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是不完備的,並不總是有效率;市場分析也是不完備的,並不總是有效且常常失效。

    爭論市場是否是有效市場,是學院裡教授的事情,雖然他們憑著推銷荒謬的假設賺得比我們多的多得榮譽和財富。


    而針對市場分析是否完備的簡單論證,拙文《市場分析的不完備性》裡面提到:

    “無論是技術面分析,抑或是基本面分析,以至於各種出現和未出現的分析理論,在其邏輯基礎上都存在著自身的不完備性。

    不過,這並不妨礙我們去對市場(未來)作出預測,但把預測結果當成公理而頑固堅持,則不是一個嚴肅的投機客的應有態度。“

    這些論點並不是反對使用技術分析和基礎分析,我就是以技術分析為主。

    分析的方法有千萬個,技術分析、基礎分析、星座、周易、擲硬幣。。。。。。但適合大部分個人投機客的可能是技術分析。

    採用星座、周易。。。(我還遇到過有說用天文學和地震學的)等等專業性太強,原來沒有一定基礎、不投入多年精力,是很難一窺其中的奧妙。(我也不懂,隨便瞎說,呵呵)

    運用統計學、概率分析以及其他新興學科的知識,這是許多投信券商投機者的方法基礎;雖然PC的性能強大到可以高速處理歷史資料,但要想有所不同以往的建樹,可能需要較深厚的數學知識,以及嫻熟的軟體算法設計,非我輩能為。

    基礎分析是許多人推崇的;但對於個人投機客來說,要想獲得新鮮的、第一手的、可靠的資訊可以說是難度高於上青天(除非你是佈什的二舅子或小姨子:));大家看到的都是事後解釋如何如何。。。包括幾乎所有的匯評和分析。。。替死屍診斷病情對投機事業毫無幫助。

    各個市場相互糾纏,互相影響,許多情況下並沒有明顯的因果關係;看看一些基礎分析,多是牽強附會;同時許多二手的分析資料都是大戶們的煙霧彈。分析資訊而得到比較正確的推論,需要扎實的金融學基本功,敏捷有邏輯的頭腦,發散性的思維方式,長期浸淫市場的經驗。。。。。。總而言之,基礎分析對於個人投機客來說可操作性不太大。

    另外,許多人忽略了一個事實:基礎分析與技術分析一樣存在著不確定性,一樣是概率性推論,一樣是基於不可靠的的假設。

    餘下的,可操作性比較強,耗費精力和時間比較少的,為廣大個人投機客所廣泛使用的就是技術分析。

    技術分析主要包括形態分析、K線理論、趨勢理論、道氏理論、波浪理論、江恩理論、指標分析。。。。等等,其數量如過江之鯽。論壇中浮在海面之上的分析大家我認為有兩個代表人物:技術分析為主的sharkeater斑竹;基礎分析為主midas斑竹。他們的文章都值得我們反復閱讀;不過並不是全盤接受,因為每個人的知識架構和認知體系都有缺陷。

    首先,大部分技術分析理論都犯了“幸存者偏差”的錯誤,錯把運氣當成了技巧。“幸存者偏差”(survivalbias)是一種在研究方法論上常見的錯誤.也就是說只是根據少部分成功案例的歷史來了解成功的原因,而沒有也不可能將所有的成功和失敗的案例做個系統的對比。比如形態分析和K線理論的一些典型形態,雖然在頭或頂的時候都明顯的符合,但縱觀整個歷史資料,正確率可能也就是在30%,這個數字是來自論壇上一位網友的統計,另外在一些書中也有類似實證。關於”幸存者偏差“的論述可以參考《成事在天--機遇在市場及人生中的隱蔽角色》。有趣的是,我遇到一個長在北京、學習在加拿大、最後定居台灣、在IT業打滾20年的“老IT”,他也非常贊同大眾眼中的成功商業人士的成功經驗是幸存者偏差。

