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企業主只看到營運核心

我們知道,企業創造經濟盈餘的來源有兩個,一個來自於營運管理,一個則是資本管理。這兩個核心,都能為企業體帶來長期經濟盈餘的增加,有助於增強對抗典範移轉、產業景氣循環所帶來的衝擊。

然而,多數企業主只將焦點放在營運管理,也就是人事、生產、行銷、資訊、財務的「五管」,來賺管理財。過去一般的企業主的思考在此,企管專家的論述也集中於此,卻忽略了尚有另一潛能核心,等待開發。

這種情況,就像是只讓大腦的左半部特別發達,右半部完全缺乏運用,降低了原本可能產生的更多成效,至為可惜!

■哪些企業適合開發資本管理的潛能?

那麼,對於企業主來說,如何評估自己的企業,適不適合來發展資本管理呢?儘管實際上是「任何企業都有落實資本管理的需要和必要」-只要公司有運轉、有累積價值的,都需要。但是還是有些基礎條件或狀況,是進行資本管理前可以先試著檢視看看的:

1.有餘裕的長期現金

企業裡擁有餘裕的長期現金、可供運用者。儘管如巴菲特等資本管理者,會採取「低利率時期大量借出資金,以待有好機會時可投入資本」,但這讓企業必須負擔相當一筆負債、相形之下也減損企業價值,除非真的很有把握,否則我們不建議這麼做。

當這筆錢是長期用不到(3-5年)的,最適合投入資本管理。

2.策略性併購能力有限

策略性併購強調整合、創造「綜效」(synergy),但是一般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並沒有多餘的人力能夠進行曠日費時的整合工作。

況且,根據研究,企業進行策略性併購後,市佔率下滑的比例,高達66%以上,換言之,策略性併購所期待的綜效,根本就沒出現,成長不成,反而拖累了主倂公司,反又陷入早衰的陰霾。遠不如單純持有其股權、共享其成果就好。

3.對某些領域有興趣、但尚未具備相關的核心能力

而企業若是對特定的產業有興趣、卻還未具備相關能力,隻身跨入該產業,風險太高,可以先透過持有相關企業的部分股權,長期追蹤其各項事業化的表現,掌握其成長動力來取得入場的機會。

由於資本管理強調的是擁有「股權」、而非持有其「股票」,儘管這兩者就外在行為上,幾乎可說是相去不遠,但對企業而言卻有根本性的不同。

■企業有為數不少的「業外投資」,怎麼辦?

那麼,對於已經擁有相當多「業外投資」的企業來說,又該如何轉型呢,這個轉型,包含了觀念上的、也包含了作法上的轉變:

1.重新檢視「投資組合」的企業內在價值、慢慢地去蕪存菁;並區隔「財務操作」與「資本管理」

從「企業內在價值」的角度,檢視這些「業外投資組合」的品質,去蕪存菁:品質好的就留存著,品質不佳的就利用股價變好的時候、回收投入資金。

當然企業仍可運用資產進行財務操作,但這和「資本管理」的檢視角度是截然不同的。

2.從一般的財務報表檢視,改採「透視盈餘」的檢視方式

不同在哪?財務操作看的是資產價格變化,資本管理看的是事業組合每年產生的盈餘,事實上,對於資本事業上所產生的盈餘,不單只有現金股利而已,資本事業組合所產生的保留盈餘,事實上也應該收納在企業整體的表現,此即「透視盈餘」(look-through earnings)的檢視方式。

企業主建立資本事業的組合,其長期目標,就是讓這些事業,為自己在往後10年帶來最高的透視盈餘。這將有助於你以長期展望來考量資本事業的發展,而不是它們在市場上的短期氣氛。

對於去蕪存菁之後、以資本管理方式來看待的事業組合,以「透視盈餘」來檢視其表現,當屬合理的方式。

3.定期關注其資本事業的營運面、甚至從中找尋新的機會

資本事業的發展,往往也會牽動企業本身未來的走向,甚至改變企業原本的生存密碼。

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身處在他們所無法掌控的世界。想在單一產業中存活的企業,可能會被迫邁進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或是外界逐漸侵入其勢力範圍。前述《活水企業》的作者格斯指出,「成功是視企業可隨意移動的智慧多寡而定」,這些智慧,來自於企業內部的創新、也來自於長期追蹤對資本事業組合、各種策略的施行帶來的改變。透過這些長期的投入,累積包含智慧在內的各種資本。

國際上運作良好的企業,如奇異、3M、波克夏…等,絕大多數都有這些特質:在營運管理上,核心競爭力得以充分發揮,以及在資本管理上,透過控股(holding)方式、擁有更多源源不絕的活水泉源。透過這樣的方式,在變動的世界中,不斷演化、與時俱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 的頭像
    咖啡王子

    東森消費聯盟ecKare➡️東森電商是甚麼?➡️BoboMall播播商城直播電商分潤平台😄快樂創業向錢衝 咖啡王子手機:0910-999564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