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芽技術 - 無線通訊的最佳解決方案
| |||
藍芽技術於日常生活影響深遠 藍芽技術(Blue Tooth)是新一代無線連結科技,也是通行全球的無線連結標準,由於是使用成本低功率的無線電傳輸技術,讓不同產品(例如印表機、PDA、PC、傳真機、鍵盤、Notebook)於短距離進行資料傳輸及溝通,因此藍芽不必使用任何有線的傳輸線路(例如電線或纜線),就能連接各種數位設備,讓所謂的行動通訊美夢成真。藍芽技術已經成為襲捲通訊產業的殺手級技術,也即將成為行動電話、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和其他電器設備的標準功能。 藍芽為短距離的無線區域網路傳輸標準 藍芽為短距離的無線區域網路傳輸標準(長距離的無線區域網路傳輸標準為IEEE 802.11),藍芽起源是從行動電話而起,為了要解決行動電話及其周邊相互連線的方便性,由易利信、諾基亞、IBM、東芝及英特爾等廠商共同所定義及發起的無線傳輸技術標準。而在2001年Comdex Fall電腦展,讓人意外地發現無線通訊應用產品已經愈來愈多了。其中包括了筆記型電腦、PDA、數位相機等,大部份都已具有藍芽或IEEE 802.11架構之無線傳輸功能。將來如何進一步將「無線」的概念「生活化」,不再只是侷限於資訊產品,是無線通訊技術未來發展的方向。如「資訊家電」就是一個應用無線通訊技術之新興概念…「空心菜吃完了,怎麼辨?沒關係,只要在資訊冰箱中的控制面板輸入『購買』,透過無線傳輸,商家便會將空心菜自動送達。」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AN)成為未來的主流已是一個很接近的夢想,目前機場,以及若干連鎖咖啡店、飯店、書店、圖書館都已經建置了無線區域網路。 藍芽技術與紅外光無線傳輸技術(IrDA)相似,皆為短距離的無線傳輸。但是紅外光無線傳輸裝置在進行資料傳輸時需將兩傳輸裝置對準,而藍芽為「點」傳輸技術,在進行傳輸時,資料從發射點以球狀向四面八方進行傳輸,故在應用性及方便性上而言,藍芽技術是比紅外光無線傳輸方便多了。 藍芽的運作原理 - 跳頻展頻技術 藍芽技術運作的原理主要是運用跳頻展頻技術(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 -- FHSS)方式,使藍芽晶片的兩端,以某一特定形式的窄頻載波同步地在2.4MHz頻帶上傳送訊號。詳細來說,此FHSS的傳輸技術,是將欲傳輸的信號透過一系列不同的頻率範圍廣播出去,而由傳送裝置先傾聽頻道(Listens Channel),若偵測出頻道處於閒置狀態時,信號便由此頻道傳送出去;反之,若偵測出頻道為使用中,便使用跳躍程序進行傳送。重要的是,傳送與接收必定要同步切換頻道才可以正常接收資料。藍芽最多可進行1對7的傳輸,除了資料之外,也可以使用CVSD (Continuous Variable Slope Delta-Modulation)技術來進行語音傳輸及使用分時多工(TDMA)協定技術之通訊協定。在藍芽技術中,無線電的發射功率為0dBm (Power Class 3),傳輸範圍約為10m,將來可以達到50公尺。傳輸功率的範圍為1mW到100mW (Power Class 1、2),傳送功率的大小與系統的需求有關,但是要達到100mW功率的傳輸時,則須在射頻前再加上一個射頻放大器(Power Amp)裝置,以增益約為20dBm的功率放大。傳輸速率(Transfer Rate)理論上為1Mbps,實際有效速率最高只可達721kbps,未來可以達到12Mbps。 藍芽系統的基本架構可分為Link Manager & L2CAP 、Radio & Baseband、Application Framework & Support及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等四個層次類別: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