    其次,由於保證金的高槓桿,所以對進出的點位要求比較精確,而大部分技術分析缺乏精確的結果。許多理論給出太多的潛在變化和結果,這與毫無結果差不多;一些理論使用固定的模式描述市場,並且在實際操作上是讓市場去削足適履的符合理論;另外一些理論事先無法給出潛在的結果,只能事後論述,前面說過“替死屍診斷病情對投機事業毫無幫助”。我覺得波濤的幾本書對這些理論的評價和研究方法有許多值得吸取的地方,雖然他自己的理論不見得好到哪裡。

    一套好的理論(但不一定正確)必須是可證偽。比如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在提出幾十年後才被驗證。首先根據廣義相對論做出推論---太陽對光線的彎曲,並計算出彎曲度和誤差範圍,然後通過觀察日全食的時候對星光的彎曲度,結果在誤差範圍之一,所以支持了廣義相對論。

    看過一些比較通俗的學術文章,有些國外學者認為利潤是對風險的報酬,也有認為是對不確定性的報酬。不管理論是否正確,但我們一旦建立進貨價位,就要面對風險和不確定性。而我的分析和操作方法就是將不確定性減少到幾個時空點上(通常選出最可能的點,並在價格接近該點的時候根據市場的表現來做最後判斷以形成操作),並降低預測錯誤的總體風險。

    通過將不確定性局限在幾個點而非其他理論那樣一段區域或者某個形態/模式,可以以較小的停損來控制頭寸的風險。在這些時空點位的停損通常在10-30點,最多不超過40-50點,從而將虧損控制在很小。而只在盈利的時候加碼,使得總體的風險只是第一次進貨價位的停損和壓回時帳面盈利的減少。

    最後,絕大部分技術分析只適合在單邊趨勢中使用,對於盤整和轉折點多束手無力。

    市場趨勢通常可分為單邊趨勢、盤整趨勢以及趨勢轉折點,趨勢轉折點是我新加進去的,也是我的技術分析的著重點。

    跟蹤趨勢的指標已經有許多精彩實用的,從均線衍生出來的居於多數,也有不少人手工畫線+人工判斷;“順勢而為”大家聽了這麼多,連耳朵都長了繭,所以我也不多費筆墨;不過市場的進化,也使得技術陷阱和指標失效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

    盤整趨勢也有一些指標和操作方法,比如RSI、高賣低買和大停損小止盈之類的,但我以為這應是享受閒暇或者是鍛練持股能力的時候。天天泡在市場中,最後的結局難免是GAMEOVER;投機客的敵人,除了不可預料的外界因素,還有人性;人都用人性,人性隨時會跑出來表現一下,即使使用了機械交易系統;所以JesseLivermore說“總有一個錯誤在你前面”。什麼時候退出市場,如何(部分/全部)退出市場,未來的投機/投資方向,都是一個值得我們認真規劃的課題。

    我重點發展了如何尋找趨勢轉折點,也就是絕大多數老鳥所激烈反對的“摸頂測底”。

    判斷趨勢轉折點的方法主要來自《混沌操作法》《艾略特波浪》《大眾心理和走勢預測》,採用人工判斷+數字運算,得出的都是精確的數字(包括時間和空間),潛在結果通常在在1-5個。我的技術分析與其它的側重點不同,比較弱化中間的形態和過程,而注重兩頭的點;原因可能一個是我比較懶惰且疏於學習有關,總是無法記住繁瑣多樣的形態分析、K線分析、波浪理論、江恩理論;一個是我信奉理論物理學家的理念---宇宙是簡潔唯美的。

    在這裡不適合詳述我的方法,並且我覺得對大家也沒有使用價值,因為不管是任何簡單可靠的方法(假如有的話),但只要沒有融合在你的信念體系之中,它毫無用處。投機客交易的是自己的信念,即使使用的是自動交易系統。你在買入賣出的時候是因為你的信念,你在盤整震蕩的時候堅持不動是因為你的信念,你尊從你的交易系統的信號是因為你的信念。。。。。。

    不只是交易,甚至科學與哲學也是一種信念體系。

    這裡引用著名科學家費曼在《QED,光與物質的奇異性》一書中的兩個段落:

