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陣子,雙卡利率是否應該進一步調降的話題,佔據了一定的新聞版面。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上周初審通過,將借款約定利率上限從固定20%降為依「中央銀行短期融通利率加計年利率9%」。

如果以目前央行短期融通利率3.5%為計算,最高利率上限將從20%降到12.5%,也就是說雙卡最高利率將降至12.5%。不過,立法院此舉卻讓銀行大喊吃不消,並引發一連串立委、學者、銀行界人士與消基會間的爭戰。

立委及消基會都認為,政府不能對弱勢者「步步進逼」,特別是公股銀行必須率先調降雙卡利率。但學者則多半持保留的態度。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殷乃平指出,銀行利率高低涉及風險和取得資金的成本,強制降利率恐怕讓壞帳大增。

筆者並不想在這裡評論調降與否的是非曲直,因為數字的意義是「相對」而非「絕對」的。例如對負債之人來說,利率當然是越低越好,如果能降為零,完全沒有借款成本,那才是能讓他們鼓掌叫好的新聞;不輕易借錢的有錢人,也不會在意借款利率數字的高低;至於想借錢投資的人,只要獲利超過借款利率,再高的數字也都好商量…。

事實上,不論是信用卡的循環信用、預借現金,還是現金卡的小額信貸,全都是負債模式的翻版。而就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樣,負債這個課題在個人或家庭的理財行為上,重要性並不輸於任何積極性的投資行為。所以,筆者想藉此機會,與廣大讀者一同分享關於負債的一些個人看法。

首先,越是不用借錢的人,也才可能成為真正「不求人」的有錢人。特別是高利率而無意義的負債,在時間複利的加持之下,將是個人或家庭財務減損的最大原因。

其次,負債也有好壞之分。純消費的負債是不好的,但如果是能增加資產的負債,則是值得鼓勵的。事實上,有時負債運用得當,也可以創造出高額獲利,例如在善用槓桿操作的方式借錢投資,是可以快速地讓財富增值。

當然,要透過負債創造財富,也需要天時(長期有通貨膨脹的趨勢)、地利(政府採取低利政策及其他相關的利多作為)及人和(投資的實際獲利高於借款利率)的配合才行。

再者,好的負債,比率也不能過高。負債投資雖然有可能創造獲利,但從這次襲擊並造成全世界經濟衰退的金融風暴為例,就是因為過於擴張信用、高槓桿投資所致。所以,任何時間都能維持一個個人及家庭都能承受的負債比率,將是財務健全的重要課題。

第四,負債會成為習慣,但唯有好習慣,才能讓投資理財成功獲利。雖然方便的借貸工具,可以一解用錢者的燃眉之急,但也會讓人成為戒不掉的習慣。如果不想讓負債成為個人或家庭投資理財上的絆腳石,一般大眾必須學會更有效率地「管理」負債,以及建立正確的「負債」觀念。

最後、資產與負債有時僅有一線之隔。根據「福禍相依」的道理,負債與資產不一定是完全對立的概念,反而可能是一線之隔的一體之兩面。例如個人的賺錢能力,可以是一種資產,但當個人發生疾病或其他意外而無法工作時,原本的資產就成為個人或家庭的一大負債。

另一方面,負責任地照顧親愛家人的生活,可以是一項資產,但如果因為各項主、客觀因素而未能如願,它也可能變成一項無法確實兌現的負債。所以,預先為資產可能產生的負債做好風險管理,應該是投資理財行為當中的最重要入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