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動兩岸簽訂CECA引發爭議,馬英九總統今日將親上火線,接受專訪闡釋政策並正名。據透露,高層擬定「先易後難」原則,在WTO框架下,將針對塑膠、石化等迫切性產業,與大陸協商簽訂經濟協定,至於名稱,府方傾向「經濟協定」,經濟部建議「經貿協議」,馬英九今將定調對外公布。

     總統府提出兩岸簽署CECA(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後再送立法院實質審查,引發立院朝野立委齊聲反彈,都認為簽署CECA應以「事前參與、事後審查」為原則,並在簽署前擴大社會與朝野政黨參與、溝通,才不會造成社會對立。

     不用英文名 鎖定經濟協議

     府院高層昨密商,確定未來要簽訂的協定名稱不使用英文名,為避免政治聯想,將鎖定為經濟協議,由於內部會議有兩派意見,有一派建議,依法律相關規定,兩岸之間應稱為「協議」,但究竟稱「經貿協議」,還是「經濟協定」,今日就會確定。

     知情人士表示,「經濟協定」是廣義的、不限主權國之間所使用,可避免「國對國」的政治爭議,可讓經濟回歸經濟,兩岸協商時,將以「先易後難」原則,以解決國內數個受「東協加一」衝擊產業的迫切性問題為優先,例如關稅優惠、避免雙重課稅等議題。

     先易後難 迫切性產業優先

     經貿官員透露,未來兩岸經濟合作協定無論名稱為何,本質上就是一種「自由貿易協定(FTA)」,政府將同時納入「早期收穫(Early Harvest)」條款的概念,也就是雙方先擱置爭議,具體規範對台灣最具急迫性的工業產品的優惠關稅承諾。

     另外,政府先暫定統稱協定名稱後,會和對岸協商,雙方名稱可能以「兩岸」互稱,兼顧對等原則,至於屆時簽定協定的正式名稱,兩岸可再協商確定,基本原則是「國內放心、對方接受」,絕對「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也絕對不會有大陸農產品及大陸勞工來台的問題。

     高層強調,兩岸均為WTO會員,兩岸經貿往來實有必要遵循WTO的規範,且若兩岸洽簽經濟協定成功,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必有助於我與美國、歐盟、日本、東協洽簽FTA,避免台灣經濟被邊緣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