是經營網路購物市場,不可忽視的重點。
資策會MIC在2008年針對台灣網友B2C消費行為的分析中也指出,透過網路尋找特賣資訊者,已經有明顯增長。此外,網路口碑的影響性也持續的擴大,有愈來愈多消費者,透過社群討論區及部落格,來獲取產品資訊、使用者經驗,經常使用比率已達51.8%,因此,購物網站更應該留意負面口碑可能會對產品行銷帶來的影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