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在第七屆立委選舉大獲全勝,拿下81席,所占席次比率超過七成,取得立法主導權。限制企業投資大陸的相關法律可望放寬,博弈條款有機會捲土重來,勞保年金條例恐怕走向高給付、高費率。至於促產條例日落否?則動向未明,待總統大選後,才會明朗。
國民黨立委曾提案要修改企業投資大陸不得超過40%淨值的限制,不過,受台聯和民進黨勢力的牽制,一直無法過關。如今國民黨取得主導權,兩岸的法案有希望闖關,朝放寬方向修正。
博弈產業能否在台灣發展,是另一個開放政策的大事。行政部門內部分析,國民黨內部對開放博弈產業共識比較大,先前國民黨參選人馬英九已對開放離島設立觀光賭場表示支持,若3月國民黨再取得執政權,行政與立法全面配合下,博弈產業的開放曙光可望再現,尤其又以離島率先開放申設的可能性最高。
除了兩岸之外,諸多涉及企業成本的法案,也令人關注。勞保年金條例尤其有立即性的威脅,若無法即時完成立法,勞保基金有破產之虞。 國民黨立委侯彩鳳堅持所得替代率必須為2%,以致上會期勞保年金制度未完成立法。侯彩鳳昨蟬聯第七屆立委,根據勞委會估計,依侯所堅持的,勞保費率必須上調至20%才行,勞保費率七成由雇主負擔,屆時企業成本可能大幅調升。
租稅是企業關心的另一個成本議題。國民黨大勝,應該會延續促進產業升級條例落日的期約立法,至於促產落日後的替代方案,財經官員認為,國民黨沒有明顯的立場,必須視總統大選後的執政黨對於產業租稅獎勵的態度而定。環保成本更令企業緊張。能源稅條例由民進黨立委王塗發、陳明真等人提出。
財經官員認為,國民黨贏得立委選舉,成為新國會的多數黨,以過去國民黨並不支持能源稅條例的立場觀察,能源稅條例過關的可能性並不大。至於減碳法案,環保署空保處長蕭慧娟表示,上屆各黨派立法委員對「溫室氣體減量法」都支持,不管新任立委是那一黨多數,都不致影響溫減法的推動。不過,國民黨的財經團隊會更務實。
台灣12日舉行立法委員選舉,包括美聯社、紐約時報、NHK和朝日新聞等國際主要媒體,都有詳盡報導。外國傳媒普遍把這次選舉視為3月總統大選前哨戰,並認為國民黨勝選可望刺激經濟成長,為兩岸關係解凍。
美聯社報導說,這次大選像是給民進黨政府強硬的兩岸政策重擊,對陳水扁總統更是一大羞辱。如果國民黨在兩個月後順利贏得總統大選,台灣立法和行政兩院多年僵局可望解決,兩岸關係也可趨於穩定。
美聯社還引述北卡戴維森學院(Davidson)台灣專家任雪麗博士(Shelley Rigger)的話說,謝長廷仍有機會贏得總統大位,但前提是他要遠離陳水扁,證明自己和黨內其他人不同。
彭博資訊報導,國民黨這次大獲全勝,問鼎總統寶座之路可望更順遂。彭博引用一名社區公車司機的評語說,台灣已給陳水扁八年機會,現在只希望改善經濟和兩岸關係。
法新社也指出,這次立委和3月總統選舉的主軸,都是兩岸和經濟議題。紐約時報稱,立委和總統大選結果,將導出台灣今後兩岸政策方向。
路透報導,這次選舉民眾關心的重點,多是與切身相關的生計問題,如國民所得停滯不前、物價上漲和就業議題。許多人批評執政的民進黨毫無作為。
日本NHK形容,這是一次選民對民進黨執政八年的審判,以及選民究竟是支持與中國大陸對立的路線,還是關心經濟問題?結果顯示,多數民眾更在意民生問題。
朝日新聞說,由於距總統大選只剩兩個月左右,民進黨在立委一戰大敗,勢必重挫總統選情。陳水扁有必要改變路線以爭取支持。陳水扁打的台灣意識牌,在這次選舉中顯然已失靈。
讀賣新聞則認為,立委選舉可視為總統大選的指標。民進黨八年經濟政策失效,以及陳總統身邊相關人士不斷捲入醜聞,都是民進黨這次大敗的主因。
華爾街日報11日報導,由於市場預期國民黨勝選後經濟可望轉強,與對岸的商業往來更活絡,因此能進一步帶動股匯市上漲。
第七屆立委選舉泛藍大勝、公投提案未獲通過,專家分析大陸官方將採正面解讀,淡江大陸所教授張五岳估計,3月總統大選後,若由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勝出,最快年底前中共就會釋出實惠的兩岸政策。
大陸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多家官方媒體,昨(12)日緊盯此次選舉,新華社指出,不少民眾返回戶籍地投票,知名人士前往投票也成為媒體關注焦點,並且對開票過程以即時新聞全程關注。
對於藍營大獲全勝,以及兩項公投提案皆未獲通過,大陸官方與媒體並無相關反應,不過張五岳表示,昨天選舉結果基本盤的變化不大,加上新的立委選舉制度對國民黨較有利,因此拉大了藍營的領先幅度。
張五岳分析,此次立委選舉綠營慘敗,將逼使民進黨後續操作總統大選時,會由政治議題回歸到民生經濟,此次選舉結果,北京應會朝正面解讀。由於立委選舉藍軍勝出,估計後續即使民進黨再以政治議題為競選主軸,中共也較不會有文攻武嚇等強烈反應。
立委選戰落幕,結果由藍營大勝。國內選舉向來是意識型態主導,從近幾次選舉更可發現,選黨不選人的趨勢日益明顯。不知反省的民進黨,在這次立委大選大敗,不會太令人感到意外。
不過,藍綠陣營關心的是選舉結果輸贏,民眾在意的卻是日常生計。台股去年表現在亞股中墊底、新台幣匯價漲幅落後日圓、泰銖等多數亞洲貨幣,經濟成長不僅遠落後對岸的大陸,連香港、南韓、新加坡都不如,落居「四小龍」之末。「投誰可以讓日子好過點」成為多數民眾共同心聲。
過去人民用腳投票,當國內環境不佳,很多人可能想辦法移民;現在大家則是用資金投票,新台幣資產不值錢,台股軟趴趴,多數人因而把錢匯出投資,以實際行動投下反對票,說明對國內財金環境的不認同。
立委選戰或許可視為3月總統大選的前哨戰,本次選舉結果也多少顯示民眾不認同過去四年綠營執政成效。選票會說話,資金也會說話,藍營在選戰勝出,不代表可以留住國內資金;要重拾國內外投資人信心,投下信任票,台灣必須有更佳的財經政策。
選舉結果是現實的,當選戰被簡化成藍綠意識對立,民眾用選票做出自己的判斷。但不管是藍營或綠營,真正該思考的,或許是當台灣和中國大陸被放在資金選戰的兩端,台灣應該如何突圍,避免在資金的投票戰中落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