    “(針對引以為自豪的量子電動力學理論)我必須澄清一件事:在我說物理世界的所有現像都可以用這個理論解釋時,我們並不真的知道是不是這樣。我們所熟悉的大部分現像都涉及極大量的電子,要我們這貧乏可憐的頭腦去跟蹤如此複雜的事物,那太難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運用這個理論粗略地估算出什麼情況應該發生,並粗略地估算出在這種複雜的環境中,真真正正發生的到底是什麼”

    “有個愚蠢的物理學家1983年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上課時曾說:‘這就是自然界的工作方式。這些理論看起來是多麼奇妙地相似啊!’雖然他是這麼說,但理論的相似並不是因為自然界實際上真的相似,而是因為物理學家只會這麼地一而再、再而三地以同樣的方式想事情。”

    我們也可以套用上面的話:這些分析理論看起來是多麼神奇阿!雖然我們這麼說,但市場符合理論預測並不是因為市場實際上真的遵從這些理論,而是因為分析家只會這麼該死地一而再、再而三地以同樣的方式想事情。

    好,再回到正題。或許你會很奇怪,既然對分析理論抱著懷疑批判的態度,為何還要用技術分析手段去“摸高撈低”?

    因為需要一套工具和一套信念。

    我們在與物質世界互動的時候,都需要一套工具;不管是占卜算卦,還是理論物理學,都是認識和預測世界的工具;而他們同時也是基於我們各自的信念。有人說他每天算卦就能獲利,我相信有可能,但不對我的胃口;每個人都應建立符合自己性格和觀念的工具。俗語說得好:強扭的瓜不甜;符合你的認知體系的工具,才能讓你發自內心的相信並堅持,而這也是持股不動的原因之一。

    我翻閱了數十本投機經典,並將領悟出的想法放在歷史資料中互相印證,從而形成了預測市場的工具,同時也形成了信念。不過,這個方法讓我在03年大虧過,並不是方法本身的問題,而是操作上以及那時候的投機知識貧乏的可憐;我是03年4月份才開始學習投機。

    當時的錯誤之一是未加選擇的將方法應用各個時間周期並頻繁交易,從月圖到分鐘圖。顯然,時間跨度越小,價格越趨近於隨機性,出錯的幾率越高,因為影響短期走勢的力量太多了。所以現在只用於4小時圖及以上,通常是日圖。通過使用較長的時間周期,則一年大的機會只有寥寥數個;而每次的停損只有30點左右,即使次次都錯,總損失也是很低的;但潛在的收益是非常大,每個波段都至少有500點以上的機會。

    當時最大的錯誤是未能堅持,更沒有在趨勢中隨波逐流。我抓住了不少趨勢的起始點,但進貨價位很快就丟了;多次的小虧損並沒有換來一次大盈利。操作上需要學的東西太多,現在許多細節上依舊不太完善。

    記得波濤在他的書中總結JesseLivermore的經驗:投機是對即將發生事情的預期;在市場未證實你的判斷之前,不要行動。前面是我們分析和預測的目的,後面是我們操作的基本原則之一。

    在操作上,我想,正確的方法之一:首先通過歸納和推理建立預測理論和信念體系,然後給出推論----市場未來一定時間內的走勢,然後讓市場實際的走勢去驗證,在得到初步驗證後謹慎的投入你的自尊和希望,然後逐步可控制的放大你的希望,並在預測出錯之時及時抽身。

    如果想要抓住趨勢轉折點(真的想要嗎?這可是讓太多人虧損的地方),提前分析預測並預演走勢相當重要;我說的提前是相當一段時間的提前,而不是即日分析。到轉折點之前的市場走勢會幫助驗證你的想法,如果一切都不對勁,那有什麼堅持己見的理由呢?

