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資金滾滾流入台灣,促使國際收支連續四季,呈現經常帳順差、金融帳淨流入的「雙順差」情況,央行經濟研究處副處長陳一端研判,海外資金雖持續匯入,但規模逐步縮小,資金情勢尚屬健康。
央行昨日公布,今年第一季國際收支順差為134億美元,其中經常帳順差99.3億美元、金融帳淨流入24億美元;這是自2009年第二季以來,連續四季出現「雙順差」。
金融圈人士指出,國際收支雙順差,代表央行外匯存底持續累積,國內資金水庫更加充裕,對提振投資具正面幫助,但資金過於寬鬆,也會帶來資產價格攀升的副作用。
根據昨日公布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經常帳表現,由於基期偏低與國際經濟復甦,商品出口較上年同季增加52.8%;進口更因出口引申需求使農工原料、資本設備進口增加,較去年同季大幅成長78.2%。由於進口增額大於出口增額,相減後,商品貿易順差縮小至60.5億美元,較去年同季減少31.1億美元。
陳一端說,進口機器設備的成長,象徵國內投資與消費需求回溫,但進口成長比率高於出口,成為本季經常帳順差,較去年同季減少29億美元的關鍵。
她表示,主計處公布今年第一季的經濟成長率為13.27%,其中,國外淨需求對經濟成長率的貢獻率為1.96%,由於此數據,已扣除支應內需所需的進口投資消費,若不包括進口的成長幅度,則國外需求對經濟成長的實際貢獻程度,高於1.96%水準不少。
央行也表示,因貿易佣金、旅行及無形資產使用費支出增加,服務收支轉呈逆差2.7億美元,國人投資海外利得匯回,促使所得收支順差48.7億美元,為歷年次高,另外,經常移轉收支逆差7.3億美元,首季經常帳綜合順差為99.3億美元。
金融帳方面,本季直接投資與證券投資,分別呈現小幅淨流出9.5億美元、26.3億美元,其他投資為淨流入59.6億美元,金融帳淨流入24億美元,國際收支綜合餘額順差134億美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