    比如針對最近一段時間的GBP走勢,當時其實我錯過了轉折點,因為我是2月7號開始匯款,又遇到春節。我計算了GBP的1.8510點位,符合潛在目標位,同時1.8510處於0.5--0.618的壓回帶狀區域,以及1.8510位與更遠潛在目標2.019有著和諧的關係(見之前我對GBP的預測《英鎊未來三個月走勢預測》),可靠性很高;且市場在1.8510的兩次衝擊也說明了空頭的無力。於是2月10日開始做多。由於提前建立了空翻多的點位和信念,所以對市場轉多的跡像更為敏感,也更為確定;而由於前面兩個月一直是空頭市場,所以絕大多數人始終抱著空頭的思維慣性,這妨礙了對市場變化的敏銳反應。

    我會預想大體的未來走勢,並在觀察實際走勢的時候縮小時間周期;當快到達預想的趨勢轉折點的時候,用同樣的預測方法看看能否與更長周期的結果相容,如果不同時間周期的結果高度接近(5點之內),則會給以更多的信心。

    在趨勢轉折點使用分析預測,而在趨勢當中就要順勢而為(我主要用鱷魚線和均線,也有其他輔助手段,比如形態分析等等)。介紹趨勢跟蹤的文章很多,也是眾多投機客的首選,但能成功操作下來的很少,因為人性:貪婪、恐懼和希望。跟蹤趨勢中最常遇到的是壓回和盤整時的恐懼,我克服的方法之一是盡量在趨勢轉折點、關鍵阻力點外、壓回支撐位建立進貨價位,讓進貨價位始終處於盈利狀態;另外我是一個上班族,公司把交易軟體幾乎所有的連接埠都封掉了(好變態的IT公司),所以白天我無法操作,最多忙裡偷閒看看價格。

    對於想要成為中長線交易者的人,錯誤之一是每日勤於分析。趨勢需要時間展現,市場需要時間盤整,人性需要時間磨練。分析的越頻繁,也就越容易三心二意,隨時會更改已經得到市場實際走勢驗證的想法。堅持每日分析,也會容易將焦點集中於過小時間周期的阻力支撐位和瑣碎的市場消息,這些只在確定入場點的時候而用,而對堅持不動毫無用處且有壞處。

    由於我開始就已認定GBP進入多頭市場,所以遇到壓力點壓回後會計算潛在壓回位並吃貨;每次的吃貨都是在前一個進貨價位已經浮動盈利至少50點以上的基礎上(我認為80點-120點是一個更好的區間,這需要以後不斷的摸索和檢驗);操作過程中頭寸最大的風險僅是第一次進貨價位的停損,以及帳面盈利的減少(這只是賺得多與少的問題)。而每次下的進貨價位,我會綜合考慮點位的重要性和可靠性,最主要的是每次可以承受的損失,比如每次可以承受50點損失,如果停損可以設到15點,則會開3個進貨價位。

    GBP這段走勢一直基本符合預期(其實從趨勢轉折點前幾天開始就與03年9月開始的那波相像度很高),所以對於盤整震蕩我也能承受;當然,實話實說後來也丟掉幾個進貨價位(都是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候),畢竟人性弱點總是會偶爾跑出來朝我拋媚眼;但我始終堅持看多,並在進貨價位丟掉後又補進。有些是在壓力點15點-20點外補進,因為假破太多,離得太近容易被壓回洗掉;有些是在支撐位補進,至損放在支撐位10點以外。我在週五晚八點多的時候進了EURAUDCHF,都離日低點相當接近,資料後的走勢證實了我的想法,當然也有一定的運氣在裡面。

    這次雖然沒抓住的起始點,也沒有全部持股下來,但收獲還是不少,驗證了一些想法,看到了一些錯誤,發現了一些忽略的細節問題。市場還長著呢,至少我目前仍認為非美要到今年的新高,然後跌倒新低,可能要跌倒06年,具體的點位見前面發的一些預測,但正確的態度是這些只是可能,而不是確鑿無疑的事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 的頭像
    咖啡王子

    東森消費聯盟ecKare➡️東森電商是甚麼?➡️BoboMall播播商城直播電商分潤平台😄快樂創業向錢衝 咖啡王子手機:0910-999564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